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
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怎样才能让语文姓“语”,让阅读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别的什么课。要做到这一点,确定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语言文字运用”两者有什么区别?简单地说,“运用”是目标,“学习”是过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区分语文课堂的运用与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而不是学生已经会运用。
“学习”与“学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就要有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崔峦教授也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從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的迁移和运用。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既得法又得能。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专家的这些话,可谓切中阅读教学的要害,把住了阅读教学的要脉。正如他们所说,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既关注文本内容思想,又关注文本言语形式,实现“言意兼得”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言意兼得”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所谓“意”,主要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得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批文以入情,批文以入境,缘文来悟道,缘文来体验。所谓“言”,指的是文本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得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素材,发现表达形式,以利迁移运用。唯有智慧地处理好“言” 与“意”的关系,调配好“言”与“意”的度,才能实现崔峦老师说的“既得意又得言,既得法又得能。”
二、围绕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项有目标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到目前为止,专家们认为: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仍然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解决好的普遍问题,
吴忠豪教授认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学的核心问题。”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就像火车运行,如果方向错了,动力越足离目标越远。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在教材的密林深处,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教师对课程规定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是容易熟知的,因为这些目标是白纸黑字写在课标上的,我们可以学习。然而,一堂堂具体的课的课时目标是要执教教师自己确定编写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花精力研究课时目标的设定。
课时目标非常重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靠课时目标的达成积累。课时目标的制定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年段特征不清晰;二是只侧重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而缺少引导对“怎么写”的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确定教学目标不必花心思,因为教师的教参用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按课时划分一下就可以了。其实,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科书都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我们教师要细细研究。譬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涉及的目标,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过。
这一横跨六年的阅读目标在不同的学段有什么不同的具体内涵?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读正确就行了,二年级要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不同标点包含的语气并让标点的停顿作用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三年级开始,朗读成为手段,要注意语气的表达,这意味着朗读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不能将手段和目标混为一谈。如果我们不能把“课程内容”上的这个笼统的表述,根据学段特点具体化,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做到有效,更别谈高效。
还有类似“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这样的目标,从表述来看,太抽象了。到底是什么表达方法?不同的文本表达方法不一样。有时,即便是同一文本,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学中究竟要引导学生领悟哪种表达方法,老师心里一定要清楚。如果目标都没有搞清楚,教学要走到哪里去呢?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字斟句酌,要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还要根据学情,合理取舍。
三、基于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陈先云在“2013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中讲到,中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一是重视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养成倾听的习惯,能提出疑问与人讨论;说: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读:注重朗读的方式与层次;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二是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一些篇章的写法。三是逐步树立训练意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训练要素宜小不宜大。四是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等。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
1.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习得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语言习得,他教的课,总是在阅读中有机、灵活地结合语言训练。如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
贾老师瞄准学习语文的目标,遵循学语文的规律。一是读,二是复述训练。他先指导读好这两段课文,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读好母亲安慰一家人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又指名四位学生背诵,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反复读,反复纠正中,所有的感悟体会都在“读得好“里头。母亲的话读熟记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接着,出示“拮据”、 “梦寐以求”和一辆玩具汽车,请学生按顺序用这些词说说两段话的意思。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最后还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贾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看出,不但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而且积累、内化了“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会熟练地运用,还概括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这个案例赋予语言教学活力,又有应用的高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以此得到启示,阅读教学完全可以改变思路,从重理解内容,转换成利用文本,以读熟为基础,通过语言转述、重组、改换等运用方式,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問”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
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2.注重从读学写,学以致用
理解是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语文中的理解不仅仅指理解思想内容,还包括理解怎样运用语文。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既培养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培养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促进。
如林莘老师执教《花钟》一课,课文中,九种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虽然写法相似,但用词却了然不同,老师牢牢抓住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细细体会,感受文章的内在“美”。抓住课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沉潜于文本之中,徜徉在语言的海洋里。第一段写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林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感悟,让他们自主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诸多特点:每句有时间词,每句有花名,每句有花开的样子,标点相同等。在此基础上,她让学生化身为一朵朵牵牛花、睡莲、昙花等等,每朵花有每朵花的姿态,每朵花有每朵花的作息,通过让学生投入感情、配上动作,孩子们很快融入了课文情境。
教学中,林老师从头到尾没有说过拟人句这一专用术语,但在老师一步步精心引导下,把事物当人一样写,加上动作,当人一样有表情,当人一样生活,毫无疑问,拟人手法这一表现形式在孩子们心中已经生根发芽。后面的仿写也就水到渠成,毫无障碍。
我们以往的课堂常常只关注学生理解了没有,对于某种语文方法只限于了解。今天我们知道要“学以致用”,学习了语文方法就要能迁移运用。只有进入了实践的环节,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3.从不同文体学习语言表达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总要选择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了解文体,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
例如,拿到一篇课文,教者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样式的一篇文章,是重意象的诗歌,还是塑造人物的小说;是形散而神聚的散文,还是丰富想象的童话。弄清文体后,才可依据课标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
如童话类的课文,在第一学段中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第二学段童话类的课文是以一个单元集中推出。现今我们有些教师教学童话时习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童话,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兴致全无,教学效果甚微。所以提高童话教学实效性是发展中低段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一位老师抓住童话“神奇”这一文体特点,紧紧围绕中段阅读教学重点——句段学习,展开教学。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句子范例,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境,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利用课文创设合适的情境,如:
这个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这个小男孩又一伸手,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小男孩再一伸手,_________________。
会有怎样神奇的魔力出现呢?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连句成段,进行连贯地说一段话的表达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构建的能力。也让学生在仿说、续写中反复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
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说过:学会语言的标志是会运用。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 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 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
所以说,语文教育必须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