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横琴的“城市良心”

2015-05-30 10:48江镕
环境 2015年6期
关键词:横琴管廊建设

江镕

下水道和地下管网,虽然无法一眼看到,但是它们的状态如何,却能清晰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城市领导者的责任心。

来到横琴,放眼望去,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工地,集团总部、豪华酒店、高档住宅、办公大楼、医院学校……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一项项工程如火如荼。

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就在这些建筑的地下,一项同样浩大的工程也曾经延展铺开,贯穿全区,不久的将来就将为横琴岛上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居民住户提供便利条件和周到服务。

地下综合管廊,以具有现代化和前瞻性的“布局谋篇”,成就了横琴的地下“城市良心”。

让专业发挥水平,

用超前勾画蓝图

“我们横琴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全长33.4公里,呈‘日字形布局,基本覆盖全区的市政道路主干道,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里程最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分为一仓式、两仓式和三仓式三种,纳入其中的管线类型有给水管、中水管、220V电力电缆、通讯管、冷凝水管和垃圾真空管6种,不但能满足近期的需求,还为将来的扩容预留了足够的位置。”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而且,我们通过在线网络对重点区域实行实时监控,即使不在现场,我们也能及时掌握情况,通过这些电脑上的显示、记载,各种信息和数据随时可以调取查阅。”的确,站在综合管廊的监测中心总站,一边是一幅幅地下管廊的建造、分布示意图,有关管廊的构造和用途等各种信息详尽清楚;另一边是一块块内容瞬息变化的显示屏,各类运行指标一目了然。

从监控中心出发,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拾阶而下,就来到了综合管廊的所在区域,只见整个管廊高约3米、宽约5米,空间十分宽敞、整洁。电力、通讯、给水等不同的缆线分别安装在粗细不一的塑料管道内,在管廊的墙壁和地面上有序摆放、互不干扰。

“墙上这几根管子里都是通讯光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里面都铺设了线路。自从这些线路移到了地下,就再也不怕风吹日晒和人为破坏,这几家公司都反映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维修成本。而且你看这些管子的口径很粗,都是为将来扩容预留了充足的空间,足够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需要。

地下这根粗的管子是冷凝水管,我们将来的设想是让冷凝水流通全区,直接用于空调制冷,目前横琴在建的办公大楼都已经在预设管道,可以想象,光这一项就能大大地节电节能,顺应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非常环保。

而这条垃圾真空系统更是可以“点对点”地让垃圾实现密闭转运、处理。这个系统一端连着居民楼,住户可以直接把垃圾倒进其中,通过管道就来到我们的处理中心,经过简单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后,再送到专业的处置地点。所以以后在横琴的街道上,是不会见到垃圾站和垃圾车的。”

负责人一项项地给我们介绍着,如数家珍,而我们也十分认真地倾听着,饶有趣味。不知不觉中,我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座未来城市的缩影——便利、整洁、现代、时尚,环境优美宜人,市民安居乐业。

让投入产生效益,

用付出换来回报

虽然横琴地下综合管廊无论是“听起来”,还是“看上去”都很美,但最初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因为根据测算,这项工程的投资高达20亿元左右,而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这对当初仅有注册资金1000万元、负责横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来说无疑是笔“巨款”。再加上岛上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很大,还有可能会影响横琴地面工作的进度,这些在当时都成为不可逾越的难题。

但是横琴新区的政府部门坚持认为,作为国家级新区,横琴在筹备基础设施建设时就应该处处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尽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外边看不见的“里子”工程,但“里子”做好了,城市才真正有“面子”,管廊建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如期完成。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在始建之初就充分考虑到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的制度保障问题,及时制定出台了《横琴新区综合管沟管理办法》,提出了公司化运作、物业式管理的运行模式,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廊进行智能化管理。

目前,横琴已成立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他们积极探索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收费模式,按部就班地做好管廊的日常管理维护,实现了良性运作和稳定运营。

“说到不如做到,付出总有回报”,横琴的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工程浩大、管理复杂、投资可观,但建成以来已为全岛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三提升。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现有土地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但其中包括山体、湿地等在内的57.9平方公里都被划为了禁建区。就在这及其有限的可利用的空间里,地下综合管廊总计为全岛节约土地达到40多万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横琴新区弥足珍贵。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管廊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已远高于先期的资金投入。

让今天引领未来,

用建设成就良心

反观我国其他的一些城市,还停留在注重城市“面子”建设的肤浅阶段,动辄在地面上花费不菲大兴土木,对部分基础设施的关注和投入却经常视若无睹、轻描淡写。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地下管线、市政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个部门“九龙治水”,经常会造成城市路面反复开挖、不断修补,形成“拉链路”。

比如媒体就曾报道,某市一条道路半年内被开挖6次,先是供水单位挖,接着供气单位挖、供电单位挖,挖完之后通信单位还要挖……令人无语的是,每个施工部门都有挖路的齐备手续,也就是说,这些施工单位都是在合法挖路。只是他们的“合法行为”时常造成挖断水管、挖漏煤气、交通拥堵,在给市民生活带来深深不便的同时,更形成巨大浪费。

据测算,道路开挖后再修复的费用是:沥青路面每平方米300多元,水泥路面每平方米170~200元,普通人行道板每平方米100多元,路沿石每米90元,下水管道每米1000多元,自来水管道每米700元,排水管网接入城市管网每处8000元,施工人员的工钱每天40~70元……种种项目核算起来,城市道路每挖1米就需要花费上万元。如此相加,一个城市每年的投入多少?全国的开销又有多少?难以计数!

而放眼天空,电线、通信光缆、有线电视等多种线路又组成了数量繁多的“城市蜘蛛网”。这些设施的归属部门也往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后期又经常疏于维护,造成“有人拉、没人管”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而且还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

所以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既避免了“拉链路”,又消灭了“蜘蛛网”,可以说为建设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持和成功范本。

正如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座谈会”上铿锵有力的讲话所言:“世界第一条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设的,到现在已经运行了近200年,还在运行当中。1861年、1890年英国伦敦、德国分别开始建设管廊。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管廊基本建完。世界城市的发展有着共同规律,发达国家的前天、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明天。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家都已干完了,我们才开始干,还怕什么?还犹豫什么?还讨论什么?”

因此不用害怕,也无需犹豫,惟有行动,让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各个城市铺陈延伸,在黑暗里大放光芒,成就每一颗深埋于地下的“城市良心”。

猜你喜欢
横琴管廊建设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多姿多彩的横琴
团队介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