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进春
【摘要】英语课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关键,要熟练把握引入课文教学的方法和讲解和巩固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 课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8-02
英语课文教学和其他教学项目一样,也需要教师考虑如何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虽然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但如果教师不注意方法,或是不采用恰当方法进行教学,本来有趣的内容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的艺术性就在于能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學生能兴致勃勃、情绪饱满地积极进行学习。
什么样的英语课文教学方法比较好呢?笔者既教过初中,也教过高中,回顾我的教学经历,我把一些值得肯定且效果明显的的做法,阐述给大家一起分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文是综合性的学习材料。中学外语每周课时有限,但内容较多,在有限的课时中要把课文中的内容都学会,而且要熟练掌握,这确实需要教师很好地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预习如何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体预习,分小组预习新课,提出疑难问题待课堂上解答;也可以先由教师提出与新课有关的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作口头回答。
2.简介文章作者和课文背景
关于文章作者,有的课文附有注释,有的没有。教师在讲课文之前,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学生既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文学常识,还可以练习听力。
3.简述课文内容
在讲课文之前,让学生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型,把要讲的课文内容概括一遍。教师可以从中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有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
4.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某些词语的理解的程度。
二、要熟练把握引入课文教学的方法
1.以对话方式引入课文教学
在初中第一册课文中最早出现的课文是对话式的。这种课文的教学,可在句型操练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方式进行。还可以以三个人为单位进行,其中一人当翻译,其他两人对话。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在教新课的过程中就包含了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作用。
2.以复习句型引入课文教学
例如初中第一册第十九课的对话“An English Class”。这个对话是按学过的句型和日常用语编写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复习句型开始学习这篇对话。再如:初中第二册第四课的课文是“What is it?”这一课的句型是Have的肯定和一般疑问式,及特殊疑问式和肯定否定的简略回答。教这一课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谜语,看谁先猜中。教师叙述书上的句子,同时辅之以手势表演,让学生注意听,听完了,让学生猜。在学生猜中是钟表时,教师把模型钟拿出来,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如:教师问:Is it a clock?学生回答:Yes,it is.教师问:Has it a round face?学生答:Yes,it has等等。也可以用叙述的方法,让学生跟着说。如:This is a clock, It has a round face.等等。说熟了,再让学生打开书认真读课文。之后,再做巩固和活用练习。
3.以看图提问或看图叙述的方式引入课文教学
有些课文内容先后次序明显,或是故事情节发展比较明显。这样的课文,可以用看图说话的方式进行讲授。有的教师可能认为看图说话是小学教学的方法,对中学生不适用。其实不然,即使高中英语的一些课文也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讲授的。教师可预先按授课需要设计一些图画。上课时,先把一部分图挂到黑板上(注意不要一下子把图全挂上去,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结合挂图画面叙述课文内容。如果学生进行了预习,也可以让学生叙述,再让别的学生补充。讲完一张,再挂第二张。
4.用动画片创造情境引入课文
要把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尽量把动作、语言、环境结合起来 ,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之中。如教初中英语课本第二册第七课“On a Bus”。可以制作一个公共汽车站牌,剪两个少先队员的图片贴在活动教学板的右下方,再在车牌下贴一辆公共汽车,中间挂上一张星期日的日历。教师指着日历说:Its Sunday.教师再指着两个少先队员说:Wang Lin and Li Ping are going to the zoo. They are waiting for a bus.教师慢慢移动汽车说:A red bus is coming and stopping at the bus stop.…学生边听、边看,很快就记住课文的内容了。
5.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引入教学
这种方法适宜于教高年级比较长的课文。教师先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也可以让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做。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为了检查学生的听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起来把英语简介的内容译成中文。
6.以生词、词组。句型讲解引入课文
在有的课文里,生词、新句型,抽象名词较多,同时又有新的语法内容。讲授这种课文,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生词,组成词组、句子。句子要按照课文中的意思组成。最后引入课文。
三、要熟练把握讲解和巩固课文的方法
1.串讲课文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课文教法。这种教法,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文或课文的某些段落,适宜于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因此,这种教法仍不失为一种基本的课文教学方法。
2.在课文教学中讲解生词或旧词新义,又借助词语讲解进行课文教学
这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尽量用英语解释词义。教师可先把生词或新词义扩展成词组,让学生练习。可以给汉语,让学生译成英语,之后,再给句子。教师可先给例句,然后让学生仿照例句做一些汉译英练习。还可以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用新词或新词义回答问题。例如学生把store这个词作“商店”讲,已经很熟悉,但是在高中第二册第五课中是作为“贮藏”、“贮存”列入单词表中的。教师可以举例“很多动物在夏天贮存食物准备过冬”,让学生译成英语。还可以提问Do you know what animals store food for winter?
