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平台——微信

2015-05-30 19:50南艳峰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微信

南艳峰

摘 要: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充分重视微信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建立微信服务育人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学育人活动,利用微信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关键词:微信;传播影响;思政教育;全面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43-02

微信是一种发展迅速、备受广大用户青睐的新媒体。对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微信成为他们日常获取新鲜资讯的首选工具,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平台和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微信也日益改变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一、微信及其发展现状

微信即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并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种免费智能即时通讯终端服务程序,其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也可以将微信精彩内容发送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除了具有聊天、添加好友、实时对讲、朋友圈、漂流瓶、摇一摇、群发助手、通讯录安全助手、QQ邮箱提醒、微信公众平台等基本功能外,还提供了私信助手、语音提醒、语音记事本、微博阅读、流量查询、游戏中心、声音锁、微信支付、嘀嘀打车等系统服务。

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赢得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对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微信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微信多元化的内容和快捷的传播方式,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据统计,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突破1亿;9月17日,用户突破2亿;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多达3亿;7月25日,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了4亿;10月24日,用户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达1亿。从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来看,腾讯官方称大学生占了64%。此外,有学者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些学生开通微信的占73.9%。从使用时间上看,这些学生每天使用0-2小时的占了40%,2-4小时的占28%,4-6小时的占11%,每天使用6小时以上的占21%;从使用时间段上看,上课使用微信的占9%,课间使用的占24%,睡前使用的占52%,休息时间使用的占15%;从微信对生活影响的角度看,认为没有微信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的占了一半,认为不能没有微信的占7.6%,认为微信很重要的占25%;在如何使用方面,关注同学朋友圈的占90%,关注偶像明星娱乐的占63%;在微信内容上,18%的人经常发表个人观点,80%的人转发他人的微信内容。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微信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大学生传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第一,微信有利于思政教育人性化和生活化的发展。大学生成年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政课堂上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渴望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参加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但是,传统的“上传下达”的思政教育模式缺乏人性化,教育者无法满足个体发展的特殊要求,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参加受教育活动。利用微信进行思政教育,大学生可以利用其聊天功能,组建兴趣群,参与热门话题讨论,自由地表达思想认识和感悟;也可以在公众平台快速关注新闻资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和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使思政教育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第二,微信有利于思政教育多极异质主体的交往实践活动的发展。现代网络社会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日益减弱,而微信新颖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状沟通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开放交流,有利于打破教育者主体性地位的角色障碍,实现交往性思政教育主客体双向建构关系模式的转变。

第三,微信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话语传播,实现思政教育话语权共享。传统的思政课堂中多是“满堂灌”,教育者的话语霸权现象随处可见。而微信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突破师生沟通的时空界限,使教师走下讲台,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育对象。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微信可以协助教育者还原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主客模式”进入到“主体间性”模式,从而实现双方的平等对话和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共享。

2.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微信是一种打破传统、革新形式、优点众多的新媒体,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微信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的素养和预见性。微信被大学生广泛使用,一方面,他们利用微信获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广、内容多、含量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具备微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将会面临思想与青年学生无法接轨。另一方面,学生在微信中接触的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思政教育者没有较高的预见性,那些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高的学生在受到错误思想观点的影响后,极易误入歧途,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第二,微信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挑战。微信可以和陌生人聊天的功能,可能会泄露大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酿成安全隐患。微信中将陌生人加为好友的功能,为陌生人之间结识提供了捷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利用微信作案以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搭讪附近的陌生人,甚至可以获取对方的位置信息,然后通过聊天骗取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的信任,伺机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第三,对微信的过度投入和依赖,加剧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难度。微信是一种极具娱乐性的通信工具,难免会吸引部分自制力较差的使用者过度投入和依赖。一些青年学生过分依赖虚拟世界,为了寻找存在感,似乎一定要把心情和经历晒出来,一定要把美食拍下来分享,一定要在睡前刷刷朋友圈。也就是说,微信加剧了青年学生比较“宅”的现象。据调查,多达84.8%的学生或多或少觉得自己有点“宅”,而长期生活在虚拟社会和自我封闭的空间,易导致个人对集体归属感的弱化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加大学校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的难度。

三、全面育人新载体:微信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学育人活动

高校的思政教学课堂通常是流动教室,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但在微信公众平台技术的支持下,只要学生下载微信软件,思政教师就可以将微信和传统的思政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例如,课前课后,教师可以把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或相關的热点话题发布到微信上,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在各抒己见和互动交流中实现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师或辅导员还可以建立网上和网下共同教育机制,即利用微信的热点推荐功能,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发展为现实教育活动。例如,利用语音对讲功能,发布通知,组织集体活动;利用“摇一摇”“漂流瓶”的功能,组织知识有奖问答;利用“随手拍”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微信开展网上和网下的教学育人活动,可以让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充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建立微信服务育人公众平台

微信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平台,而且也是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快捷服务的有效平台。建立学校、院(系)、支部、社团、年级、专业、班级等不同层级的教育管理平台,是适应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例如,利用微信的即时性,在微信互动平台上专门为学生发布工作、学习、生活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了解办事的相关信息与程序,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服务成本;又如,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咨询和辅导,免去现实生活中的预约、登记等烦琐程序,降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阻抗,减少大学生心理压力,畅通大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再如,利用微信发布课程信息、考试信息、学习技巧等学习方面的信息,发布招聘启事、求职技巧、职业规划、就业政策等服务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就业信息和岗位要求,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微信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大学生热衷于在朋友圈里发布心情、感悟、个人经历,其生活态度和思想问题可以从朋友圈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对此,鼓励辅导员、思政教师通过微信朋友圈与大学生进行朋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把握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和错误价值观。当校园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利用微信发布信息,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加大学生对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建立后勤管理微信服务平台,学生通过微信向学校管理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同时,管理部门也可以在微信上发起对校园建设、校园规章制度改革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决策的讨论,以此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校园管理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的广泛使用,日益改变着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模式,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充分重视微信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微信的教育资源,构建全新的微信育人新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思宇.微信朋友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2]张宏燕.微信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论坛,2014(7).

[3]杨兆强,张景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9).

[4]张露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5]韦倩妮.微信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2014(7)中旬刊.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微信
微信
微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