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绪贵
中图分类号:S858.31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5-0029-03
肉鸡病毒病肆虐,混感普遍,治疗困难,养殖户和临床兽医感到非常棘手。在所有的病毒病中,以温和型流感发病最为普遍,严重威胁着肉鸡业的健康发展。
该病的诱因是什么?根据症状如何判断?又如何防?怎样治?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感染温和型禽流感后,由于病毒的毒力、品种、日龄及健康状态等不同而表现出极为复杂的临床症状。
1.1 最先表现咳嗽,而后停止生长 发病鸡只首先表现出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病症;接着流眼泪,有的鸡只上下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发红,眼内有粘性或干酪样分泌物,甚至出现肿头肿脸;中后期见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尖细,偶尔听到怪叫;发病鸡只体温升高,可见冠尖发紫,触之热感增加,腿上无毛处有紫色出血斑;鸡群采食量初期增长缓慢,而后停止增长,再后减少、再减少,大致要经过十天的过程;羽毛蓬松,两眼半闭,个别呆滞不动;前期大群粪便几乎正常,后期零星可见鲜绿粪便、消化不良样粪便。
1.2 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温和型禽流感因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日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起气管栓塞(见图1)。鼻腔粘膜充血、岀血,眶下窦粘膜点状岀血,气管有环状岀血,内有灰白色粘液,有时因脱水而成为干酪样物,常见支气管及细支气管有黄白色干酪样堵塞物,鸡只多窒息蹦高而死,死态仰翻,两脚登天。肺脏淤血、水肿、发黑较常见。气囊混浊,严重者常见炒鸡蛋样黄色干酪样物;二是引起肾充血(见图2)。肉鸡常见肾肿,紫红色肿大或花斑样肿大,此种现象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痛风等病有相似之处。鉴别诊断在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机体脱水更严重,尸体干硬难于剥离,死态见两腿收于腹下,再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没有相应部位类似禽流感的多处岀血现象。禽流感出现的肾肿、花斑肾和严重肾出血,使用通肾药物效果不明显;三是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引发气囊炎(见图3),临床上多见胸、腹腔的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四是肺脏病变(见图4)。引起肺脏大面积坏死是肉鸡发生流感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1.3 细小病变:同样须重视 此外,病鸡头部皮下有时可见胶冻样水肿,颈部皮下、大腿内侧皮下以及腹部皮下脂肪常见针尖状或点状岀血,这样的点状岀血解剖活禽时易发现,而死亡时间长的则看不到。
同时,胸腺肿胀有细小出血点;有些毒株可能引起法氏囊水肿,小叶肥厚岀血;回肠淋巴集结经常看到水肿,岀血鲜艳,盲肠扁桃体肿胀岀血,岀血鲜艳;而新城疫在此的病变则显得陈旧晦暗。脾脏常见萎缩,有时发黑。嗉囊常见空虚或充满鲜黄的食糜,而新城疫在此常见酸臭粘液;腺胃肿硬、乳头岀血,腺胃粘膜岀血,肌胃角质膜下层条状岀血,在这里与新城疫较难区分。整个肠道呈弥漫性岀血;胰脏边缘岀血或液蜡样坏死,而新城疫在此没有明显表现。
2 多发诱因免疫抑制
该病普遍多发且治愈较难,稍有误判或延误便会引发严重的气囊炎,还继发肾脏病变。
2.1 病例及治疗 32日龄大肉食鸡4600只,饲养于简易鸡棚。21d后曾有过轻微法氏囊病史,发病前情况尚好,后由于气温的昼夜变化大,通风掌握得不好——鸡舍要么是“捂”得太严,要么是“敞”得过大,引发鸡群呼吸道病症。先是少数鸡呼噜、咳嗽,随后迅速波及大群。部分鸡只眼睛肿胀,眼缝细长,有的眼睑潮红流泪,闭目呆立。排黄绿色稀便,采食下降,每日有10只左右死亡。剖检可见胸腺红肿,肺部呈灰白色坏死、多泡沫。支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堵塞,气囊壁增厚,内容物混浊,肾稍见红肿。法氏囊有的可见萎缩,有的剪开褶皱内可见有暗黄色粘液,有的呈紧贴的薄皮状,内有稀薄的液体。
对本病按温和型禽流感确诊并治疗,4d后大群采食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鸡呼噜、咳嗽,精神不振。又用药3d才至全群痊愈。但是,这类病症在周邻鸡场仍时有发生,有的还出现反复发病,令养殖户和兽医技术员颇感头疼。
2.2 预防及大剂量用药,导致病毒变异 关于温和型流感的多发原因,业内有着诸多的解释,分析起来也都条条是道。这其中,关于免疫抑制的负面影响,人们的认识正日益加深,但用于指导诊疗实践尚显不足。笔者认为,预防性投药和针对性的大剂量用药确实起到了防治流行性疾病的作用;新药的不断研发入市也在不停地追赶疾病的演变态势;但这种追赶是四处“救火”式的。就如同普遍大量使用疫苗,促使一些病毒在强大的疫苗免疫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避、基因突变、病毒重组、免疫麻痹等一样。药、苗阻挡抑杀病原的同时也提示病原像火种似的潜伏下来,伺机而动,以新的症候随时作乱。应该承认,目前药、苗的质量和普及程度还有免疫操作水平,免疫程序的规范,还有饲养管理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在这个背景下的流行病仍旧多发,恐怕是与鸡群自身的免疫力——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
