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幼儿蕴藏着的潜力

2015-05-30 10:16包斯琴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胶水剪刀纸条

包斯琴

摘要:《纲要》要求“中班幼儿能用自己剪出的图形和自然材料创造性粘贴组合画面,组成简单情节。”但根据对本班幼儿日常剪纸行为的观察,发现本班幼儿的剪纸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幼儿的剪纸水平有待提高。在巧手节主题开展之后,有关纸工的教学活动安排较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专门设置了剪纸区,以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做纸工水平,锻炼双手的灵活程度。在这一系列的剪纸活动中,孩子们处处展现着自己的潜力,促使我们教师去挖掘。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分析思考

一、观察的基本步骤

观察目的:观察一名5周岁6个月大的儿童在剪纸活动中的情况,重点关注其双手动作的发展。

观察目标:观察D的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自如地使用剪刀,是否形成优势手。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D正和两名儿童在桌上进行剪纸活动,剪纸的材料来自于中班《巧手宝宝》。有两名成人和儿童在一起。

二、观察记录

今天下午2点48分,D起床起床吃完点心后,我让D帮忙准备下今天下午剪纸活动要用的《巧手宝宝》,于是,她便跑到手工区拿书、剪刀和胶水分发到每一组上面。3点钟活动开始,老师讲完操作要求后,孩子们便开始了。只见她先从剪刀盒里右手拿了一把剪刀准备剪纸,接着拿过剪纸书,从书里选择了一幅带小猫图案的剪纸,于是,她便开始了。

首先,需要把这张剪纸从书上撕下来。D拿剪刀试了一下,发现不可行。于是,把剪刀放下来,用手撕,先是右手压住书翻上去的部分,左手小心翼翼地拿起剪纸紧贴着装订位置开始撕。撕到一半的时候发现纸已经撕偏了,于是,换左手压书,右手从另一端开始撕。不一会儿纸撕下来,她先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会,发现一条蓝色的纸条上有条虚线,看到我在旁边。于是问:“老师,这条线要剪下来吗?”老师反问道:“以前我们剪纸的时候遇到虚线需要剪吗?”她看看老师,又看看剪纸,自己点点头,开始动手剪了。首先沿着直线熟练地把蓝色的纸条剪了下来。该剪“小猫”了,先拿剪刀快速地沿着外轮廓把“小猫”剪下,然后开始剪细致的部分,“小猫”脚丫的部分有些难剪,但是D还是很快地剪好了。这时,同桌上的唐文海选了一张“娃娃”,拿剪刀开始剪。D看到了,连忙指着唐文海手里的剪纸上的虚线说:“这条是折线,不能剪”。边说着小猫已经剪好了。拿起刚才剪好的蓝色纸条,自言自语地说:“要把纸条粘成一个圈”。在一旁剪纸的韩奇真也提示说:“要把小猫粘在纸条上。”但是D没有马上开始粘贴,而是看了看剪剩下的纸,发现上面还有三个猫身上的装饰品,于是,又拿起剪刀快速地把3个装饰品也剪了下来。然后,她又听到好朋友李思童问她借胶水:“把你们组的一个胶水借我用用,我们组的不粘了”。她边听边继续手里的活,还有用左手把胶水递给了童童。所有的部分都剪好了,D随手拿起桌上的另一个固体胶,打开盖子,发现固体胶顶端有些烂了,连盖子上都沾满了,黏糊糊的。于是,换了一个固体胶。先把小猫身上的装饰贴好。然后,又把蓝色纸条的两头贴到一起,围成一个圈。一旁的韩奇真关注到了D的动作,说:“把小猫贴在圈外面”。

D说:“要贴在圈的后面”。但是还不确定,于是问老师应该贴哪。

老师反问道:“你觉得应该怎么贴?”

D说:“贴在圈的前面”。

老师问她:“为什么要贴在前面?”

D说:“感觉应该贴在前面”。

说着便贴了起来,在圈的外面涂上了胶水,然后把小猫的反面中间贴了上去,这样贴的结果是小猫站不起来。只见D把小猫拿到手里正反看了看,又把小猫撕下来,把小猫的反面底端贴了上去。这样,蓝色圈在后面,小猫在前面,刚好站得稳稳的。这时候,游戏的时间结束了,3点30分孩子们都开始收拾工具,D蹦蹦跳跳地笑着把自己的作品摆到了柜子上。

三、观察分析

(一)已有经验调整和新经验的获得

首先,D要完成小猫作品,这一过程说明她面对问题能够自己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其次,在整个剪纸的过程中也说明她能够自如地使用剪刀,已经形成了优势。最后,是她能够将小猫身上的饰品剪下来过程中,好朋友问她借胶水的过程,她还是能够继续手中的活,说明她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很强了。

(二)失败经验必不可少

对于孩子而言,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失败能让孩子产生认知冲突,获得印象更为深刻的经验,失败能让孩子改变或修正原有的经验。失败策略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在很多情境下,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去尝试错误,而不是老师轻易地将答案告诉幼儿。经过自己反复尝试,最后获得的成功经验更加牢固,也更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经验的表达

孩子的内部构建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构建,也涉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解释和辩护自己的想法以及考虑他人的主张和想法等社会性方面的构建。幼儿可能知道某种知识,但他们不一定能够表达和解释,与人交流还需要一定水平的原认知过程。

四、观察后的思考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仔细研究,思考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这些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教育行为把握得当,才能达到“有心栽花花满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

(一)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自主的空间

教师在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不要盲目的进行指导,不要过分关注行为的结果,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在幼儿出现挫折时,教师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指导时也要学会等待时机。

(二)充分利用差异资源

幼儿有通过帮助别人达到自我满足的需要,当她在某一方面具有已有经验就倾向于喜欢帮助别人。事实上,合作学习会更有利于幼儿知识和人格的建构。幼儿的能力发展有快有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差异资源,促使生生互动,相信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三)教师的回应

每位教师每天都会受到来自幼儿的无数提问,面对这些提问是给出明确答案还是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幼儿问及的是存在疑问、不确定的问题时,不妨多进行利用反问的形式进行回答,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引导,促使幼儿自己发掘新经验。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将更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英]Sheila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王艳元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M].2008.

[2]朱家雄.记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M].2008.

猜你喜欢
胶水剪刀纸条
大豆油“炼”出生物降解胶水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Thanksgiving Day Card
钝剪刀
五张纸条
风有一把剪刀
牛奶变胶水
小小金剪刀
修补梦想的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