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欲望三部曲》中柯帕乌的丑陋人性

2015-05-30 00:42刘永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摘要 《欲望三部曲》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的遗作,用柯帕乌这个一生波澜起伏的工业资本家的生平,向人们展现了在美国商业圈中野心家们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欲望的故事。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生平着力展现了一种不择手段的丑陋人性。本文将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走向的概括和梳理主人公的丑陋本性,着力剖析这种丑陋人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挖掘作者在塑造主人公丑陋人性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欲望三部曲》 人性特质 批判意蕴

在欧美近现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浩繁卷帙当中,西奥多·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欲望三部曲》以一个工业资本家的人生轨迹作为小说的情节载体,将人性当中的丑恶成分全部展现了出来。不同于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人在作品当中流露出的种种惋惜甚至是悲天悯人的情绪,德莱塞并不在情节当中预设人物性格的激烈转变的内容,最终一个人性阴暗面的集合体——柯帕乌就悄然呈现在读者面前。柯帕乌其人的个人品质当中似乎难以找到闪光点,但正是这种略微夸张的人物形象反而更能够体现作者对当时社会当中欲望横流的现象的深切讽刺和不满。

一 柯帕乌是一个丑陋人性的集合体

柯帕乌这一文学形象不同于很多受到人们欣赏的主人公那样经历过令人扼腕痛惜的转变。他从整个小说的开始就展现出一种精于商业活动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主动辍学的少年,柯帕乌对求学毫无兴趣,反而乐于通过倒卖活动获取利益,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勾引女同学的手段。贪图金钱,喜好女色的本性在小说的开篇就已经跃然纸上。

首先,作为一个小银行职员的儿子,柯帕乌从父亲那里很快就学到了必要的商业知识,他从此不再对读书和功课感兴趣。开始发迹之后,柯帕乌将自己的婚姻和恋情逐步转化为谋取更大的利益的手段,他努力追求着富有的寡妇,将生意伙伴年轻貌美的女儿作为自己的猎物,并利用这些女人的弱点逐步占有她们的身体和财产。

其次,柯帕乌将国家的变乱作为自己的发财良机而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毫无关注。那些离别家人走上战场的勇敢者受到了他无情的奚落,支持战争所必需的公债更加成为了他谋取暴利的工具。他不遗余力地勾结社会当中的上层人物,利用他们的权势给自己的金钱帝国添砖加瓦,同时也投桃报李,用牺牲社会利益的方式谋取自己的财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并不在他关心的范围之内,高度的个人中心主义情绪始终弥漫在他的头脑当中。

然后,柯帕乌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羞愧之心,他在面临因为大火而产生的财富缩水,并且自己的奸情被揭发的尴尬境地时,他并没有就此悔过同妻子和好,而是为了钱财进一步勾引自己的生意伙伴巴特勒的女儿,并在巴特勒死后将他的女儿的财富转变成自己下一次投机活动的资本。当初妻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并没有成为牵绊他走向正道的障碍,反而被他毫不顾忌地抛在脑后。

最后,柯帕乌用自己的贪欲给自己的一生带来了可笑的结局。他不断地游走于一个又一个女性之间,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妻子,渴望着爱情的妻子处于绝望当中,他能够想到的安抚妻子的办法依旧是展现自己日益扩张的财富,并且用物质手段满足妻子的虚荣。当他最终离开人世时,他的财产也被各种各样像他一样的野心家瓜分殆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综上可见,柯帕乌一生充斥着贪欲和不择手段,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忠诚,对妻子和儿女疏于一个父亲应当负担的责任,将身边的一切人都当作利用的工具,仅关注个人欲念的满足是这个人性丑陋的商人一生的写照。作者将各种丑恶的罪行都集中在这个人物的身上,让人们深思这样一个丑陋灵魂的产生历程。

二 柯帕乌丑陋人性的产生根源

作者在塑造柯帕乌这一人物的过程当中,着重刻画他在早年就已经展现出的过人经商才华。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就懂得利用信用和信息优势对商品进行高价的倒卖,这无疑是一种过人的天赋。这种经商的天赋虽不能完全解释他丑陋的人性,但却给他逐步形成唯利是图的人性奠定了现实基础。当无意识的行为积累成为一种人生习惯时,有意识地追名逐利就不难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行为方式。

柯帕乌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塑造他个人心性的重要因素。柯帕乌生长于一个野心勃勃的银行小职员的家庭。他父亲穷其一生希望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成为所在的银行的经理,当他知道了自己的儿子能够用借贷的方式挣到钱时,并没有用一种批评的态度对他加以引导,反而非常鼓励这个孩子继续自己的活动。柯帕乌父亲在银行工作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大量从事金融业所必要的知识,他也毫不避讳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使自己的儿子柯帕乌能够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柯帕乌选择离开学校時,他的父亲更是毫不犹豫地利用家庭当中的商业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取职位,将自己的孩子逐步引导到尔虞我诈的商业舞台当中。家庭背景的影响对柯帕乌而言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支持和纵容,更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原始资本,舅舅的引荐和遗产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开展投机活动的投机商。

究其根本,柯帕乌所处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社会决定了这个野心勃勃的少年最终选择用一种不择手段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成为一个丑陋人性的集合体。小说的开篇,狂热的投机行为就已经为人们展现了一种商业高度繁荣,以及人们利欲熏心的生活图景。传统社会对发家致富所保有的鄙视态度已经逐渐消解,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哪怕是非常年幼的社会成员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在柯帕乌的丑行已经被逐步败露的情况下依旧对他相对纵容,也更能够使他进一步感受到一种笑贫不笑娼的志得意满,他能够更加横行无忌地谋取财富而不必在内心当中感到愧疚。

