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戚永奎 王红梅等
摘要:通过中棉所76在江苏沿海地区麦(油)后移栽优质高产栽培的示范经验总结,并依据江苏沿海地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提出了转基因杂交棉花中棉所76在江苏沿海地区麦(油)后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含育苗、移栽、化学除草、施肥、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田间管理技术与要求。为中棉所76在江苏沿海地区麦茬后或油菜后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棉所76;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移栽;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62.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5-0061-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5.015
Abstract: Through demonstration experience summary of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of Zhongmiansuo76 transplanting after wheat in the Jiangsu coastal area, and on the basis of soil, climate, farming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in Jiangsu coastal area, putting out the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regulations of transgenic hybrid cotton Zhongmiansuo76 and containing seedling, transplanting, chemical weed control, fertilization, chemical control,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o other field management and requirement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of Zhongmiansuo76 in Jiangsu coastal areas transplanting after rape or wheat.
Key Words: Zhongmiansuo 76;Jiangsu coastal area;Transplanted after wheat; Technology Regulation
0引言
中棉所76(曾用名sGK940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杂交组合为531037×9901,具有优质、抗病、高产的特点。2005~2008年通过国家棉花品种杂交春棉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49号], 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9011]。已在长江下游多地大面积种植,2012~2014年在江苏沿海地区麦茬后或油菜后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表现突出,深受棉农青睐。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以促进其加速推广应用。
1产量目标和产量构成
规程的产量目标为皮棉 1900 kg/hm2 以上。其产量构成要求霜前花率 85%左右,总铃数 95 万个/hm2左右,平均单铃重 6.0 g 左右,衣分 41%左右。
2 栽培技术规程
2.1 播种育苗
主要目标是培育早、大、壮苗。
2.1.1 苗床选址、备制钵土与制钵
床址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便于管理和移栽的地段,每移栽666.7 m2大田需苗床净面积13 m2的标准苗床1个(宽1.3 m,长10 m)。
营养钵土配制要求一是要熟化细碎、结构疏松,二是要有营养。每个标准苗床施尿素1.0 kg,过磷酸钙4~5 kg,氯化钾2 kg,有机肥或沤制饼肥等4~5 kg,并与钵土充分混和。
钵土配制好后,加水堆闷10 h左右,钵土含水量的标准以手握成团、齐胸高落地即散为原则。先将苗床床底铲平压实,用直径7.0 cm左右制钵器制钵,边制边排,排钵要平整紧密,保证面上水平,营养钵不够高时可垫土。苗床四周培土,做好排水,然后平铺薄膜,保墒待播,同时备足盖籽土。制钵数要比大田实栽数多50%[1]。
2.1.2 适时播种与确保全苗技术
选用合格的脱绒包衣的小包装良种种子,播种前拆袋晒种,有利发芽。播种时间原则上按移栽棉田的茬口而定,一般于3月25日~4月10日期间播种。播前苗床要浇足水,如果钵土不浇透则会出现出苗不齐、苗不壮的现象。包衣种子宜用干籽播种(试验表明,干籽播种吸水与感温同步,发芽率高,遇低温阴雨时抗逆性强、烂籽少)。每钵播种1~2粒,播后盖细土,盖土厚1.5 cm左右(沙土地区2.0 cm左右),盖土要厚薄一致,并填满钵间空隙,再喷1次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因棉花是子叶出土的双子叶作物,顶土能力不如单子叶,故覆土要适当,过深不易出苗,且苗不旺;过浅则棉苗带壳出土,子叶不能展开[2]。
