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筱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从精神、心理、思维到身体等方面都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巧妙地刺激学生各个器官的共同协作,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谓“动”就是让学生做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对学习的心理需要,教师应激发学生有这种心理需要,也就是说教师要激发学生“动”,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在课前动(即课前预习)
在每节课前,教师可相应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做教具、做卡片、画画等。如教初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下)第69课时,课前让学生每人画一幅自己房间(卧室)的画。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能够使学生主动看书上Jim的卧室有些什么东西,与自己的有何差异,做到初步练习。
(2)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还能表现其才能。
(3)“英语教师让我们画画”的新鲜好奇感,马上使学生由被动的“动”变为有兴趣的主动的“动”,这样能提高预习效果。
二、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动”,调动学生课下的积极性,为他上课时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好充分准备
英语教学中导练环节很难处理,笔者一般采用值日汇报形式,每天先让值日班干部课前对当天学生早读纪律、考勤、卫生等情况作些报告,课上用英语作值日汇报进行示范。然后全班同学每天依次轮流用英语值日汇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口语,又让其他同学训练了听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增加新内容,变换新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智力活动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如上面所说画室一例,学生头脑中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卧室与别人的有何不同,谁的更漂亮,谁的卧室东西多,谁的卧室摆设得更整齐等问题,于是在上课时教师很容易利用悬念引导到操练这一环节。老师提问: Whose bedroom has a clock? Whose bedroom has a computer/a football/ clothes,……etc?然后有这些东西的同学就会积极主动地举起手中的画反复练习。同时,老师还可继续提问这些东西具体所处的位置,Where is it/are they? What can you see in XXXs bedroom?这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就会更高,就会更仔细地观察并进行回答。这既迎合了学生生理上“外显性”需要,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学生用脑、用耳、用眼,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又例如:在讲初中英语新教材第一册(下)的课中的 head , hair, nose, arm, foot, eye, face, leg, hand这10个人体名词,我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了个人体画,然后开始讲这10个词。如教head一词时,老师先指着黑板上人体的头部边说:“This is a head”,连续读两遍“head, head, touch my head”,边摸自己的头,老师继续说“touch your head”,学生马上做出判断,用手也摸各自的头部边跟老师读“head”。以同样的方法教其他9个词,讲10分钟后进行听写,同时叫一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用箭头指出并写出其身体相对应的单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分成四大组,互相做Touch the body游戏,由老师说“touch your head/nose, ear, eye……”让同学来做,看哪组准确率高,哪组获胜。这样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既在笑声中巩固了英语口语知识,又很快地掌握了这10个人体名词,同时又可以训练眼、口、手、耳、脑的反应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记忆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做好每节课之前的预习工作。
以上几例足以说明,如果教师能在操练环节中巧妙地运用“动”的艺术,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自然会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效果就会更好。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生活类的内容,教师可把每个单元的对话或句型练习编成生活性短句或对话,让学生去表演。多次锻炼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逐步掌握并能运用所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表演,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掌握让学生“动”的艺术(当然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让学生活动失控)。掌握并巧妙运用这一艺术,可以改变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死气沉沉的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