综上可见,在促成柯帕乌丑陋人性的因素当中,他个人的商业才能为他的为所欲为提供了技术载体,家庭环境给他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和知识上的储备,并创造了良好的平台让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时整个美国社会对金钱的崇拜事实上也决定了他必然产生一种追求私利,并且不择手段的心理。因此,柯帕乌的丑陋人性是家庭、时代和个人素质的共同影响之下的结果。

三 贪欲是柯帕乌丑陋人性的核心内容

对财富和异性的无限贪婪是产生柯帕乌种种丑行的最为本质的动力,更是他丑陋人性的核心内容。正是对物质财富和美丽异性的不懈追求导致了他一步步地用更为残酷无情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首先,柯帕乌的贪婪欲望决定了他对自己婚姻的不忠诚和对妻子屡次三番的欺骗。柯帕乌从少年时代就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巨大渴望。他在上学时就喜欢同女生交往,在事业有成之后就越发地放纵自己的欲念,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妻子,用金屋藏娇的办法同自己的情人保持关系。欲望使柯帕乌放弃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一次又一次地妄图抛弃不再吸引自己的妻子,并更换着自己所追求的对象。谎言作为伪装自己欲望的有力工具成为了柯帕乌惯用的伎俩,当自己的谎言被拆穿时,他就会动用自己的金钱来解决感情问题。

其次,柯帕乌的贪婪促成了他一次次的内幕交易。通过和权贵勾结,利用行政力量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是柯帕乌的惯用手法。同时,黑恶势力也一样可以成为他的座上宾和合伙人,在这种意义上而言,他在利用自己的无耻破坏着美国社会当中的商业生态,最终构建起自己的资本帝国,用垄断的力量胁迫所有的竞争者最终服从于他的意志。生意场上的种种不法行径也体现出在早期新教伦理支配下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逐渐让位于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商业活动也在越发的丧失其正当性。柯帕乌就善于利用这样的非正当竞争手段,使自己的财富无限膨胀并打击一切的竞争者。

最后,柯帕乌的贪欲让他的内心世界严重扭曲,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对他丧失了意义。他完全忽视了其他人的价值,在内心当中对其他人的观念缺乏尊重。柯帕乌认为其他人存在的价值并不能反映在他自己的生命当中,围绕个人的目的而存活是他内心当中的唯一追求。当曾经的爱人不再吸引他时,那个女人就没有价值了,赶快抛弃另找新欢就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

综上可见,柯帕乌的种种丑恶行径的内心根源在于自己的贪婪,不能遏制自己欲望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并且用这种利己主义的思维影响身边的人和事。马基雅维利的学说当中提到为了一个正确的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采用。但是當这种观念落到柯帕乌的头上时,一个正确的目的都已经逐渐丧失殆尽,于是一个更为破坏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最终产生了。

四 柯帕乌的人生最终被其丑陋的人性所淹没

柯帕乌最终在晚年时非常凄凉,他去世时,所有的财产都被瓜分殆尽。他的存在的痕迹最终被丑陋的人性所磨平。只不过这种丑陋的人性并不限于他自己,已经在时代的催化之下走向了更多人的内心。

柯帕乌的人生结局具有某种预示作用,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揭示了资产阶级野心家们的共同命运。在拥有巨大的财富之后饱尝各种痛苦和不快,当自己撒手人寰时,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其他人觊觎的对象,而他自己的遗产也成为了其他人实现自身欲望的对象。丑陋的人性和可耻的欲望就这样在整个社会当中绝望的传播着。当人将自己存在的意义附着到财物时,财物的消失也最终将带走一个存在的所有证据,自然而然的也会消灭掉一个人值得被牢记的人生价值。但在整个作品结束时也给柯帕乌留下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这个恶贯满盈的人最终有了一丝悔意,并希望和自己的妻子最终埋葬在一起。

柯帕乌的人生道路最终堵塞了健康力量逐步成长的通道,使整个社会感受到一种非常严重的沮丧情绪。德莱塞作为一个文学家,能够对整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产生一种非常敏感的反应。他塑造的这个野心家的发迹史事实上就是他对整个社会当中的上层人物的根本认识。而整个社会当中的统治力量成为一种让人难以信服的肮脏势力时,一个社会的存在意义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怀疑和否定,并由此导致自己的衰败和毁灭。柯帕乌的人生轨迹就本质而言就是作者对上层资产阶级的一种轻蔑的审视和揭露。

五 结语

在《欲望三部曲》当中,作者德莱塞用一种略微夸张的笔法,塑造了一个利欲熏心的精明商人。这个商人的成长历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堕落的体现。柯帕乌的丑陋人性源自于时代的熏染、家庭的纵容和个人的贪婪,贪婪的欲望使柯帕乌轻视一切道德伦理,用一切不法的手段打击竞争者,并最后走向迷失。而这种贪婪欲望的最终结果在给柯帕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各种潜藏的危机。当他死亡时,他所有的一切都最终消失了,并且成为了其他人的猎获对象。作者对当时整个美国社会所体现出来的批判意识就这样通过一个主人公的种种丑行展现在人们面前,最终给整个时代带来深刻的思考,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展现出一种深切的疑虑。

参考文献:

[1] 祝小丁:《人性的异化:德莱塞小说的欲望主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5期。

[2] 郝建设:《试析德莱塞笔下破碎的美国梦——以〈美国悲剧〉为例》,《海外英语》(上),2012年第6期。

[3] 于波:《工业化社会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美国梦——德莱赛的小说〈嘉莉妹妹〉》,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4] 余申琛:《简析美国作者笔下“破碎的美国人”形象》,《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刘永,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