苗床播种盖土后,每10 m长苗床用40 %丁?噁乳油2 ml兑水喷于床面,防除苗床杂草。并撒上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 。
苗床化除后,用竹弓搭架拱棚(竹弓间隔80 cm,棚架中间高50 cm),在棚上盖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并清理排水沟。
3.1.3 苗床管理
一是出苗前要密闭,做到保温保湿催出苗。一般当出苗率达80%时继续盖棚膜增温促全苗、齐苗。
二是控温降湿。出苗1叶时,保持棚内25℃~30℃,两头通风,保持低湿。1~2叶时,保持20℃~25℃,揭半膜,保持低湿,以防止发生病害和形成高脚苗,并及时间苗、定苗。2叶后(气温高于18℃时)白天抢晴暖天气于上午9时至下午3时揭全膜晒床1~2天,降低苗床湿度。做到冷不冻苗,晴不烧苗,风不揭膜,雨不淋苗。当床内温度过高时要加大通风口或揭半膜乃至揭全膜,防止温度过高烧苗。遇灾害性天气应随时盖膜[2]。
三是化控促壮。棉苗出齐后,子叶平展或第一片真叶刚露出时,对棉苗喷缩节安300 mg/kg溶液(以叶片润湿为宜)以控制棉苗旺长,预防高脚苗,促进棉苗的根系发育。
四是防病治虫。当苗床里有棉盲蝽、棉蓟马、蚜虫转移时喷1000倍的氧化乐果,同时喷500倍的多菌灵药液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移栽前治一遍虫,防止将虫带入大田。
五是栽前蹲苗、炼苗。棉苗移栽前一周,日夜揭膜炼苗,但薄膜仍需保留在苗床边,做到苗不栽完,膜不离床,以便下雨时及时盖上。移栽前12 d左右要求搬钵蹲苗,大小苗分开,去掉重病苗和伤断苗,然后补水、补肥、盖土和盖膜增温。
3.2 适时移栽
主要目标是缩短缓苗期,促棉苗早发、早现蕾。
3.2.1 大田准备
一是清理残茬和除草,确保及时移栽。二是施好基肥或安家肥。可于移栽时或栽后施入,一般施土杂肥15~22.5 t/hm2(或腐熟饼肥375 kg/hm2)、尿素300~350 kg/hm2,加磷肥450 kg/hm2左右和氯化钾150 kg/hm2;或复合肥600 kg/hm2加尿素150 kg/hm2,但不得在钵塘内施基肥,以防止根与肥接触,发生肥害伤根。
3.2.2密度与株行距配置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茬口,确定适宜的移栽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如:①大麦(油)后棉田,栽22000~25000株/hm2,行距100~110 cm,株距40 cm左右。②小麦后移栽棉田,栽30000~33000株/hm2,行距85~95 cm,株距35 cm左右。但上述两种情况下种植密度宜掌握肥力高的取下限,肥力低的取上限的原则。
3.2.3 适期移栽
麦(油)后棉在前茬大、小麦或油菜收获后可板茬开塘,及时抢栽。
3.2.4移栽方法
苗床起苗时注意保持钵体的完整性,以利于成活,缩短缓苗期。根据密度和株行距配置要求,定距打洞,比钵体略深,不栽露肩苗,保证苗钵完好,壅土与钵体紧密接触。
3.2.5 栽后管理
棉花栽后至现蕾前以促为主,要及时灭茬中耕松土、移苗补缺、清沟理墒和治虫。特别是麦后板茬移栽的棉田,杂草多,易板结失水。要松土破板结2~3次,并掌握先浅后深、逐次封根。松土既能灭草又能保墒且可消除地面开裂从而促进根系发育。
3.3 蕾期管理
主要目标是促早发稳长。
3.3.1 清沟理墒
棉花蕾期恰逢梅雨季节,要做好排水沟渠配套,清沟理墒,排除积水,减轻田间渍害,促进根系生长。
3.3.2草害防治
棉花现蕾后株高达到30 cm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棉田,用稀禾定、精喹禾灵等;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棉田,用三氟啶磺隆喷雾;在禾本科、阔叶和莎草科杂草混生时可用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等混合使用。应在无风时喷药,在喷头上加专用防护罩定向行间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棉花植株上造成药害。
3.3.3 化学调控
根据天气、地力、苗情及时进行化学调控,抑制棉花茎节和枝节的过度伸长,并减少花蕾脱落。蕾期(6月中旬)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用缩节胺15~22.5 g/hm2左右兑水450 kg/hm2均匀喷洒,控制旺长。
3.3.4抹去赘芽和利用营养枝
及时去除赘芽和多余营养枝。对密度低、行距大的田块可定向留取1~2个伸向大行间的上位叶枝。对于双株棉苗,用田间土块置于两苗间,将其分开生长,对于缺棵的邻近棉苗可以留2~ 3个营养枝,待营养枝叶腋间长出3~4台果枝时,摘去营养枝的顶心。
3.3.5追施蕾肥
保障蕾前的肥水供应,促苗早发是实现高产的基础。对苗期长势不足的田块,可施尿素112.5 kg/hm2。
3.3.6 防治病虫害
病害应注意枯萎病、黄萎病及茎枯病的防治,虫害主要注意棉红蜘蛛、盲蝽象及蚜虫等的防治,抗虫短季棉对2~3代棉铃虫有较强抗性,除大发生年份外,一般不需进行防治。根据虫情及防治标准及时用药防治,做到见一点防一片,见一片防一遍。一般可用菊酯类以及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重点是喷施棉叶的背面。
3.4 花铃期管理