3.在课文教学中讲解新句型
高中课文中没有句型练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难句子需教师在备课时挑出来,在讲课文时,给学生重点讲解、重点操练。而且可以用句型转换的方法解释。比如:有的复合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转换成简单句;有的简单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合并成复合句。学生不能做的,教师来做。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师可以用简单句讲。还可以教学生用不同的句型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既起到了复习巩固旧句型的作用,也起到了复习旧词汇的作用。
4.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替换词语练习
课文中的语句中有些词,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用别的词组替换,训练学生使用同一词的能力。比如:many books可以换成a lot of books, a good many books, a great deal of books.再如:long, long ago可以换成Once upon a time等等。
5.以模仿套句的形式巩固在课文中出现的新句型
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常用句型,在教师讲清原句的意思和结构之后,为了掌握新句型,可以模仿造句练习的方法巩固新的句型知识。例如:高中第二册第四课的一个句子:Proud as these nobles are, he is afraid to see me.(这些贵族尽管很傲慢,而他却害怕见我。) as在这里相当于though,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用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常用倒装句式,教师可让学生多做些中译英练习,以熟练掌握这样的句型。例如:他虽然聪明,但仍很勤奋。Clever as he is ,he is quite diligent.
6.通过分析比较、弄清词、句的含义,讲清课文。
教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词组和句子讲解清楚,对加深理解课文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7.还原语句省略部分进行讲解。
在课文中,有省略句。在讲解课文时,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和了解句意,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句子填句补缺,使句子完整出现,以加深学生印象,并且向学生指出省略有使文章简练的作用。
8.引入情境讲解课文
讲某些词汇和句型时,教师可用讲小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解,或编一段话,使内容连贯、有趣,构成一定情节,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还会使课堂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学shine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说这样一段话:“Its fine today. The sky is blue. The sun is shining”这段话就和学生所处的情境联系起来了。
9.让学生顺序轮流讲解课文
这也是讲解课文的一种办法,这也是当前教改中,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兵教兵”一种方式。如果一个学生讲解不全面,可再让其他学生补充。这种方式,可使许多学生得到锻炼。学生讲解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可以启发、提示,加以引导。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0.多层次讲授课文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然后由教师进行各种讲解分析和测试,最后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步骤是:
⑴先让学生略读课文,在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出一些是非判断题,控制性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⑵限定时间,让学生细读课文,之后围绕课文回答Who, What , When , Where等问题。教师提问时要紧扣课文内容。教师开可以引导学生互相问答,以增强学生的练习机会;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句子或完形测验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讲授有些课文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表格法。比如在讲初中课本第六册第二课“Joe Hill”时,教师可以列一个履历表,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点、职业、特长、主要经历、贡献、逝世日期及原因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填写。这种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
⑶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结合课文找出语言难点,教师对这些语言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并通过各种类型的練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它们。
多层次教学中的每个层次的教学,在每个课时的目的和任务都有所不同,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其实,在学方法上,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存在“教有定法,却又教无定法”,是“有定法”和“无定法”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只有把“有定法”和“无定法”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