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
余欣荣表示,要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主粮消费营养健康的新要求。
余欣荣说,将力争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因势而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应势而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顺势而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何以能成主粮?
1.亩产量能达2吨
据余欣荣介绍,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
2.能用来做主食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万宝瑞介绍说,目前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
3.既营养又健康
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50~60公斤,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170多公斤!
万宝瑞还说,马铃薯蛋白质品质高,热量比小麦、水稻低,符合当前我国居民膳食多元、饮食健康的追求。这些因素都将为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奠定物质和社会基础。
马铃薯有哪些优势?
1.被称为“四省”作物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面积达到8000多万亩,但受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影响,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总体呈现增长速度不快、生产水平不高、发展参差不齐等特点。
新华社消息称,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兒”的“四省”作物。
2.常温下贮存15年以上
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摘自《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