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冬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毕竟学生不是机器,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个体。就初中语文而言,要提升教学效率,还得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从知识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引导其主动参与,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引导其参与探究,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而进行点拨。否则,一味的讲授,哪怕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一定成绩,能力培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激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激趣即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文本阅读教学也好,还是古诗词教学也罢,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去探究,故而学生的兴趣就是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如结合学生的实际而采用话题方式来引导学生交谈,由此而过渡到文本探究中。如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而进入诗词内容学习。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激趣环节中还应注重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利于学生快速地转入到探究状态。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章和内容安排和初中学生的生活是较为贴近的,故而教学中教师即可以生活素材来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以学生的童年生活为话题而引导学生将其和作者的对比,如《我的母亲》的学习中由描述自己的母亲而去探究作者笔下的母亲,如《藤野先生》的教学中可学生回忆以往教过自己的教师,然后再转入到鲁迅的老师的探究中。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也可采用多媒体、活动等方式来激趣。如《孔乙己》的学习中展示穿长衫的孔乙己,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初步形成对孔乙己的感知,然后再追问“是什么原因让孔乙己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人?”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如《再塑生命的人》中先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东西、写字,体会盲人的感觉,然后再追问“是谁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之间发生了哪些事”,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初读过程。
二、导学——提出目标,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尚若,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去听教师讲,而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入课堂探究后,教师不应急于提出问题而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而要先出示学习目标,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目标引导下熟悉教材,初步形成构建;二是通过自主学习而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为合作探究而奠定基础。
在导学阶段,教师需向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生字词、若是学习文章,则要能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内容,此外如诗词教学中对诗词意思的尝试理解,文言教学中要能自学而做到熟练朗读。如《再塑生命的人》的自学中就要求学生能初步概括和莎莉文老师相关的三件事。为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学中也可提前用导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课堂中教师再检查反馈。在自主学习阶段,除了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完成自学任务,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学而提出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三、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探究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师讲生听,学生被动接受,虽然这也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这种教学是典型的应试化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提倡要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且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而层次性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通过合作而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知识。
以“濟南的冬天”为例,导入新课后在初读环节以问题“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接着以问题“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具体描写?分别突出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组结合语段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并归纳总结。然后以问题“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而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揣摩。如此,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展开交流活动,教师再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文本阅读状态,更利于其体验的生成。
四、点拨——突出重点,精讲释疑
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反观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却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甩给了学生,教师反而显得无事可做,学生表面交流得很激烈,而却不能较好地得到结论。其实,教师和学生永远都是互动的关系,在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缺少。
提倡精讲点拨,并不是要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探究,而是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而对学生进行指导,结合重难点而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才利于学生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情节的梳理,学生阅读后初步概括后教师要结合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而进行点拨。又如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分析,虽然学生能在讨论中根据句段而说出其贪财、势力等特点,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结合他们和于勒的关系而深层分析,这样才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经历语文知识的构建过程,这样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可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