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鹏 何英莲
曾几何时,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了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早”字,从此被后人誉为“课桌文化”鼻祖。此举虽小,却因其行为的激励含义和名人效应而被莘莘学子广为效仿,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与改造,成就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课桌文化”。
不管是笔者所在的学校,还是其他农村初中学校,随便走进一所教室,就会发现课桌椅上凌乱的笔迹、斑驳的刻痕:与考试相关的文字符号、情感宣泄的信手涂鸦、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情意绵绵的浪漫絮语、帅气迷人的歌星名字等,可谓五花八门,良莠并存。
一、调查准备与方法
(一)资料收集
为了弄清农村初中校园“课桌文化”的内容,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对学校内的公用教室和全校班级教室的课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拍照记录了相关内容。
本校共有教室24个,公共教室12个,共有课桌1908张。经过为期10天的精心排查、筛选、统计和拍照。在这1908张课桌中,其中桌面保持整洁的为637张,占总数的33.39%;轻微涂写的有783张,占总数的41.04%;重度涂写的有488张,占总数的25.58%。
而其中“课桌文化”覆盖率最严重的公共教室几乎高达100%,课桌文化的泛滥可见一斑。通过对课桌涂写内容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图片、不文明的语言、爱情宣言、考试答案、明星名字、歌名、歌词等内容。
(二)问卷调查
在学校三个年级中,我们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7份,回收率为93.42%。通过分析得出:其中有93.7%的人知道“课桌文化”,83.4%的人在课桌上曾经乱刻乱画;大部分的“课桌文化”的内容为爱情宣言、不文明语言、明星名字、考试答案和顺口溜;有47.6%的人在课桌上制造“课桌文化”是为了发泄不良情绪,23.7%的人是由于上课无心听课,有9.8%的人是为了传递信息,有18.9%的人是由于跟风似的“破窗效应”。
对于“课桌文化”现象,77.35%的学生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11.75%的学生认为,课桌是学校的,乱涂乱画也无所谓;10.9%的学生认为,我不乱涂乱画,与我无关。
(三)校园采访
关于对“课桌文化”的态度,我们在校园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
某初一女生:“我不喜欢那些脏兮兮的课桌,课桌是学习的工具,不是垃圾回收站。”
某初三男生:“初三考试特别频繁,压力太大,为了能考个好成绩,课桌自然而然成为最便捷的作弊工具。”
某初二男生:“我也说不出喜欢还是讨厌,反正一般般,我比较喜欢课桌上面的歌词,但我讨厌把新的课桌刻得一塌糊涂。”
某初三男生:“上课太无聊了,我反正听不懂,只好找点事情做了。”
二、调查分析
(一)“课桌文化”的分类
1.情感类
初中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也是最叛逆的时期。正处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开始萌发好感。自然,课桌也就扮演了“传情达意的主角”。总的来说,在“课桌文化”中爱情依然扮演着主角。从调查内容上来看,有表达对于异性交往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例如我们在调查中看到“I LOVE YOU”“求交往”“如果你是美女,请拨打*********”“不要为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甚至还有直白到“***,我爱你”。
2.考试类
除了丰富精彩的图画外,唯一能和汉字媲美的就是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了。考试,永远是大多数学生心中的痛,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老师的期望,部分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课桌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内容丰富多彩。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科目的“重视”,为了能获得一个上佳的分数,为了避免挂科,只能委屈课桌了。
3.思想类
有人说,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无聊啊!无聊”“生活就像钟摆,一边是痛苦,一边是无聊”……诸如此类的打油诗,反映了学生对于当今教育的不满。本应是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却被束缚在学习的象牙塔中,于是只能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到课桌上了。
4.追星类
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明星的狂热是无法遏制的,课本中、宿舍中、手机中无处不是各人所追逐明星的照片,而整天都要面对的课桌自然也不能少了明星的点缀。于是,课桌上便出现了“EXO”“周杰伦”“韩庚”等明星姓名以及追星热语。
5.交际类
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总感觉和父母、老师有代沟,迫切渴望友谊。他们最想得到的是友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理解万岁”。许多学生希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于是在课桌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我是*班***,交友请加QQ*******”……
6.励志类
初中,尤其是初三的学生,升学的压力、父母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较高,而自我控制能力又较弱。于是,就在课桌上写下了一些励志口号、考试目标、升学对象等。如“天生我材必有用”“阳光总在风雨后”“中考,我来了”……
(二)“课桌文化”的产生原因
1.好奇心
喜欢涂抹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处在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却被拘束于狭窄的课堂,缺乏展示自身特长的舞台,课桌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展示自身才华的最佳场所。
2.破窗效应
当班级中部分学生开始在课桌上刻画涂抹而无人制止时,后来者也就“胆大妄为”了,也开始尝试学习“雕刻”艺术了。
3.青春期烦恼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对异性萌发好感,感情世界丰富,愁肠百结却无处述说,内心充满了苦闷与彷徨,却无处倾述。而此时,无声的课桌正是最佳的倾述对象。于是,充满朦胧爱意的诗句便在他们的信手涂鸦中诞生在课桌上了。
4.影视剧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也为我们带来了隐患。青春校园剧的广泛传播,叛逆的校园生活对学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很快学会了种种不良习惯,利用课桌来传情达意的技巧自然也被学生运用得“炉火纯青”。
5.不良心态
青春期的困惑以及沉重的学业压力,学生无处倾述且又缺乏正确引导,不懂如何表达,致使部分学生整天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为了舒缓自身情绪,于是他们就选择了无声的伙伴——课桌来释放不良情绪。
6.哗众取宠
每所学校总有部分习惯不良的学生,他们以攻击他人为乐,假借他人名义嘲讽、挖苦另一人。而课桌特别是公共教室的课桌则成为了他们天然的“擂台”。
7.考试压力
目前,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手段还是主要通过学业考试。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患上了“考试综合症”:考前恐惧,考中紧张,考砸痛哭。为了拿高分,一些学生摸索出了“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妙计。课桌也就演变成了最佳的“小抄”工具。
(三)“课桌文化”的特点
1.“课桌文化”存在的广泛性和顽固性
