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难挡 谨防中暑

2015-05-30 10:48韦祝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温高温宝宝

韦祝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高湿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主要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暑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引发的急症。中暑通常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3种类型。在温度高(高于32℃)、湿度大(大于60%)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表现

中暑按发生程度,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口渴、头晕、眼花、恶心、全身无力。此时患者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注意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的饮料,可在短时间内恢复

正常。

轻症中暑可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面色潮红、呕吐、烦躁,或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这时应赶紧脱离高温环境,去除衣服,给予凉水擦洗全身,冰袋外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降温,并迅速送往医院。

重症中暑表现复杂,可出现谵妄、烦躁不安、抽搐痉挛、呕吐、低血压甚至昏迷,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肝肾衰竭及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不要以为不晒太阳就不会中暑。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个类型,患者因高温、高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发神经功能受损。患者体温升高、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重症中暑必须马上抢救。

容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 婴幼儿的身体各个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新生儿,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高,不利于散热;而且脂肪多,水分含量相对更少。

老年人 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也容易形成散热不畅。

心血管病患者 高温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热量由于不能及时散发而蓄积在体内,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紊乱;而且糖尿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损伤,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而导致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 感染可使人体产生一种致热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产热中枢,导致人体产热加速;同时还能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致使血管痉挛收缩,对散热不利。

除了这些人群外,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暑

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38℃以上时,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别很小,这时候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人体出汗的能力取决于外界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环境温度越高,风速越快,相对湿度越低,出汗越快。因此高温、高湿、无风是中暑的三大因素。

高温 人体正常的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这是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人体的散热主要靠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方式进行。当气温高于35℃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热量要通过出汗蒸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体出汗虽多,但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湿度相差不大,甚至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比皮肤更高,汗液蒸发散热反而减少。随着体内因为新陈代谢不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时就会出现中暑。

高湿 相对湿度在85%以上,即使气温只有30℃,或者相对湿度在60%以上,气温在35℃,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出现障碍,容易发生中暑。

无风环境 风的流动,会加强皮肤周围热量的对流,促进汗液的蒸发,加快散热。无风的环境当然不利于散

热了。

怎样预防中暑

减少产热

1.夏天不提倡爬山、追赶等运动量过大的户外活动,建议选择游泳、早晚慢跑。尤其是小宝宝,建议以室内活动为主。

2.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穿上长袖衣服、打遮阳伞、戴宽边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3.最好选在阳光不能直射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比如屋檐下、树下、遮阳伞下等等,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4.正确选择衣服也能防暑防晒。所有的衣服都有防晒的功能,可是不同的颜色和面料,防晒的效果大相径庭。就颜色来说,红色是最能阻止紫外线的,因为红色波长最长,吸收光谱范围最广,最防晒;深色的衣服较浅色的防晒,白色是防晒效果最差的颜色;但是深色的面料更保温,因此,夏季还是选择浅色面料最佳。就面料来说,化纤面料反射紫外线的能力最强,其中涤纶面料又强于腈纶面料;在天然面料中,亚麻和丝绸防晒和防暑效果比棉丝效果更好。宽松的衣服让衣服和皮肤之间的空气流动增多,让汗液更容易蒸发,皮肤更加干爽,干燥的皮肤比潮湿的皮肤防晒功能更强。因此,在夏季给宝宝添置一些亚麻料和丝绸的宽松衣服是非常有必要的。

5.选择合适的防晒霜。防晒产品根据其成分可以分为物理防晒(反射紫外线)和化学防晒(吸收紫外线),前者主要是二氧化钛或氧化锌,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这两种成分都不会渗透到皮肤里面去,很安全;后者的成分就很多了,主要是利用化学成分吸收紫外线转化为热能或分子的震动。现在的很多产品大多是两者均含的合成品。

加强散热

1.衣服穿着要适度。妈妈不要总以为宝宝太小、抵抗力弱,给穿得太少会受凉感冒。其实在炎热的时候,成人穿多少,小孩就应该穿多少,只要宝宝的小手和小脚摸上去不冰凉,就表明穿得比较适度。很多家长每天给宝宝洗三四次澡,还是长很多痱子,就是穿衣服的“度”把握得不好。

2.勤洗澡。夏季出汗后如果没有马上擦干,汗液会停留在体表造成阻塞,阻碍新的汗水从皮肤里排出,令人感觉更热。因此,夏天要及时清洗体表汗液。但是我们不能在宝宝出了一身大汗后马上用凉水洗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

3.房间通风透气。空气的对流能迅速带走皮肤的热量,人体会更舒适。自然风比空调风更让宝宝舒适。

4.降低环境温度。炎热的夏季,即使是小婴儿,也可以享受空调的舒适。但是要注意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低于26℃。而且不要频繁地进出冷气房与非冷气房之间。

5.带宝宝外出时,切不可把宝宝留在停驶的汽车内,即使是停在阴凉地,因为阳光会不停地移动,可能过了一会儿汽车完全暴露在阳光下了。用不了多久,车内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像是个烤箱,可使宝宝很快中暑。

炎热的夏天,胃肠功能减弱,再加上出汗多、饮水少,中枢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相应地抑制了食欲。吃下食物,消化不了,怎么吸收营养,保证体力?因此,首先要设法增强孩子的食欲,尽可能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佳,清凉可口,营养丰富。其次,常吃些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调味佐食,如老陈醋、鲜姜丝、 葱花、蒜泥等。这些佐食不仅能够刺激食欲,还能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此外,不论主食、副食,都要经常调换花样,充分利用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功能,以激发孩子的食欲。

在高温环境里,人体的主要营养素——蛋白质,比常温时分解得要快。同时,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排汗量每天可达8~10公升,最多能达15公升,比平时多几十倍。而汗液中,有很多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因此饮食中还应多吃优质蛋白的食物,多喝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料,多吃“绿色”的新鲜瓜果。

对于4个月以前,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妈妈勤喝水,饭后多喝汤,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母乳中的水分充足,宝宝出汗不多,就不需要再额外喝水了。如果宝宝很爱出汗,家里通风条件不佳,非常闷热,或妈妈本身就不爱喝水,就要考虑适当给宝宝喝水。对于4个月以前,吃配方奶的宝宝,除了喂奶以外,两次喂奶的间期需要给宝宝喂30~50毫升的温开水。宝宝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50毫升的水分。大一点的孩子适当饮用一些清凉饮料或清暑食物,既能预防中暑,对轻症中暑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l岁以上的婴幼儿,妈妈要帮助孩子形成随时喝水的好习惯。1岁以后,孩子一般很贪玩,一玩起来什么都不顾了。根本想不起喝水的事,等到渴极了,暴饮一顿,这样对身体十分不利。等感到口渴,身体的细胞往往已经脱水了,即使是轻度脱水,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增强体质

平时多锻炼身体,每天都在适当的阳光下晒10~15分钟,增强皮肤对热和紫外线的耐受能力。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包括夜晚和午休时间,保持精力充沛。

2岁以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父母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哭闹不止,噘着小嘴四处觅食,哭闹、烦躁、难以入睡、尿少(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起码要有6~7次尿)、尿色深黄或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父母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

通畅。

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擦拭宝宝皮肤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的浴盆里帮助降温,可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3.每隔10~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呛咳等意外事故发生。

4.尽快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

5.如果效果不佳,要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必须提醒的是,体质虚弱的儿童和老年人,不能马上置于温度过低的环境,不能用冰水或酒精大面积擦洗。

家中可常备的预防中暑药物

十滴水 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

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对腹痛则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

清凉油 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桂皮油等。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涂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要迅速用清水冲洗。

猜你喜欢
体温高温宝宝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