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省三
摘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已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各种风险伴随机遇而来。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设计决定了中小企业面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文章通过探讨中小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从六个方面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企业已经深度介入国际分工,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我国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国内,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也日趋提高,中小企业的活跃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分化态势,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不断自我完善,日渐壮大。一部分则陷入没能站稳脚跟就快速消亡的怪圈。本文分析中小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不足,探讨内控制度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和能采取的必要手段,为中小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预防,提高企业生存能力提出建议。
一、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意义
内控制度并非独立于管理制度以外,其实质是在设计组织架构和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以实现内控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设计内控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减少企业内部舞弊、修补管理漏洞、发出风险警示,提高企业生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增强对人、财、物的管理
人、财、物是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任何一个要素失控都会对企业构成毁灭性影响。内控实际就是通过制约机制加强企业流程中对人、财、物的管控能力,降低因决策失误、管理漏洞对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促进公司架构的优化
组织架构好比是企业的骨骼和组织,其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内控的效果,为提高内控效果必须对企业架构进行优化设计,促进了企业架构的优化。
(三)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中,管理漏洞、内部舞弊、错误决策是企业常见的容易引发风险的管理问题,阻碍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体系实施有效管理。内控制度是防范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有针对性的将制衡原则设计到内部流程中,可以很好地防范各种管理问题,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现状
中小企业多年的发展,在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企业内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企业对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普遍比较重视,但是对风险的危害缺少足够的认识,或者缺少必要的管控手段,使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风险。
(一)没有长远规划,企业的制度建设基本不存在
部分创业者白手起家,没有制度建设的概念,对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片面追求经营利润和规模,对风险估计不足,风险来临时束手无策,导致企业过早夭折。
(二)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中的制衡机制不健全,内控薄弱
有的企业重视管理,制度编制得也很齐全,但是制度落实中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内部单位各自为政,不能进行有机组合,相互制衡的原则也没有充分体现,导致内部管理效率低下,风险已经暗藏其中,只待时机爆发而已。
(三)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各种阻碍无法落实
企业管理者对内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矛盾交织,管理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导致内控的目的无法实现。
(四)人治色彩浓厚
中国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数量比较多,家长式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企业内部关键岗位被家族成员把持,影响到内控制度的落实。
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因素
(一)企业决策者缺少风险意识
全球经济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加深,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没有实现转型现代企业,很多企业虽然站到了竞争的舞台上,但是管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的惯性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对风险的严重性没有足够地认识。
(二)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存在管理风险
国内中小企业中,传统型、家族式企业数量很大。受规模、成本等因素影响,企业结构上设置简单,内部无法实现有效的制约,在企业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使企业面临来自内部的风险。有的公司管理上采取家族式、家长式管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内控制度极易受到干扰而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对企业进行自我完善。
(三)对于内控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
加强企业内控的目的是减少企业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对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内控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作用表现的不直观,未能以经济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使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的作用缺少直接认识,影响了内控在企业内部的实现。
(四)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内控制度执行难
部分企业在设计管理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照搬其他企业的经验,使内控制度在落地过程中出现了执行难,不但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效率,使企业决策者对内控制度的作用产生误解,导致内控制度落实难。
四、改善中小企业内控的措施
由于中国比较特殊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在设置内控制度上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前提,本着实用的原则,兼顾制约机制和提高效率。
(一)提高风险意识,为内控制度创造生存环境
加强企业的内控,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企业高层决策者对内控的认知问题,只有得到决策层的重视,企业内控才能有推行的动力;二是催生员工的风险意识,当员工感觉到危机的存在,那么内控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企业可以通过风险教育来催生员工的危机感,通过合理的薪酬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人员、企业的利益趋向一致,为企业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夯实基础。
(二)合理设置企业架构、工作流程和内控环节
良好的组织架构是管理制度存在的组织基础,而管理制度会促进组织架构的优化,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在设计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时要充分体现制衡的目的。一是将管理制度具体到岗位和个人,通过岗位职责明确个人和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个人和部门成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二是对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对涉及财、物的移交环节进行严格管控,确保资金和物资在工作流程中能处于受控的状态。
(三)建立预算制度,充分预估风险
企业处于市场竞争,面临的机会中通常蕴含着无法预知的风险。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不单要计算可能的收益,也会预计可能面临的风险,对涉及企业投资、融资等重大事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的预评估过程,虽然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但是通过预算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来自于外部的风险。
(四)重视内部审计,减少内部风险
多数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企业结构设计比较简单,功能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管理上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和舞弊情况而导致经营风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内审制度或者内审职位,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审计,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者发出预警,力图将内部风险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
(五)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实现内控效益的量化
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该考虑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对内控所产生的效益进行量化以反映内控成果,同时也可以自我优化、完善,使内控制度更贴近企业实际。
(六)通过ERP管理推进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通过电脑信息技术将企业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进行集成式的管理,对企业经营实现持续性、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可以弥补中小企业信息能力不足的弱点,对企业提高内控管理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结语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为确保生存和发展必须加紧实现转型现代企业。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中国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推行内控的难度更大,还会占用一定的企业资源。但是不管是出于市场竞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转型现代企业的需要,内控制度作为提升企业自我保障能力的必要手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未实现转型现代企业,对内控认识不足,落后的管理思路仍然在企业中占据主导。企业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引入现代的管理思维,按照现代企业设计企业架构和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内控,将人、财、物置于企业制度的管理之下,实现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财经界,2014(03).
[2]徐慧芳.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02).
[3]张宏亮.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2).
[4]宋世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当代经济,2010(08).
[5]郑毅梅.浅谈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作者单位:山东水务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