2.3 多种病毒隐性存在,导致免疫抑制产生 据分析,鸡的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又叫一级免疫器官,它通过其B细胞的成熟来大量产生抗体,这种抗体被及时地转移到外围血液与其他淋巴器官中,从而形成完善健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法氏囊一旦受损会直接影响其它免疫的效价。法氏囊是有隐性发病的,这多于15~25日龄发生。这种隐性发病越早,免疫抑制就越重,鸡的患病易感性就越高,就越容易造成其它免疫效果差甚至无效。
除法氏囊外,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还有低致病性禽流感都属于产生免疫抑制病的病因。
2.4 预防传染性法式囊是避免免疫抑制的关键措施 关于预防免疫抑制,目前的办法并不多,特别是垂直传播的疾病。笔者认为,除了业内常提到的鸡场疫病监测、检疫净化、正确的免疫预防、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等,对法氏囊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温和型禽流感的重头措施。这里要特别提及,在鸡的15~25日龄间应用免疫增强剂类药物,尤其是中药(如板蓝根类)清热泻火,非常有效。不要以为鸡没发病就没有用药的必要,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每批鸡必须要防的。
3 管理中加强防控
增强肉鸡的抵抗力是防控禽流感的最重要的一环。要想把鸡养好,就得保持鸡舍温度相对稳定,一般鸡舍白昼温差不超过3℃才行。这是控制禽流感的关键,保持鸡舍的温度相对稳定比任何抗流感药物都有效。因此,广大养鸡场(户)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正确处理通风与保温的矛盾。标准化鸡舍暖风炉是解决取暖和通风这对矛盾的最好设备;其次,要降低应激,增强鸡的抵抗力。应激是很关键的因素,而接种疫苗是最常见的应激因素,免疫前必须做好保健。尽量减少环境的改变,注意生产管理中的细节;再次,要控制好鸡舍内部的湿度,避免呼吸道粘膜受损。要保证育雏期湿度不低于65%,中大鸡不低于55%。经常清洗食槽、水槽,清理、更换发霉的垫料。生产实践中,有技术人员反映,有时对鸡群不注射禽流感疫苗反而没事,可一旦进行禽流感免疫,却出现鸡群大面积死亡。其实这并不是疫苗出现了什么问题,其根源,一是鸡苗本身就携带着禽流感病毒。H9就在鸡的气管中存在着,而且H9病毒本身也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目前的H9型确实没有好的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H9对型的话,能达到80%的保护率,如果不对型,只有50%的保护率。但有疫苗总比没有要强,所以加强疫苗免疫还是有必要的。肉鸡可以使用单苗,也可以使用二联、三联疫苗进行免疫;二是注射疫苗免疫时,容易通过注射器针头传播,而且注射时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加强免疫空白期的鸡群保健,提前用中药(如黄芪多糖等)提高免疫力,尽量选用质量好的维生素、鱼肝油。
4 不同发病阶段,治疗方案不同
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眼泪时,应对病鸡剖检,当确诊后,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损失越小。中药生石膏、金银花、玄参、黄芩、生地黄、连翘、栀子、龙胆、大青叶、甜地丁、板蓝根、知母、麦冬等,配合黄芪多糖,一般有较好效果。选用敏感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
病情较轻的病例,可用感毒清(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板蓝根、黄芪、淫羊藿、金丝桃素、紫锥菊等)拌料(每袋500g,30日龄以上的大鸡1000只/袋)+瓶装氟菌净(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强效红霉素等。每瓶100g兑水400~300kg)饮水。
病情较重的病例,可用感毒清拌料+呼毒清(纯中药制剂,麻杏石甘散。500g/袋,兑水300kg)+瓶装氟菌净饮水。
5 怀疑混感时,综合治疗
有些临床病例,既像禽流感又像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很难确诊。这种情况下,可用感康(主要成分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最新抗病毒因子、干扰素等。每袋100g对水150kg)+感支毒克(主要成分是板蓝根、蟾酥、牛黄、冰片、雄黄等。每瓶100g对水300kg)饮水。也可用呼毒清饮水+肾支呼康宁(中西结合配方,主要成分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广谱抗菌药物、抗病毒因子、止咳平喘组合等。每袋500g,30日龄以上的鸡800~1000只/袋。不得煎熬)拌料。或用感毒清拌料+呼毒清+瓶装氟菌净饮水,晚上用0.4%小苏打通肾,效果很好。在流感与气囊炎、腹膜炎混感前期,临床表现多以气囊炎、腹膜炎为主。此时可用感毒清拌料,呼毒清+瓶装氟菌净饮水。
对流感与气囊炎、腹膜炎混感后期,继发大肠杆菌严重的病例,可用:感毒清拌料,呼毒清+支杆速治(该药不存在耐药性和配伍禁忌。每袋500g对水750~1100kg)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