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津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校本教研活动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推广。文章通过对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的探析,提出了如何运用案例分析法来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提高教研活动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教育的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是伴随新课改而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它与传统的以理论学习和听课、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不同,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通过对广大教师具体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可以促进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过程,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
一、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的内涵
教学研究活动是以某一教育教学现象为分析样本,通过教师参与观察、描述、反思等反复的分析和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对特殊情况的讨论,以揭示教育教学过程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①案例分析的对象是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教学案例,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感受分析,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论理解和方法运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的特点
1. 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教育工作者,也不可能把所有问题与困惑全部作为校本教研中研究的主体,因此需要对问题与困惑进行收集、筛选、提炼和梳理,从而找出那些具有共性、有价值、有意义、难以解决的,自下而上形成的主题,以课例展示、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将要解决的问题融入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创新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
2. 有研修的过程。案例分型教研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要带着任务听课,并对其他教师所讲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独特,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教学氛围是否浓厚等。②其次,要求教师将自身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并且要注重案例撰写的要求、分析思考的角度。每一个教研组要阶段性地整理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通过教研会议进行当面交流,教务处要建立问题库,将教师们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为的是形成研究的系列性。有课程类的,有学习方法类的,有教学方法类的,有媒体运用类的,有角色转换类的,再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案例研究的专题。
3. 有反思的体会。教师的职业成熟表现在教育知识的丰富积累以及教学技能的精熟,尤其是面对具体教育情景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而这些基于情景的策略,源于教师在提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反思。案例反思已经成为目前公认的教师学习与研究的重要途径。人是靠思想而站立的,反思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思考。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反思。教师对案例的反思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在课堂之余更为理性地去解读,它包括观念、情感、行为、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内容。具体可以列出以下反思内容的清单:
第一,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达到之后有什么标志?第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哪些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教学过程中是否发生让你印象最深的教学事件?其蕴含的最深层的意义是什么?第四,在你教授相同的内容时,打算如何更改?等等。
三、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的实施流程
在组织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中,要提高活动效果,需要制定并遵循一套活动流程。下面以听评课为例来叙述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
1. 精心选择案例,制定研究量表。在组织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前,必须精心选择好教学案例。典型的教学案例能较好地将教师引入具体的教学情境去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教学案例还要考虑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要选择一些在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重要作用的章节案例,确保案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③案例确定后,为确保研究能深入展开,需要提前制定研究量表。所谓研究量表,就是要结合案例的实际内容,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如,本章节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顺畅,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合理,典型例题的选择是否科学,启发性问题设置是否恰当,开放性知识补充是否必要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较快地进入案例情境,就案例开展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准问题,加深理解。量表制定完成后,有条件时,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实景呈现,在呈现过程中,可以给教师分配一定角色。如,研究的是课堂教学案例,则可以让教师进行示范讲课,通过教学情景再现,让案例完整呈现出来,以加深教师对案例的真实体验。
2. 组织案例分析,注重专业引领。在教师熟悉案例后,要及时组织教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案例分析要以研究量表为导向,确保深度、广度。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要允许思路发散,鼓励参与研究的教师就案例内容的准确性、创新性及教学实施方法、手段等从多维度和指标进行分析思考,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案例分析,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同时,考虑到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指示理解和角度把握可能会有不同。为了提高分析研究效果,在组织研究活动时,需要进行专业引领。可以进行现场问题诊断,专家点评,也可以进行平等互助式的面对面交流,以便在教师间形成互相切磋、协调合作、彼此支持的研究氛围,这对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益,④特别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而言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案例分析时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不仅从案例情境中获得相关教学知识,而且通过专业引领,专家点评,使其切身领悟到课堂教学究竟“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深刻道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 及时总结思考,形成微格评价。经过专家引领和现场互动后,参与研究活动的每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心得,最后要及时引导教师形成微格评价。微格教学是一种教学训练方法,是建立在一定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模式。微格教学的教案特点与一般教案有很大差异,它不仅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而且要求说明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要素。如针对某个教学案例分析之后,要求教师把要该案例分析的像电影一样进行回顾,录制下来,以后教师们可以边看回顾边进行评议。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以后如遇到某个有需要评议的教学案例或片段时,根据自己录制的案例可以定格,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使本人对照案例细心地“照镜子”,又可以让其他教师养成细致审视教学案例和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
由于案例研究型教研活动遵循了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认知过程,可以较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分析中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必将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其中,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注释:
①朱益民.善用案例分析 优化校本教研[J].学校管理,2014(04):10.
②李永卫.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0):16.
③李生滨.初探《案例分析型教学研究活动》[J].辽宁教育,2009(11):15.
④朱凯,汪满昌.农村学校校本研修专业引领队伍建设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