广泛性指课桌上的内容千奇百怪,有情绪宣泄、恋爱誓言、交友、小广告,也有英语单词、试题答案、数学公式。有的把课桌当成了留言板、草稿纸、感情对白、寻物启事牌等。顽固性在于“课桌文化”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代代相传。“课桌文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初中生人格上的缺陷,如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律性、自控能力较差等。
2.“课桌文化”存在的阴暗性和时代性
阴暗性表现在对生活的迷茫与困惑,情感挫折、考试焦虑、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情绪,都折射出了当今学生学习、生活最迫切的问题。时代性在于“课桌文化”内容总是紧跟时代潮流,聚焦时代热点,大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雄心壮志。通过它,我们总能找到时代的影子。
3.“课桌文化”存在的匿名性和自由性
由于“课桌文化”存在的匿名性特点,使得学生在乱刻乱画时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从而也导致了“课桌文化”的自由性。因为匿名性,我们也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桌文化”的“泛滥成灾”。
4.“课桌文化”存在的多样性和公开性
在受破坏的桌面上,在留下文化烙印的方式上,有钢笔、圆珠笔撰写,有刀刻,有白色涂改液涂抹。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教室,课桌更是成为了全校学生交流的平台。
5.从“课桌文化”的语言上看,“课桌文化”有一定的文学性
或许是真情流露,“课桌文化”的语言远超平时学生作文水平,课桌上的语言中西合璧、古今相映,还采用大量排比、对偶、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公共教室,大家你来我往,你辩我论,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四)关于“课桌文化”的思考
观察学生的行为,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初中生的“课桌文化”总的来说不是一种健康的文化。首先,由于它存在的形式就是错误的,是以损坏公物为代价的;其次,内容多是消极方面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怎样去看待这种文化,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这应当是留给我们的重要问题。透过“课桌文化”,我们也能窥见学生在想什么。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可。
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采访结果,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学生对“课桌文化”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课桌上乱七八糟的留言,影响了桌面的整洁美观,尤其是一些低俗的东西。从大方面来说,其严重腐蚀了初中生的心灵,使得思想还未成熟的学生走上歪路,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亚文化形态;从小方面来讲,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效率。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课桌文化尽管是非理性的,但我们却不能完全予以否定。有些课桌文化也很精彩,舒缓了课间的紧张气氛,某些忏悔式语言还可以让迷茫中的我们少走弯路。其折射出学生在最渴望被关怀的年龄,得不到理解是可悲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应对措施
“课桌文化”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课桌文字”,属于以书写形式流传的一种特殊的校园民俗文化。“课桌文化”是一种本不应有、然而又一时难以消除的客观存在,基本上属于校园文化中非主流、非规范性的一种负面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课桌文化”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克服或抵制负面的“课桌文化”,特别是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要从多方面着手。“课桌文化”来源于创作者的内心发泄,以破坏课桌为代价,这种方式有点偏激,不够理性,而且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也不必视作洪水猛兽。“课桌文化”虽然体现出部分学生品位不高,可也恰好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教育者提供了一条探知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我们要认真去看待这种文化,透过课桌文化,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一)进行心理干预、辅导
学校可以为学生举行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疏导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障碍。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可以倾诉、咨询的对象。
(二)形成文明礼仪之风
通过文明礼仪讲座、演讲、征文,设立“文明礼仪月”等相关措施,推动校园文明礼仪之风。同时,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到班级,由班干部带头,以点带面,扭转这一不良习惯。
(三)获取家长的支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家校联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中生毕竟是在管理中成长的,正面教育非常必要。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受教育,认识到乱涂鸦是可耻的,对于一些始作俑者要给予最严厉的批评教育。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加强良好行为养成的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从而有效遏制课桌文化等非理性亚文化形态在校园的盛行。
(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
不可否认,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真正的落实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沉重。而沉重的课业负担滋生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过激行为。我们要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向课堂要质量,而非“课堂不行课后补,各科试卷漫天飞”。
(六)探索学生获得内心释放的途径
中学阶段是人生叛逆的阶段,希望内心的释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家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堵不如疏,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心结。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疏散方法,让他们淤积在内心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
虽然在短时期内我们难以根除“课桌文化”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道路曲折而放弃希望。我们希望,通过“课桌文化”调研活动以及后续的应对措施,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人生观、世界观,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课桌文化”的利与弊,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保护课桌的行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携手承诺:要课桌,要文化,不要“课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