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炜
师:我们一起猜几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说像糖,它不甜,说像盐,又不咸;冬天有时一片,夏天谁都不见;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浪高又高……
生:第一个是“雨”!
生:第二个是“雪”!
生:第三个是“风”!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天气现象,而且我们也很关心天气现象。像每天,我们都会看看天气预报,想提前知道第二天是个什么天气。这样,对于我们的穿衣、出行,或者办事都会方便许多。我们观察到身边有这么多的天气现象,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描写天气吧。
生:很多伟大的诗人都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气候的古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句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的情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区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
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不同的气候特征。
生:“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师:很好。这是我们学习的一步:从古代诗歌、名句中找借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春天到了,江水变暖,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表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这句诗教我们写天气要找到一些载体。
生:就是我们多读一读,揣摩这些诗句都描写怎样的天气现象。这些诗句都写得非常优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好能够运用运用。
生:我在想,如果让我选一种天气现象来写的话,我可以写些什么?雨、雪、风……
生:想好了要写什么,那么我们就要来找材料了。想一想,如果你要写雨,那么雨中都能看到什么景物?如果写雪,雪中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可以是房顶、树上、空中……
生:找到了这些之后,我们要怎么写呢?风、雪、雨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呢,我们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描述了。现在就需要想想,你所想写的天气现象都有些什么特点?
生:特点也找到了。可是要怎么写才能写得好?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呢?(可以是“雨前、雨中、雨后”)
生:有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按照了一定的顺序,并且运用了许多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写得有声有色。
师: 我们学会了如何写天气,现在就由同学们自己来试着描写一个天气现象吧。并且,希望你们运用到刚刚所说的诗句呀。
【微博】
股市动心:学会描写天气现象。更重要的是孩子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郭老师回复股市动心:对。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保持一种随时随地都在观察的好习惯。这,很重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毛泽东同志这样神奇的诗句,就是他对眼前景物观察仔细、了然于心,才写得如此传神的。这诗句所描绘的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本是常见之景,但这样的诗句却是妙手偶得的千古佳句。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习惯观察、习惯酝酿的直接收获。
新茶叶:回复郭老师:“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我们是不是该引导孩子多读多记这样的诗句呢?
郭老师回复新茶叶:只读只记还不够。请你一定多与孩子分析、体会其中的“天气的形象”“天气的成因”“天气的特征”以及“天气的变化规律”。也就是,引导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多多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