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线束的验收检验工作研究

2015-05-30 09:25王猛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性能线束

王猛

摘 要:文章总结了飞机线束在验收检验时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应包含的检验内容,并给出了检验的方法手段以及合格判定标准等。

关键词:线束;验收检验;标识;防插错设计;电性能;拉脱力值

中图分类号:V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065-02

飞机线束本身不实现特定的功能,却与每个系统和设备相连。飞机内部敷设有数量庞大的线束,型号种类繁多,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归纳总结飞机线束在验收检验时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梳理检验测试内容,分析检验时的判定标准,对线束的生产质量控制;工艺文件编制;检验测试点设置;线束质量缺陷的识别等工作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飞机中线束的作用

用于在电路中起传输电流作用,没有金属外罩、护套、或者屏蔽层的实心、绞合或箔式结构的单芯金属导体,则可称之为电线。一个公共护套下的两根或多根电线;虽无公共护套,但却以扭绞、模压的形式在一起的两根或多根电线;具有金属外罩、屏蔽层或外导体的单一电线,均可称之为电缆。由电缆、电线组成,并带有电连接器、尾附件、电子电气元件等,能够实现设备之间连通的称之为线束。

飞机除了装配有十分复杂的发动机系统外,还包括有飞控系统、燃油系统、电传操控系统、液压系统、供电系统、通信导航系统、武器作战系统等等。这些复杂的分系统各司其职,保障了飞机的正常运转。同时它们也是由许多的控制部件、仪器仪表、操作单元、执行机构组成的。这众多的航空设备正是依靠着线束交联在一起的。

飞机线束就像是仪器设备之间的纽带。通过线束将交直流的电力输送到用电设备;通过线束将控制指令传达到执行机构;通过线束将各种信号反馈到计算控制中心;通过线束实现各系统之间大量的数据交换。线束本身虽不具备特定的功能使命,却融入到每个飞机系统的工作中。

2 线束的外部检验

2.1 外观的检验

飞机线束装配完成后,其外表面应无机械损伤及多余物。线束的护套、屏蔽层应无刮伤和破损,护套的选择应与线束所在飞机舱段的温度区间相适应,并满足技术图样的要求。线束端头及各分支处绑扎牢靠,绑扎方法符合相应飞机型号线束敷设说明书的规定。

航空电连接器的型号/批次号标记清楚,旋转无卡涩,接触偶安装到位,没有缩针现象。尾附件的型号标记清楚,螺钉垫圈配套齐全。搭接线型号符合图样技术要求,绑扎牢固,没有脱丝断线,也没有产生氧化变黑现象。

当线束中装配有开关按钮、指示灯、传感器等元器件时,在所有裸露出的端接点上,均应套上绝缘套管或标志套管,以防止端接点处受到外力,造成机械损伤。

2.2 长度的检验

线束的长度应严格按照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执行。受到飞机舱内线束敷设的工艺特点制约,线束长度的加工误差通常为上偏差。既线束加工装配完成后,其主干和各分支长度的实测值允许比图样中规定的理论值略大,但不可以比理论值小。除线束图样和工艺文件另有规定以外,一般来说其偏差量不应大于线束总长度的5%,同时最大偏差量不应超过50 mm。当长度的实测值小于理论值时,会出现线束敷设至末端后,电连接器不能与设备端正常对接的情况。此时该线束长度值超差,应判定线束为不合格品。

2.3 标识的检验

线束应在合理的位置安放标识,以便后续工作中对线束加以识别和定位。标识应清晰醒目,安放牢固,能承受线束面临的环境应力、机械应力等载荷而不损坏。低温区标识可用尼龙聚酯材料、标志牌、热缩标志管等,高温区标识需采用金属标牌。标识还不应影响线束在飞机上的敷设。线束标识的内容至少包括线束的图号/型号、名称;系统中的代号;供识别和追溯的批次号/编号;生产单位名称等信息。系统中所有连接器也需安放标识,以便对其定位和识别。工作实践中发现,无标识或者标识不完整,线束识别起来将变得耗时而费力。这将明显阻碍后续的机上敷设,线束返修,系统排故,地勤检测维护,及升级改型等工作的进度。

2.4 防差错设计检验

受系统资源、设备交联关系、传输信号需求等因素制约,可能发生在一根线束上使用相同型号电连接器的情况。此外,分属不同系统的相邻位置设备也会使用到相同型号电连接器。现代飞机在冗余设计思想下,一个功能系统会通过两套甚至四套电路来实现,互为备份,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也会造成相近区域存在相同型号的电连接器。如果飞机装配或地勤维护时操作失误,将电连接器交叉装联,必然造成信号传输错误、指令不能下达等问题。轻者发生设备故障、器件损毁,重则可能出现机毁人亡的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在线束的设计之初就引入防差错的概念。应与系统主管充分协调,识别出可能引发误操作的同型号电连接器。对上述电连接器的键位加以选择,并在技术图样上作出明确规定。在检验时,应仔细核对键位代号及标志牌内容,保证其与图样技术的要求一致,以便操作人员加以区分和识别。必要时可提出完善工艺,在连接器后部增加色环、绑扎色带等,进一步加强提示效果。

