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五结合”

2015-05-30 10:48:04冯云昊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龙灯校本海洋

冯云昊

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社会、学校资源,开发与实施适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那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浙江省玉环县坎门二中相关实践的调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和当地社区资源相结合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社区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及历史文化传统等不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社区文化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也为他们之间的共同活动提供了规则和约束。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文化背景和课程资源。

作为传统渔区,坎门有着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渔区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沉淀和传承,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遗坎门花龙、省级非遗坎门鳌龙鱼灯舞和坎门渔民号子、市级非遗坎门贝雕和船模等108项。坎门海洋非遗文化作为重要的资源,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利用上的便捷性、资源形态的多样性等特点。丰富的非遗文化既是过去坎门的一个缩影和沉淀,更是今后坎门发展的一笔财富。无论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学科教学,无论是技能的培养还是育人氛围的营造,均可从中获得资源的支持。坎门二中是玉环县一所偏僻的海岛农村初中,所在的坎门钓艚社区为玉环著名的渔业社区,渔区文化浓厚且具特色,拥有国家级非遗“坎门花龙”、著名的渔家女俱乐部、“鱼龙灯舞”传承人曾焕祥师傅等。学校与浙江海岛特色村——东沙,仅一村之隔,所在社区的百姓长期从事渔业生产,拥有丰富的渔业技能技术,过着独特的海洋民俗生活。历史的积淀,使学校所在渔区和周边社区有着厚重而多彩的海洋文化。借助海洋非遗的载体,联合船模馆、海洋气象站、浙江省文化村东沙海岛村等,挖掘多种地方资源,为学校进行海洋文化特色校园创建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建构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而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为了传承当地的海洋文化,坎门二中在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培育海洋文化意识方面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学校围绕“以素质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从学校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学校所在社区、渔区文化和本校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响应“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号召,深入挖掘坎门渔区的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坎门地方文化,开展传承具有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加校园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和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成功申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教学基地”和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首批试点学校,以此为平台,提高学校品牌影响力,扩大海洋民俗文化及相关海洋知识的普及面。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和学校教育科研相结合

教育科研是探索和认识教育本质及规律的重要途径。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育科研是提升学校品质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提升,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坎门二中用科研来促进学校的海洋文化特色发展,已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科研管理机制,明确了以校长、副校长、非遗传承办公室和教科室主任为首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专人统一管理科研工作,并确定了每个课题的负责人与核心组成员。学校承担的课题有浙江省规划课题《鱼龙舞动青春——坎门海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研究》,台州市重点课题《“坎门鱼龙灯舞”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探索》,台州市规划课题《以坎门渔民画为载体的初中美术地方课程开发的探索》,玉环县规划课题《以玉环渔民号子为题材开发初中音乐地方课程的实践研究》。学校的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总结、有行政管理和科研经费保障,档案齐全。学校力求在课题的引领下,以科研带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和特色社团创建相结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学生社团是在自愿基础上自发组织而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社团活动课程化,既深化了学校社团的内涵,又丰富了课程,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引导和升华。

坎门二中通过社团活动、特色课程双轨并行,带动学科的渗透,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实现海洋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自2012年起创建了非遗传承特色社团,传承海洋非遗文化。主要的非遗传承社团有鱼龙灯社团、海乐社团和美技社团。学校教导处结合丰富的坎门海洋非遗资源和地方传统文化,制订了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和社团活动时间安排表,一学期按18周进行。每学期,每个社团都有相应的主要传承的非遗项目,开展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坎门二中实施的校本课程有“坎门鱼龙灯舞”“坎门渔民画”和“玉环渔民号子”,其中“坎门鱼龙灯舞”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精品课程。学校还编写了海洋读本《海洋防灾》《韵味坎门——坎门乡土文化及海洋知识读本》和乡土非遗传承宣传册等。

“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的授课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进程,比如鱼龙灯舞主要有五大单元组成:“鱼龙出宫”“串游四海”“激流勇进”“蛟龙戏珠”“鱼跃龙门”。每一单元又分龙灯舞和鱼灯舞的动作要领和来源说明,集历史与动作为一体;每节课前,指导教师都认真准备,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学校还聘请有多年“鱼龙灯舞”、渔民号子排练经验的民间艺人曾焕祥作为课程指导顾问,确保“非遗进校园”的有效开展。

五、校本课程开发要和师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学校文化是课程,教育活动是课程,教师行为也是课程,学校的一切因素都应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从教师角度看,课程是专业化发展的内、外部动力的统一体。钟启泉教授说:教师即课程。从学生角度来说,课程是机会——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机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机会。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坎门二中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地方资源和师资优势,结合学校所在社区、渔区文化和本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体艺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开发和实施的“坎门鱼龙灯舞”校本课程,与体育特性相结合,在传承具有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同时发挥其强健身体之功能;开发与实施的“玉环渔民画”校本课程,与美术特性相结合,在传承具有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同时发挥其审美绘画之功能;开发与实施的“玉环渔民号子”校本课程,与音乐特性相结合,在传承具有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同时发挥其欣赏歌唱之功能。

此外,学校配备专业的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他们在跟随传承人学习非遗文化技能后,有能力执教本课程,并能够结合专业使非遗传承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学生对“坎门海洋非遗”这种特色民俗文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初中生身体的柔韧性及对音乐的律动感等身心特点也符合了学习的条件。学校还拥有可以学习舞蹈的大操场和舞蹈室,为开设“坎门海洋非遗”相关课程提供硬件保障。

总之,坎门二中借助海洋非遗文化,打造了特色校园文化,大大增强了教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高,呈现出一批“合格+特长”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的学生。从2012年“非遗进校园”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以来,学生的各类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了众多奖项,《鱼龙文化,非遗传承》专题纪录片还被评为中国第十届校园专题影视银奖。学校的鱼龙灯舞及渔民画作品等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多次在市、县大型活动中展出,省、市、县电视台、报纸等多家媒体几度进行了报道。

猜你喜欢
龙灯校本海洋
纸杯龙灯
舞龙灯
轻音乐(2022年2期)2022-02-24 02:30:56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舞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