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深耕“友善”回归

2015-05-30 10:48:04冯雅可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友善种地农场

冯雅可

家庭农场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蜕变,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靠体力种田的命运,让种地变成含金量更高的技术活

身为一个“农二代”,金堂县福兴镇牛角村四组的唐亮“野心”不小。

考上大学就确定了“回归乡村”的目标;2008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后,在重庆某生态技术公司任职积累创业资金;2011年辞去工作到北京“小毛驴”农园工作学习;2013年回到家乡成都,践行可持续农耕与可持续生活,创办“爱佳源·亮亮农场”。

如今,30亩的家庭农场经营有了起色,这位返乡大学生对人生的注解愈发清晰:他要放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一个可复制的生态农场,倡导身边人携手共建美丽的乡村。

人生倒退?

“严格说我是‘农N代,我的祖辈都是农民。”初见唐亮,身板敦实,皮肤黝黑,庄稼汉的气场一目了然。但与他交流中,从他闪动的眼神与清晰流畅的描述中,不难发现这是一名在大城市里“修炼”过的知识青年。

唐亮原本在重庆拿着6000多元的基础月薪,过了几年白领日子,他决定听从内心的呼声——回乡种地,用知识改变家乡。“辞职前还是有过犹豫和挣扎,毕竟原来的工作确实不错。”回想起当初的这个决定,唐亮坦言自己有过纠结。

辞职后的唐亮只身来到北京,投奔当时“小毛驴”农园的主创人员石嫣,开始了在北京种地的生活。两年后,不顾农园的挽留,他又走了。“离开是必然的,因为最开始去北京就是为回家搞农业做准备的。”

2013年,带着辛苦攒下的积蓄,唐亮回到金堂。当整个村子的年轻人都在奋力涌向城市时,唐亮的归来,在村子里掀起了一阵波澜。在周围人眼中,唐亮上了大学当了白领,又从城里回来当农民算得上是一种“人生倒退”。

但这样“倒退”的不仅是唐亮一人。

从事出版工作的钟丽曦,2010年生了一场大病。她将病归因于为长期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饮食。“我要办一个农场,自己种菜自己吃。”2012年,她辞职搬到乡下开始创业,在双流县金桥镇承包了40亩土地,种植有机红心猕猴桃,还养猪养鸡,提供到自身圈子中。

事实上,在钟丽曦农场的周围,一条不足1000米长的乡道上,就有4个来自城市的家庭,办起了生态家庭农场。“他们中有IT人士,也有大学毕业生。”

如今,家庭农场已成为新型农业发展的趋势。据农业部官方披露的数据,我国有87.7万个家庭农场,这个数据仅统计了拥有农村户籍的人兴办的家庭农场,对于钟丽曦这样从城市到农村创业的“跨界农场主”未包括在内。尽管没有准确数字,但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返回或是进入农村,选择了开办家庭农场这条“以退为进”的创业之路。

“友善”新解

唐亮大学读的生物科学专业,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后来的工作经验,都为他创办生态农场埋下了伏笔。“有了专业知识,才能实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友善种植。”唐亮把构想告诉父亲:现在人们对于绿色食品越来越重视,我们为城市提供健康绿色农产品,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不可能!不打药、不施肥,东西咋能长得好?”虽然接受了儿子“任性”的返乡选择,但当唐亮提出所谓的“友善种植”时,父亲直摆手直摇头。在父亲眼里,唐亮种地怪招频出,用他完全懂不起的技术东捣鼓西捣鼓,“地里长满了各种虫子不让打药,草甚至长得比菜还高。”

更让父亲吃惊的是,儿子这样种出来的菜竟然卖出了他想不到的高价,并且还卖断了货。有虫有草的生态种植为亮亮农场带来了高收益,也意味着在“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不用再做抉择。

投身农业,新农人几乎都有一个完美的理想,唐亮也不例外,他希望建立一个可复制的“生态农场”,说服同村农民,放弃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共同加入,构建一个美丽的乡村。

而在郫县安德镇,同样身为家庭农场主的高清蓉也幻想着,每家农户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小环境的生态平衡,那么大的环境自然就平衡发展了。“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模式,迎合了如今健康养生的市场需求,更将催化整个生存环境的改善,这是一种双赢。”

“友善种植”让“亮亮农场”小有名气,唐亮随时通过微信、微博更新自家农场播种的情况,常有市民闻讯前来预订生态蔬菜。去年,农场产值达20余万元,这一数字,是曾经靠蛮力种地的父亲好几年的收入。

自然缺失症

去年5月,来自全省各地的新农人们聚集在一家酒店的天台,一边向城里人售卖自己种植的生态蔬果,一边互相交流沟通,分享种植经验。

唐亮也是在这里结识了新津“我家菜园家庭农场”的方永兵。“城市社区居民通过购买来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方永兵提出的“社区支持农业”得到了唐亮的认可,也为自家的农场发展指引了方向。

最近,唐亮正在翻新原来的房屋,新修好的楼房,将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体验种地,参观种植,只要你热爱自然,我的田园随时欢迎。”唐亮坚持不称自家农场为“农家乐”,他说,一提“农家乐”就让人想到喝茶、打麻将,他打造的互动,是体验城市里没有的生态与自然,从而开拓农场的附加值。

事实上,去年高清蓉就已经进行了尝试,她组织了一场近50人参加的“亲子插秧体验活动”——一个小孩、两个家长,包括一顿午餐,共收费150元。在她看来,尽管组织活动人很累,农场作物也容易受到“不守规矩游客”的破坏,但可观的收入和人气效应,依然是不错的尝试。

“现代人在大城市生活久了,或多或少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唐亮还是成都一所小学的农耕课代课老师,他曾问学生,“大米是怎么来的?”有人回答说,“是超市里生产的。”这让他在揪心之余,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逆流的青春故事,当跳出“农门”的小子又重返农田那一刻,注定了一场农业的变革。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销售模式,唐亮都在努力颠覆传统的定式。在祖祖辈辈挥洒汗水的土地上,让同样的种子开出更绚烂多彩的花朵。

支撑唐亮走下去的理由,不仅仅是身为农民的情分,更有一种对土地的挚爱,对自然的敬畏。“友善种植”的背后,隐藏着一群血气方刚的新农人,对农业生态的关注。

如今,铺天盖地的新农村建设,各地美丽新村比比皆是。除了一座座美如别墅的小洋房,又有多少人关注楼房旁的那一亩三分地,关注在这片地里的生物,土里的蚯蚓少了,池塘里的青蛙少了,它们都去哪了?新农人奋力构建的生态农场,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理念,还渗透着一种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友善种地农场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合伙种地
大灰狼(2018年4期)2018-05-17 16:26:20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19:44: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友善:《圣经》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7:54:40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