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革
摘 要:本文针对公路日常养护中坑槽修补的过程的现场操作,从监督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常见的疏漏,提出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从而规范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操作程序,保证坑槽修补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施工方法;质量要求
0 引言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很快会发展扩大,严重危及过往车辆安全,同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应该及时修补,消除安全隐患,使路面达到平整、舒适、安全的理想的通行状态。
本文针对最常用的坑槽修复方法——热补法工艺的关键点控制进行探讨,分析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弊病,从监督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修补质量。
1 施工前准备
1.1 人员选择与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素质是成败的关键,由于施工单位中标的热切需求,往往导致投标时的人员资质较高。而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都存在“有资格的不会干、会干的没有资格”现象,所以,在满足合同文件的要求下,选择熟练的现场操作人员变得更加重要。同时由于各地养护要求和各单位施工习惯上的差异,施工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点,首先要进行技术交底,深入细节讨论。同时,一支新的队伍开工时,监管方技术人员也应该全程旁站,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观察和沟通,从而达到全过程的沟通、理解、纠正,达到技术上的确认。
1.2 施工机械
修路王是目前最常用的坑槽修补机械,这种机械可以对路面进行加热,从而使新填入的混合料能够和原路面形成一体。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过程时间太长,施工单位只是做给没有经验的管理者看看而已。日常只用于对混合料的加热,需要注意在加热一半时间时,应该人工翻动料堆,确保上部不烤焦,下部能烤透,上下混合料温度均匀。
1.3 施工材料
1.3.1 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良好,经验缝隙率偏小较为实用;油石比在4.9-5.2之间,以经验上油石比偏大较好。这样补成的路面不易透水,寿命较长。
混合料堆放场地应该清洁、排水良好,堆放高度不超过1米,以防因重力压成结块。并加以覆盖,避免雨淋日晒,以防老化。
1.3.2 粘层油乳化沥青
①蒸残含量≥50%;
②蒸残针入度 40-120;
③软化点≥50%;
④溶解度≥97.5%;
⑤1天储存稳定性<1%,5天储存稳定性<5%。
以上两项主材应该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质检报告,同时按批次做好工地实验验证,必要时委托第三方检测。
2 施工过程监督要点
2.1 放样
按“圆坑方补、斜坑正补”的原则画出大致与路中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长方形或正方形)应该比坑略大12-20cm,以防止潜在的病害扩散。放线时现场拍照,以防“小坑大补”。
2.2 开槽
用切缝机切开,然后用风镐从中间开始破除。如果不切缝直接破除,将会振动破坏相连部分路面的稳定性,同时凿出的边线参差不齐。
破除损坏的旧路面时,深度应该根据现场实际病害情况进行,以彻底清除病害为主,并且根据沥青结构层的分布整层破除。
开挖时坑壁应该竖直,否则修补后的部分易滑动。
2.3 清理
清理完坑槽内的杂物后,如果有积水应该用拖把把积水吸干净,并用吹风机吹干净浮灰和散落的小颗粒,同时吹干潮湿处。
2.4 验槽
对坑槽的长、宽、深进行测量,尤其四个角和中间的深度进行测量,并且附现场拍照,严格控制工程量,同时检查有无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病害。
2.5 粘层
在底部和四壁刷乳化沥青或灌缝胶,天气较冷时需先用喷灯对坑槽四周及底部加热。如果需要分层摊铺时理论需要洒粘层油,但是从钻心取样结果分析,如果上现层施工持续不断,粘层油是没必要的。
2.6 填放新材料
将加热好的沥青混合料铲入坑槽内,如果较深,要分层填放,通常每层厚度10-15cm,通常按松铺系数1.3投料,应该先四角、再填边角、从四周再向中央移动,防止周边形成空洞。这样可使新料和旧料紧密吻合在一起,不易出现裂缝。在新旧路面结合边线上,应该耙出细料进行填充,可以防止渗水和出现裂缝。
2.7 碾压
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0cm,碾压应该沿纵、横向接缝稳压,再碾压中间部分。静压两遍、振动碾压四遍、再静压两遍。
碾压不能反复重复四角,尤其不能用振动设备碾压四角,易振动损坏边角的稳定性。
2.8 抹缝
用灌缝胶进行抹缝,起到防水作用,而且防止接缝处混合料的松散和啃边。否则接缝处易渗水,造成反浆,导致修补处再次损毁。
3 验收
①平整度≤3mm;
②外观:无离析、接缝顺直;
③接缝:结合紧密、饱满、基本无渗水现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坑槽修补的工程质量,一定要规范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操作程序,以便后期进行路面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