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兴趣是效率提高的发动机,兴趣是持之以恒的永动机。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现代化的教學系统中融入现代教学媒体这一要素才能更好的让现代化教学系统更加完善,让学生的学习在兴趣的催化下发生质的变化。
一、教师由传统讲解变成了知识指引
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学生的知识之源,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定性。而走进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了教学结构的改革,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已由原来知识的垄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去“如何学”,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
二、学生由被动认知变为主动认知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多种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媒体成为学生探索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电子作业系统、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技术、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等现代教学媒体,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情况的需要,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不受时间、空间、运动状态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进行自主学习,挑选名教师和专家的指导。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是学生认知的方式多样化和快速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改变,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鲜明的“交互式”特点。而且反馈迅速及时。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教学进度和要求出现“层次”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层次水平确定学习进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而且,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这样的一种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群体中,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彻底的“分层次教学”。 三是学生学习的“协作性”。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协作学习可以在同学—同学、同学—教师、同学—在线专家、同学—课件、同学—资源库等之间展开,这里是全方位的,是自发的,也是高效的协作。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个性化和个别化。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发表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逻辑综合,讲解说明式的进程转变为以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即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决半结构问题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走入课堂成为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一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课程整合,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优势,把课堂变成课外,把课外请进课堂,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堂定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