初花期至盛花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成铃速度和成铃率,盛花期至吐絮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结铃率、增加铃重。
3.4.1化学调控
开花前后对生长过旺、主茎生长过快的棉田用缩节胺30~37.5 g/hm2兑水750~900 kg/hm2均匀喷洒。以塑造理想株型,建立一个丰产的群体结构。
3.4.2 早施第一次花铃肥
于7月上旬初花期间施用第一次花铃肥。一般施尿素150~225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3]。对缺硼棉田于开花期用高效速溶硼肥1500 g/hm2兑水750 kg/hm2叶面喷施。
3.4.3 重施第二次花铃肥
于7月下旬穴施或沟施尿素240 kg/hm2左右。
3.4.4 防治病虫及抗灾管理
一是初花期至盛花期阶段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盲蝽、棉粉虱和棉铃虫等害虫。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生态控制为辅的措施,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农药品种可选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及其复配农药、生物农药等。做到一药兼治,交替使用,并结合物理防治,以降低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效和保护天敌。防治棉铃虫禁用Bt制剂。在各代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的盛蛾期内,可选用灯光(如频振灯、黑光灯等)、杨柳树把、性引诱剂等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卵的孵化率[4]。
二是盛花期至吐絮期阶段主要注意防治棉红叶茎枯病(可通过增施钾肥防病)及棉铃病害如铃疫病、炭疽病等(可通过整枝,打老叶等降低湿度,减少烂铃)。这一阶段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四代棉铃虫、红蜘蛛、盲蝽象及蚜虫、烟粉虱、甜菜夜蛾等,要根据预报及时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可用有机磷、齐螨素配合毒死蜱等防治。再者,花铃期灾害性天气较多,如遇台风、暴雨袭击要及时排水降渍、扶理棉花,适当推迟打顶时间,抢摘黄铃。补施肥料或根外追肥,以实现“水伤肥补”,促进其恢复生长。
3.4.5 适时打顶
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的中心环节,可消除棉花顶端优势,使其转向生殖生长,减少无效果枝对水肥的消耗,促其早结铃,多结铃。江苏沿海地区宜在立秋前后打顶为宜。要摘去顶心,同时去除果枝边心。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打顶原则。
3.4.6 施用盖顶肥
盖顶肥施用时间不宜过迟,一般在8月15日前施用结束,施尿素75~105 kg/hm2。
3.4.7 根外追肥
棉花盛花期至吐絮期阶段叶面喷肥2~3次,每7~10 d一次,一般用尿素10 g/L和磷酸二氢钾2 g/L的溶液喷施。
3.4.8 化学封顶
在打顶后7~10 d,根据棉花长势和土壤墒情,用缩节安37.5~52.5 g/hm2兑水750~900 kg/hm2均匀喷洒。以控制腋芽和无效蕾的生成,促进养分往蕾铃转化。
3.5 吐絮期
主要目标是增铃重、增品级,保丰收。
3.5.1 防虫
继续做好棉虫的防治工作,要延续到9月底,以保护顶部功能叶。
3.5.2防烂铃
对后期棉花生长过旺、郁闭、结铃不多的棉田,应打老叶、剪空枝、抹杈,并推株并拢,以增加棉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以减少烂铃。如遇连阴雨造成烂铃,应及早摘回,将荫蔽重的棉田中下部40 d龄期的大桃或黑桃摘回后用乙烯利10 g/L溶液喷雾催熟后晾晒。
3.5.3 乙烯利催熟
为了不影响下茬麦子的播种和棉花的产量品质,必要时对成熟偏迟的麦后移栽棉实施催熟措施。铃龄达40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时用乙烯利催熟。具体方法为:用40%的乙烯利125 g兑水50 kg均匀喷于棉铃和棉叶上,致使棉叶凋枯脱落,铃壳失水开裂。喷药时间一般在10月10~20日。
3.5.4收花
当绝大部分棉株已有1~2个吐絮铃,即应开始及时采收,每7~10天采收1次,不收雨后花、露水花和开口桃,要注意按品级分收、分晒、分藏、分售并注意使用棉布袋,防止“三丝”混入,以提高产量和品级,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张萼,蔡立旺,等. 长江下游麦(油)棉两熟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J]. 江西棉花,2011,33(1):58-60.
[2] 胡克实. 阜阳地区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1):82-83.
[3]张允昔,陈宜,崔爱花,等.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6):1202-1206.
[4]刘训宝,孙天曙. 苏沿海棉区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江西棉花,2008,3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