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良
摘 要:2015年 1月 19日至 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考察工作,总书记强调,“为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不懈奋斗”仍然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总任务。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云南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把惠民政策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低收入群众、特困群众身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兜底政策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关键词:基本情况;主要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云南、四川两省的昆明、楚雄、凉山三州市交汇点,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 133个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1570个村民(社区居民)小组,总人口27.7万人。
武定县是全省28个协调民族关系重点县和63个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3121工程”10个示范县之一。境内居住着汉、彝、傈僳、苗、傣、回、哈尼等20多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3万人,占总人口的55.6%。原始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存,非正常宗教影响较大,7种邪教曾先后在县内流传,目前,少数骨干仍在暗中活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2006年开始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不断探索成功经验。2013年,武定县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十个民族团结示范县之一,获准实施《云南省楚雄州武定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规划(2013—2015)》和《武定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实施方案》。本文从武定县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打造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措施三个方面来论述,目的是让武定县在“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武定县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积极探索求突破
武定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工作。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武定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得以加强,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创新机制,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从2006年开始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每年实施2至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2008年,多方争取和筹措扶持资金312万元,将发窝乡小石桥村列为特殊贫困地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试点村,开展全方位的软硬件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经验。2009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州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会议精神,正式提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的目标,成立了民族團结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五入一帮扶”工作方法、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活动。在2012年12月召开全县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命名并表彰了7个民族团结示范乡(镇)、20个民族团结示范行政村和33个民族团结示范自然村。
(二)科学规划谱新篇
2013年,武定县被省民委列入全省十个重点打造的民族团结示范县之一(3121工程)。武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云南省楚雄州武定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规划(2013—2015)》。该规划突出民族乡、山区民族村和贫困村三个开发重点,集中规划建设150个重点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三年之内在全县11个乡(镇)、72个村委会、150个少数民族聚(散)居自然村,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进步与宗教和顺三大项目,总投资15535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000万元,州级投资1000万元,县级整合投资13535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同时编制了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和子项目实施方案,为系统、科学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整合资金齐推进
在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县的过程中,民宗、财政、发改、扶贫、交通、水务、农业、畜牧、林业、新农办等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密切配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造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2012年,整合部门资金380万元;2013年,整合部门资金规模达到3.3亿元,集中提升打造插甸、高桥、白路、猫街、发窝、环州、东坡等民族团结示范乡(镇)。逐步形成项目村组人人参与、各职能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落实项目促发展
2012年,中央、省、州扶持武定县民族发展项目23个(子项目41个),补助资金377.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80万元,项目覆盖狮山镇、猫街镇、高桥镇、插甸乡、发窝乡、己衣乡、田心乡、东坡傣族乡、环州乡等9个乡镇,在村组公路(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经济林果、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公益事业等领域推进实施,所有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
2013年度,全县共到位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项目21个,专项资金560万元;州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配套项目27个,补助资金333万元;省州扶持项目合计48个,补助资金合计893万元。截止2014年7月底,已竣工项目42个,完成省级专项和州级配套资金613万元,群众自筹318.5万元。建成一批诸如:发窝乡发窝村委会左、中梁子村间道路建设(40万元),东坡乡庄房村委会庄房村村间道路硬化(30万元),白路火把山文化广场建设(20万元),狮山镇麻栗棵苗族特色村寨建设(100万元)、旧城社区马豆沟特色旅游村建设(30万元)等群众积极性高、工程质量优、示范效果好的项目村组。
2014年,省下达给武定县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11个项目,专项资金400万元;州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配套项目15个,补助资金400万元;省州扶持项目合计26个,补助资金合计800万元。目前项目资金已下达到项目村组(单位),正在陆续启动实施中。大批示范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项目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五)抓实宣传促和谐
在抓好项目带动的同时,投入500余万元资金新建和完善了230个村组活动场所,打牢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基础。结合创建“彝州先锋走廊”,探索了一条“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为党员,把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组干部,把优秀村组干部培养为党支部书记”的村级班子建设的成功路子。紧紧围绕民族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通过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促进”,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有效推动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
二、武定县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定县在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实施及监管上还有差距
至2014年7月底,由于进村公路施工、用地审批未完成等因素影响,加之部分乡镇宗教专干空缺,项目监管不到位,2013年还有6个项目专项资金280万元的项目尚未实施,分别是:高桥镇小河村委会木衣拉村项目(30万元),环州乡千则古村委会新建组项目(30万元),白路乡农特产品市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100万元),插甸乡插甸彝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项目(100万元),狮山镇古柏村委会平头山村文化室建设项目(10万元),少数民族农业科技实用培训项目(10万元)。
(二)部门资金整合依然不够
纳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规划(2013—2015)》的项目村组,大多地处偏远,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特别在交通、水电等方面问题较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数十万元资金投进去,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另一方面,一些部门认识上还有差距,部门资金整合的力度依然不够。
(三)项目区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乏力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项目村组的产业发展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高原特色农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尚存较大差距。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项目村组大多山高坡陡,农田(地)零散,水利条件差,基本无机耕条件;二是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难度大;三是缺乏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四是绝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农业产业化缺乏劳动力支撑。
(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一是母语、服饰等民族文化危机日益加剧。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不会讲本民族语言、不愿穿本民族服装的青年人逐渐增多,使得处于脆弱状态的民族传统文化趋于濒危状态;二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未能得到及时抢救;三是民族传統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部分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制作和民风习俗难以传承和保护,许多独门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五)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民族团结甚至酿成冲突;二是外来传教人员较难监控,渗透无孔不入。如教堂建盖,上级补助资金少,外来传教人员就以捐钱建教堂为名进入传教渗透,笼络信众;三是在一些地区邪教组织用小恩小惠蛊惑群众,传播邪教,危害家庭和社会;四是维稳信息情报人员无报酬,缺乏工作经费,综治维稳的压力较大;五是部分地区土地、山林、矿产资源纠纷时有发生,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打造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措施
(一)抢抓机遇,整合资金,加大项目实施力度
紧紧抓住武定县作为全省10个民族团结示范县之一、乌蒙山片区开发、乌东德电站建设、滇中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总结成功经验,加大项目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对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项目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整合项目资金,合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民族宗教专干,加强项目监管,高质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优化结构,培植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发挥山区潜力,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一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高山反季蔬菜、早青豌豆、中药材和核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培强做大;二是积极发展以武定壮鸡、黑山羊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特色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四是千方百计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种养殖业产业化发展。
(三)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母语服饰、民族歌舞、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等。一是要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在民族文化的研究、宣传、保护上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三是通过挖掘优秀文化底蕴,办好民族传统节日,充分展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以发展促进保护,在保护中获得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增加投入,抵御外来渗透,加大邪教打击力度
一是要尊重和保护好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加大教堂建设的财政补助力度,杜绝外来传教人员的可乘之机;三是适时排查和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四是加强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维稳防控工作,确保武定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五)科学规划,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即将启动的“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总结“十二五”时期项目实施经验,做好新一轮民族团结示范县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软硬件配套、全方位推进,将武定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上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