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摘 要:結合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就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加强气象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也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干部培训部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干部培训部由于近几年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各学科的学术团队。
(一)教师队伍的总量大大增加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壮大,气象培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截至到2015年1月,干部培训部的教师已达到32人(含英语教研室5人),与2001年初的10人相比,人数增加了2.2倍。
(二)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有了明显提升。硕士(含研究生)的比例从2001年初的10%已增长到2015年1月的53%,博士比例更是从2007年1月的0%到2015年1月的31%。这与气象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旺盛紧密相关。
教师的年龄趋向年轻化,到2015年1月,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达到16位,占总数的一半。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既为师资队伍带来活力,也意味着师资培养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从事干部培训的岗位。
职称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副高的比例逐步增大,这和干部培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匹配的。但正高的人数依然没有突破零,缺少领军带头人物是当前面临的巨大问题(见表1)。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学术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干部培训部近几年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出重点班多,新班型多,轮训班多等特点,对分院省培中心的指导业务也加大。表2为从2008年到2014年干部培训部承担的培训任务的变化。
通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干部培训部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大大加强。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教师开发系列新课程,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方面实现了突破,承担了县局长轮训、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培训的全部案例课程,受到了学员、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负责对分院、省培中心的教师进行业务指导。2014年上课总学时达到1550学时,比2011年430学时增长260%,是2008年总课时的7倍。教师到本部门以外授课290学时,其中到气象部门基层授课266学时,对下指导的能力大大增强。此外,从2012年开始,干部培训部还编写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讲义》、《全国气象部门地市局长综合素质轮训讲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人员培训讲义》、《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讲义》等系列的讲义,教材建设硕果累累。
二、干部培训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干部培训部近几年专业师资队伍成长迅速,教学、科研、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得益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干部学院2009——2011年开展了第一次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2012年初开始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培训,2012年9月开始地市局长综合素质轮训,2013年9月开始第二次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试点工作,这几大轮训为干部培训部师资队伍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师资队伍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力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轮训,教师提升了对成人教学规律的把握和对基层发展现状的了解,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在规划上下功夫,注重整体规划,做好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近几年,随着气象教育培训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高学历青年教师补充到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未来和希望,是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视野和接受新知识等方面较之老教师有明显的优势。如何使年轻教师迅速适应新的岗位需求,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明确前进的方向,是一个急迫任务。干部培训部根据每个年轻教师的特点,将其分在不同的教研室。认真分析每位年轻教师的学历背景和个性特点,给其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明确职称评审时间、学科发展方向,根据其特点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教师分好梯队,有意识地将一些重大的培训项目分配给重点培养的教师,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二)在引导上下功夫,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
学院领导亲自担任“导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进行关键性的指导,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指导主要包括业务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具体途径包括谈心、业务指导、提供锻炼的机会等途径。通过这种培养方法,年轻教师有机会和学院领导近距离接触,直接了解到院领导的想法,对学院的发展战略方针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极为有利。此外,院领导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高水平指导,使得年轻教师的业务工作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
(三)在抓建设上下功夫,以教研室为纽带,通过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研室是部门的最基层组织,是部门开展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不仅负责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还负责其相关方面的政策研究、承担科研工作,负责培训教学工作(含教学策划、教材建设、课程开发等)和相应培训班型的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干部培训部有4个教研室:公共气象服务教研室,承担公共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管理学科的建设工作;行政管理教研室承担气象管理科学、气象经济学两个学科的建设工作;政治理论教研室承担政治理论、哲学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外语教研室承担气象科技英语学科建设的任务。
近两年,学院加大了教研室的建设力度,对重点学科建设给予了支持。在实践工作中,干部培训部注重以教研室为纽带,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建设师资队伍,开展科研工作,进行学术交流等等。如对教研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重点班型的策划等,都要通过教研室全体成员的研讨。通过对教研室主任压担子,要求教研室要主动关注相关学科建设前沿动态,主动融入气象事业的发展,加快相关重点领域的研究,目前,各教研室已初步形成各自的学术团队,逐步确立每位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相对稳定的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逐步完善人员和学科的合理配置,做到学科定位落实到人,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以项目管理制为抓手,为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
在近两年干部培训部的教学管理中,尝试着打破以往干部培训部传统的分工方式,参照项目管理模式组建教学管理团队,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具体运行。每个项目组设立一名项目负责人,并组建一个项目管理的团队。从培训项目的需求调研、教学计划设计、教材的编写到培训班的举办、学员的管理、教学的评估等等各个教学的环节,均由项目团队全面负责、系统管理,打破了教研室之间的分工,将不同部门的力量整合到一起,明确责任,整体统筹、协调运作。
目前,已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培训、地市局长轮训、司局长轮训以及县局长轮训、面向基层的干部培训案例开发等培训工作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办法。通过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实施,大大锻炼了师资队伍,既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做到教师职责明确,又培养团队意识,做到分工协作。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给项目负责人压担子,为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能动性,使得他们在教学能力和协调能力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几位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气象干部培训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五)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给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干部培训部围绕重点培训任务,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氛围。以县局长轮训、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培训为契机,以案例教学、教学辅导为切入点,对于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教学能力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气象行政执法、公共财政和财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调查方法等),积极创造条件,本着学习——实践——提高、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既鼓励大家勇于实践,又讲求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帮助和敦促教师备课授课。
针对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团队优势,集体研讨,共同决策。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的策划阶段,两个星期的培训课程安排了4次案例课,难度很大。干部培训部的全体骨干教师在一起反复开会研讨,从教学的内容到形式进行研讨,最终形成了4个案例方案,由老教师带着年轻教师进行方案的设计,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轮县局长综合素质培训的试点班中,针对重要的教学环节,全体教师和项目组的老师一起数次开会,对破冰、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研讨、学员论坛等进行论证,老教师谈经验,年青教师虚心倾听,在每个环节中都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
三、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探索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干部学院在岗位的管理方面已制定了详细的制度,但是如何使岗位的管理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还有待探讨。根据学院的规定,对教师的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量化的考核,但实际上考核的结果并不是年度考核评优和绩效分配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干部培训部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精力很大部分还要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这在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上占有很大的分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教授,更需要懂管理、能上课的优秀教师。如何让教师的评价机制真正发挥引导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此外,如何真正实现评聘分开,打破职务终身制,淡化身份,强化业绩,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完善培养的途径
从事干部培训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掌握一定的培训的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气象部门的实践工作有所了解。目前,干部培训的教师以年青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总数的一半。他们多具有高学历的背景,多数直接从学校毕业进入干部学院的工作岗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业务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如通过采取在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基层调研、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干部培训部近两年在此方面加大力度,比如派年轻教师到基层锻炼,通过案例开发、体验式教学点的建设等项目加大对基层的调研力度,以及多方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各类培训等。今后,还将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培养的途径。
(三)建立激励性机制,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在目前学院收入分配政策既定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十分重要。要更多争取科研项目和培训项目、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的支持等,给骨干教师、年青教师压担子,鼓励他们去钻研,寻求自身價值的实现;对课程的开发、案例的开发等创新性的工作要给予奖励。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条件,更加注重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幸福感的提高和自身发展等人性目标。
(四)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缺乏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干部培训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干部培训部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以自身培养为主,实践也证明“外来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经”。未来干部培训部必须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而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科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凝聚能力,对学科建设至关重要。学科带头人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是发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对于干部培训部来说,一方面要根据重点发展的学科的需要,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激励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给重点培养的对象压担子,在科研、激励政策方面给予适度的倾斜。对于在学科建设中取得重大成绩,作出重要贡献的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以保护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朱诗柱.干部教育培训之道[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