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

2015-05-30 21:45:39王丹丹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评价学校

王丹丹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评价一所高校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能力,也是现在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分别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字】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方面 学校方面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课堂便是教师的“主战场”,教师要想在主战场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认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可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着手进行探讨。

一、教师方面

(一)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教师敬业精神。

1、坚定师德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先为人师,育人者先行示范”,师德是每一位从教者的灵魂。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良心工程,师德与其他的职业道德相比更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更是学生的行为榜样和模范,因此,教师要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处处为人师表,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只有這样,教师才能将师德贯穿教学行为始终,才能够拥有自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持续动力。

2、勤于学习,树立广泛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深入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更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想要做到有知识可授,就要扎实的掌握丰富的的专业知识;教师想要知道应该传授些什么,怎样传授,就需要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如此,才能够全面、系统、正确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要很好的做到这两点,就要树立广泛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渊博的知识是要靠不断的、广泛的学习来获取的,作为教师更要坚持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以终身学习的精神理念来感染学生,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能够加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快速掌握新的教学理论,深入了解高校教育发展及改革前沿,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加强对学生与自身的研究与监控,积极自我反思与提升。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就必须要以研究教师自身和学生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对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监控也是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对学生的研究与监控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原始状态,也就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交流、作业、测验等方式随时掌握学生的原始状态。只有很好的掌握这些,才能够方便教师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能够在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及时调节课堂节奏,变换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顺利有效进行。其次,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更要在课外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思想波动,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对教师自身的研究与监控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态、仪表等进行检查、评价、审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调节,坚持认真、冷静、理智、稳定却又不失活泼、幽默、轻松的教学风格,避免由于自身的问题影响学生,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运用合作理论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合作教育理论提倡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认为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也是合作关系。大学生一般接近或已经成年,他们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时代的师生关系不可能与中小学相同。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听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期待被关注,期待表现自我,期待与教师交流互动,此时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人格上互相独立的,亲密、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对话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三)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完整的体现出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求新与求实的基础上,遵循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原则。所谓求新,指的是教学内容应该反应学科领域的前沿,随时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求实,指的是教学内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尽量与日常生活相互交叉,互相映射,从而增加知识的具体性与生动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容。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熟练运用分不开,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其中口头语言能力是教师无论运用了任何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后也始终不可或缺的,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就要充分认识到口头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快、清楚易懂、

生动有趣、幽默活泼,音量、音速适当,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适当的进行调节。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具备渊博、广泛的学识,如果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内涵,那么自然而然的会呈现出较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穿着等等。教师要随时观察、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何不妥,要做到真实,准确,自然,得当。

二、学校方面

(一)坚持和完善“传、帮、带”等帮扶制度。

1、坚持助教制度。

大部分新入职尤其是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尤由于刚刚走出学校,很少有从教经历,比较缺乏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往往处于一种“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尴尬处境,一时间无从入手,很难进入教学状态,教学质量当然不高。如果采用“助教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带领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也就是说学校可以规定新进教师在初到学校时要担任一段时期的助教,协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深入课堂,从中学习和积攒经验,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年轻教师快速的掌握教学方式方法,更快的进入教学状态,增加及时处理好课堂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牢固掌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增加课堂观摩、名师讲座等培训形式。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现场名师讲座或网络课程视频观摩等活动,积极聘请“教学名师”来做精品课示范并传授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对成功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促进教师对高质量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成功奥秘。课后可安排教师与“名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和讨论,答疑解惑,交流经验,加深学习效果,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前沿信息,开阔视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促进校间合作,教师合作。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所学校或某一位教师能够闭门造车,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高校之间,各高校教师之间相互协作,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的。合作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同学校间,不同教师间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磋商,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1、坚持三方评教制度。

坚持三方评教制度,即由学生评价、教学分院(部)评价、督导员评价三部分构成,并以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随机听课、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为补充。在三方评教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教学分院(部)评价的客观性,要求和督促学生要做到认真仔细,不可盲目评价,不可代替评价,增加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同时监督各教学院部要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不给同情分,不给感情分,客观真实的反应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统计和整理工作,及时将结果发放给每位老师,并督促限期整改。教師通过三方评价结果快速准确的掌握自身不足之处,寻找解决办法,及时纠正错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给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准则、方向和动力,学校具体情况不同,制定出的评价体系自然有所差别。总体的要求是:“即可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使教师获取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明确独立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努力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包括“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受到学生尊重的自豪感,薪酬、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衣食住行带来的安全感等等。只有这些方面得到很好地满足,教师作为人的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才得以更好地体现。学校方应该认真倾听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增强教师对本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从教”积极性,全心全意、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袁志忠,袁带秀 . 试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途径 [J]. 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2011,(9):65-67.

[2]曾拓,李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102-105.

[3]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9.

[5]余承海,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53-56.

[6]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0(1):64-7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评价学校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奇妙学校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