2.5 保险的检验

在线束的每一个端头处,电连接器与尾附件紧固螺钉应使用不锈钢丝打保险,以保证其连接可靠,使用过程中不会松脱。在保险丝直径的选择上,打保险的缠绕方向、保险与紧固件的连接方式等方面均应符合国军标、航空标准的相关要求。

3 线束的电性能检验

3.1 逻辑关系检验

依据线束的接线图/原理图,使用数字万用表对每一线路的导通与否逐一检测。保证输入线束的信号,按其应有的逻辑关系输出到指定的设备端。如线束逻辑关系复杂,需编制工艺导通表,按导通表开展逻辑关系检测。频率为50 kHz及以下的低频信号,屏蔽层只需单侧接地即可,但频率为50 kHz以上的高频信号,其屏蔽层需要双侧均接地,检测时应加以注意。

3.2 介电耐电压检验

通过绝缘介电强度测试,来考核线束的介质耐高电压的能力。在线束内部的线与线之间、线与屏蔽层之间、线与连接器外壳之间,施加规定时间的高电压。线束不应有器件损坏,击穿、烧蚀现象及过大的漏电流产生。施加的高电压应按图样、技术协议的要求执行,一般可选择DC 1 500V、AC 1 000 V/50 Hz进行测试,电压施加的时间一般为1 min。

3.3 绝缘电阻的检验

使用数字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线束内部线与线之间、线与地之间、线与连接器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除技术协议另有规定外,测试电压一般为DC 500 V。线束不应有被击穿、放电等现象,绝缘电阻值应满足图样、文件的规定,一般应大于500 MΩ,即可判定为该线束绝缘性能合格。

3.4 其它性能指标的检验

对于同轴、光纤电缆,总线电缆等,因传输信号和使用环境的各不相同,各自的性能指标差异较大。此时还需根据技术文件的参数要求,进行特性阻抗、输入阻抗、信号衰减、分布电容性、电感性等的性能检测。只有各项指标均检测合格,才可与航空设备连接,进行机上敷设工作。

4 过程文件的检验及后续处理

4.1 器件合格证明文件

一般情况下,线束中装配有电线电缆、连接器及附件;开关按钮、继电器、断路器、熔断器;指示灯、传感器、耦合器等电子器件,还有标准件和其它辅助材料。它们的型号规格均应符合线束图样、技术协议或相关标准的要求。如有代料发生,应审签工艺代料单,经军方用户代表签字认可。验收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出厂检测报告、入所验收记录,及筛选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文件资料应签字盖章齐全,器件号与实物对应,启封日期在贮存期限内。

4.2 接触偶的拉脱力

无论接触偶与电线之间采用焊接或压接形式,均应制作同规格试件,进行接触偶的拉脱力测试。测试值不应低于文件、标准中同规格接触偶的强度要求。每个校准周期内,压接钳按每种规格接触偶压制不少于三件试件,进行拉脱力检测。只有测试值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方可获准投入生产使用。

4.3 验收合格及包装储存

线束验收检验合格后,在检验记录中记载检验结果和数据,由检验人员签字盖章,军方用户代表确认后存档。线束可用塑料袋封口包装,储存在专用货架上。包装时应注意密封防潮,线束端头电连接器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以免搬运过程受外力损坏。在线束缠绕过程中,应保证缠绕半径大于线束外径6倍以上。如遇同轴、光纤电缆,应避免其弯曲过大,需保证弯曲半径大于电缆外径20倍以上。同轴、光纤电缆也不可绑扎过紧,以免改变光纤的几何形状,或影响同轴电缆的电子特性。

4.4 不合格品的处理

在线束的检验过程中,如果有一项或多项性能指标不符合图样、技术文件、及国军标/航标的规定,即判定为不合格品。此时应遵照GJB 571A-2005《不合格品的管理》,将不合格品作出显著标识,通知军方用户代表,并单独隔离存放。检验记录中应如实记载不合格项的检验结果和数据。同时登记不合格品账册,填写《不合格品审理单》,上报基层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等待线束的审理结果进行后续处理。

5 结 语

飞机线束承载着信号传递、数据交换的作用,同时又为用电设备提供能源。可以说飞机线束的加工质量、工作可靠性及对信号和数据的传递能力、衰减损耗等,都会影响到飞机系统的功能实现。所以说必须针对每个线束的技术特点,制定完善的工艺文件,装配完成后验收检验时,执行严格的技术检验,以保证将不携带任何质量缺陷的线束装配到飞机上。

参考文献:

[1] GJB 571A-2005,不合格品的管理[S].

[2] GJB 726A-200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S].

[3] GJB 1442A-2006,检验工作要求[S].

猜你喜欢
电性能线束
线束工业软件应用之中线CAD标准版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CoO/rGO复合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电性能研究
浅析天线罩等效样件的电性能测试
高频环境对电缆电性能影响的分析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用原材料的选取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Zr掺杂对CaCu3Ti4O12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Bi2O3掺杂对Ag(Nb0.8Ta0.2)O3陶瓷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