丰功伟绩终成往酣眠美梦亦需醒

2015-05-30 10:48詹亚君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现代悲剧的杰出者,他的悲剧思想很大程度受尼采悲剧美学的影响,尤其他吸收了尼采的酒神精神。本文的目的则在于立足文本,用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分析文本,最后跳出文本论述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对以“Melody”为代表的爱尔兰移民族群的意义。

【关键词】: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爱尔兰移民

一、引入

尤金·奥尼尔一生与酒都脱不开联系,他的家人都有因酒出事,爱酒、酗酒,最后因为酒而葬送生命。《诗人的气质》也没有离开酒,他不停地喝酒,过着自己的醉梦人生,可还是现实的打击。负面的情况就让melody在酒中沉醉。而sara和nora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围绕在melody身边的激励。他们对melody的看法不同,对爱情的理解也不同,他们对melody起到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二、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在自己的处女座《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精神所代表的是理性,尼采对其理解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清醒,而是一种人们伪装自我真实所塑造的一个外观美丽的梦境。处于日神状态中的人们,只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虚幻梦境中,而非真实的世界。【1】与此相对的是尼采的酒神精神。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是最原始的一种精神,是有麻醉剂的饮用或其他的东西而唤起的,是一种酩酊大醉,朦胧恍惚的状态。【2】

三、喜酒Melody的醉梦人生

主人公melody是一个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怀揣着美好美国梦的没落贵族。他曾经征战沙场,曾经“asstrongasanox.”他也是众多女人爱慕的对象,所以仕途受损。与nora结婚似乎从一开始就不算平等,他不爱她的“folks”因为他自认是一个“major”无法与“ignorantpeasants”在一起。后来来到了美国又被人行骗买下现在无法继续盈利的无执照的小酒馆,但由于马车线路改道他的小酒馆生意每况愈下。他曾经为贵族,拥有贵族的骄傲,放不下过去身份的他在周遭的美国人里无法如鱼得水。所有的这些都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他无法忍受自己从一个高贵的贵族沦为下贱的平民,他想要继续过着“major”的生活,却天不随人愿。他心中的苦闷和那份自傲交织在一起让他爱上了“whisky”。

俗话说“一醉解千愁”,melody喝醉后心情无比畅快,他觉得自己还是过去那个英勇的“major”,还是那个让众多女人无法“resist”的男人。他沉浸在自己的醉梦中,不管女儿和外面的“yanks”。他的醉梦人生里,也有老婆,有女儿,有随从,不过他们都必须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他们要舍弃难听的乡音,要举止得体,要尊卑有序。他按照自己的“gentleman”的标准改造者他王国的人。他在自己酒神世界里尽情的放纵,任自己沉浸在虚拟或已过去的时光中,这样他才有面对现实苦难的勇气。

四、Nora的日神式生活

Nora是melody忠实的粉丝,爱得似乎有点盲目,不加判断的支持melody,一味的讨好melody。她的纵容行为无非只是melody酒神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她相信melody是爱她的,即使melody嫌弃她的口音,嫌弃她的头发油了,嫌弃她做事。她从不听sara的分析,不听sara的劝解,只是因为她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梦,梦里melody爱她犹如她爱他。Sara将现实分析给她听,melody那种沉浸过往无法自拔的行为不该被纵容,他不该以nora的爱为由去“slave”nora,而要改变这一切nora首先也要自己不要被盲目爱情所引。可是,nora不要改变,她其实不是不知道melody的态度,因为在deborah夫人的那场戏中她听到melody对beborah的赞扬时也心情不好,但是她一直以为自己有罪,觉得现实是自己造成的,无法改变,所以宁愿活在自己的梦里。

五、Sara明白晓畅的糊涂世界

整场戏中看起来sara是最为清醒明白的人,她认识到父亲的弱点,对此嗤之以鼻,认识到母亲的爱情奴隶地位,对此无奈。她说自己“wontbeafool”。可是上,在某些方面她也遗传或者被成长为另一个melody和另一个nora。她讨厌父亲的“dreams”却自己想有一天“riseontheworld”。她不断的鄙视父亲骄傲的“gentleman”的做法,却也安慰父亲。她说母亲是爱情的奴隶,鄙视母亲,却也一味维护simon。Sara犹如生活在日神精神中,她理智得看着一切,她明白生活中的不该,可她无力改变,于是她给自己编造一个梦,她的那从未露面的“simon”就是她的梦。当所有的现实不如意时,她就爱上楼找simon,然后带着微笑下来继续面对令人鄙视的父亲,令人无奈的母亲。她怕自己的梦被打碎,因此她怕beborah夫人,也不准父亲“destroy”她的计划。因为没有这个梦,她无法在艰难的新环境中生存下来。

六、爱尔兰移民族群酒神精神

19世界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涌入美国,1820年后的美国移民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爱尔兰人。1820年到1840年间,爱尔兰移民总数已达到75万人,平均每年约35000人。【3】爱尔兰人这么积极的移民美国,大部分原因是想摆脱貧穷和饥饿,而且19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中受过教育的人比例较小。他们怀着美国梦移民到美国,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可是他们未曾想到到美国的生活是如此艰难。因为“质量”较低,比较贫穷,他们来到美国只能从事一些连黑人也不屑的艰苦、肮脏、危险的粗体力活儿,且大多数是临时工。【6】他们的工资很低,无法保障一个良好的生活。他们的住所也非常的简陋,多是集体宿舍或者自己搭建的简陋棚屋。不仅如此,他们还受到美国社会的歧视,没钱没地位的爱尔兰人似乎不被美国社会所接受。

Melody一家只是这个爱尔兰移民族群的一个代表,包括melody的小跟班,他们都是这个移民族群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他们既需要在迷醉中放纵自己,也需要在美梦中安慰自己。

七、结语

《诗人气质》中人物的设定取材于爱尔兰移民族群,真实地描绘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纠葛。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很好地阐释了爱尔兰移民的心理,也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剧作最后melody杀了那匹象征绅士幻影的纯种马,心甘情愿的找回了自己的乡音,回到自己的爱尔兰伙伴中去,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真的不再在爱尔兰,要面对的是美国。与此轨迹相像的是整个爱尔兰移民族群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移民中状况不断的改善,不再逃避现实,而是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国梦。

参考文献:

[1]罗俊丽,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兰州学刊,2009年11期

[2]杨易唯,尤金_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酒神精神,四川师范大学

[3]李其荣,美国爱尔兰人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冲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作者简介:詹亚君,(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