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5-05-30 15:17:26谢进旺
关键词:含义预设主体

谢进旺

【摘要】本文首先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含义谈起,紧接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布白——高中物理课堂的“金点子”,2.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升华,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要探究的新问题,4.物理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5.在质疑追思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含义 预设 主体 问题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3-02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含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强调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展开预设的教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特别是公开课,更加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轻描淡写地应付了事,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往往是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二、布白——高中物理课堂的“金点子”

物理教学活动需要清晰、理性的思考与设计,但这种设计必须是富有弹性和存在留白的预设。因为物理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物理经验、物理知识结构及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事先策划的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弹性化的物理教学方案,为物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在物理教学方案中,要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能局限于认知,还要涉及学生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物理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物理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分析和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基础上。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承转等全程关联式的策划。至于终点,何时终止,并不是绝对的,不是硬性规定的步骤,重要的是水到渠成。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该有弹性区间,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作业练习来体现。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还要重点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应的师生间互动方式、活动形式与方法的组织、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等诸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三、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升华

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让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倘若教师没有作好准备就进行施教,可能是无的放矢,也无法上升到动态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动态生成的课还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还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四、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要探究的新问题

带着问题学物理,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现行的授课体制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培养,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毫无学习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多用问题来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物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问题对物理教学的作用和影响力很大,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问题能激发兴趣,问题能吸引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兴趣高涨,这就使得他们企图用现有的知识去解释或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如 “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学生观看之后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发现了这些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这就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课堂讨论能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材入手,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交流互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原来的不足在讨论中自然会暴露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也会刺激学生更加努力,以求真知。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多个环节进行讨论。课前展开相应的讨论,可以首先创造一个活跃的探讨环境,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宽而不散,活而不乱。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使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获取知识,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体会方法,提高能力最终得出结论,讨论的过程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锻炼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感受成功和不足,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五、物理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

動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来源于教学设计的“弹性预设”,只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才会为动态生成课堂的产生奠定基础。以“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为例,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教材上的几个参考案例,也准备了平抛运动演示仪、饮料瓶(演示平抛运动的轨迹)、甚至从家中带来了数码照相机(利用数码照相机的摄像功能),就在学生热烈讨论后准备得到平抛运动规律的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也可以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此言一出,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我也有点意外,但我还是鼓励他说下去,他说:“我看到课后练习上也有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我觉得用这个实验也可以很好的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而不必做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然后,我就和学生一起对课后练习所涉及的这种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结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学生对平抛运动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再以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在讨论当把地球当成一个大的拱形桥时,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不仅得到了汽车对地球无压力时汽车的速度要达到 ,而且得到了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当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时,汽车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而是变成了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正是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对汽车过拱形桥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还为后面的“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中的“人造卫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六、在质疑追思中寻求平衡

物理教学生成源于质疑,深加工的质疑追思永远是学生生发语言、陶冶情趣的焦点。在课堂教学行进中,质疑追思,是了解学情、发现学生落差的有效手段,是激疑引思、实施教学调控的重要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的众多物理信息要整体把握,细心梳删,选择与物理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问题,着意引发,这对强化预设,促进生成很有必要。但是,在开放的物理课堂中,一旦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便有问不完的物理问题,此刻,物理教师一定要头脑清醒,高屋建瓴,驾驭课堂。假如发现学生信马由缰,要及时终止,拔正航向;假如发现学生智慧闪光,要着意诱发,促进生成;假如发现学生的问题刁钻,要从容应对,妥善处理。

对生成作质疑追思处理时,物理教师有必要回到教学的原点,对照预设的物理教学目标,精设追思点;在灵动的生成中预设,在即兴的预设中生成。在新的物理知识、新的物理想象、新的物理情感中寻求一种最佳的动态平衡,从而酝酿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含义预设主体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虚荣的真正含义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五星红旗的含义
中国火炬(2011年10期)2011-07-24 14: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