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季
查济村位于安徽泾县城西60千米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查济是查村、济阳两个村子的合称,村子有多大呢?有一首古诗说:“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钟秀门是东边进入村子的必经之路,另外三面分别有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与村中的巴山塔、青山塔、如松塔合称“四门三塔”,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村落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成群,三条小河穿村而过,有“板栗村”“桂花乡”之称。
查济村民,十之八九为查姓人氏。查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黄帝的姬姓后人,是一个以封地名为姓的姓氏。查济村村名的来历和查姓的来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朝之前,这里本无村庄可言,唐初,当时任宣州刺史兼池州刺史的查文熙,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往返,感觉到这个地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晚年退休以后,就在这里定居了。查姓人氏也随之到这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40余年。查氏先祖封在查地,即济阳县,后人便把两地各取一字,名查济。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的查姓人氏有7万多人,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千米,已成为皖南一带具有相当规模的村庄。同许多徽州古村落一样,查济村四面环山,山势开阔,东面山上还有一座5层的白色古塔。村落周围有四门(钟秀门、不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许河、石河)合一,穿村而过,河之北称查村,河之南为济阳,另有两条不大的小溪,两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的人家。跨河又架有平桥、拱桥、洞桥若干。也许,这就是查济最大的特色:桥多,巷多,老房子多。河流穿村而过,桥多亦是必然。短者尺许,长者数丈,矮的刚脱水面,高的十米有余。与两岸的马头墙一样错落有致,与每座桥下通向河中的水坎一起构成极具徽州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数百年的古桥,陪伴查济人过着古朴恬静的田园生活。
查济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合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旈秀的山水意境,让人们不禁赞叹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这些建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为世所罕见。而且大部分还有人居住,因此古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整。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字形天井,墙上开空花漏窗,采光通风良好。屋底台基较高,开暗沟与屋外明沟相接,排水通畅。古宅的门坊、石额、墙裙、柱础上、梁柱间的斜撑、斗拱、额坊以及屏风、房门上的栏板、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和钩连纹,尤其是各种书体的文字,或遒劲洒脱,或妍秀多姿,富有文人士大夫书卷气息。查济的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牌坊、天井、明堂、马头墙等绝大多数地域文化特征与徽派一脉相承,将徽派的细腻与北方的粗犷融为一体,形成了这种由山区向丘陵过渡、以徽派特征为主的古民居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