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运桂 蒋丽
【摘 要】
缺乏必要的激情、动力、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是学生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据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情趣,从命题中追求乐趣,在训练中增强兴趣;并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正确的评价,为学生作文的成功提供机会。
【关键词】
写作兴趣 培养 方法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充分发挥一个人潜在的智能,从而大大增强认知效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可见兴趣与人的活动积极性存在着正相关,是推动人积极进行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无论从事什么活动,一般说来,如要真正把事情做好,把任务完成,都必须对该活动产生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大量的观察事实及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该门功课成绩就好,而且学生兴趣越浓厚,学习成绩则越好。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要使学生写好作文,主动发展作文能力,主要来源于对作文的兴趣。
笔者在2004年曾对刚接任的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你对作文有何看法?经统计,40%的学生表示“讨厌”,44%的學生说是“为了完成作业”,“喜欢”的只占16%。针对这一现实,我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名言为指导思想,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力图将学生的“厌写”变为“我要写”,时时处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两年后,我在调查中问及以上相同问题时,其结果竟使我大吃一惊,其中“讨厌写作文”的同学下降到10%,说是“为了完成作业”的只占12%,而78%的学生感到“很喜欢”。这说明,我的兴趣作文教学得到了可喜的收获。本文就谈谈我对兴趣作文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况且,语文是初中生最头痛的问题,而作文又是语文中的老大难,因此,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更是雪上加霜,空乏无味。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其原因是他们平时写的只能是“奉命作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必要的激情和动力,因而导致写作能力较差,表达的方法或技巧也很不足。为此,我决心“对症下药”——培养兴趣。
二、激发“三趣”
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教育家早就发现了并非常重视兴趣的认知价值,他们都十分强调利用兴趣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地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样的名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 学生的作文练习,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开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将“厌写”变成“爱写”。
(一)生活中找情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往往苦于无话说或写不具体,以至产生厌烦、恐惧心理,但只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从单调的课堂和课本里解放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成网的生活环境,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有感而发,自动作文,喜欢作文。我的做法是力求四个面向:一个面向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春游、野炊、爬山、游泳…… 身临其境,细心观察,切身体会其间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扑朔迷离的内心世界,惊天地魄的壮丽场面,喜怒哀乐变幻无常,给眼前的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当然写起文章来就会饱含激情,一气呵成,其乐融融。二是要面向色彩斑澜的人事间。星转斗移,时代的大潮流在蓬勃奔放,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实际,认清善良和丑陋,正义与邪恶,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火花,相信水到而渠成。三是面向大量的课外阅读。“功到自然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摘录书中的名言警句,注意人物言行,开拓视野,积累素材,学习写法,在扎实好学中奋进创新,作文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作文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四是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要求学生每周摘抄一篇优秀范文,并写下简短的心得。这样一来,他们把熟悉的范围仔细思考就有物可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不做“无米之炊”。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真、假现象进行剖析,从学生观察的习作中选取共同分析或者选取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共同分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激起他们的情趣。
(二)命题上求乐趣。命题作文是配合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形式,其本身有一定的长处,但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或兴趣爱好往往不尽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写作训练上的心理障碍,挫伤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因而,根据“实验课题”中的“八大主题,七大类型”抓好命题作文的同时,应适当增加自选题目的写作,鼓励学生写自己最关心的人、事、物。如1999年的广西中考题中的小作文:根据《程门立雪》的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2000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做人要 》;2005年宁波市中考作文题《我多么想 》;200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为了 》。这类半命题式的题目就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和想象的余地,这样他们会结合自己的实验和观点的不同写出赏心悦目、一吐为快的佳作。
(三)训练中增兴趣。学生写作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写作技能,因此而讨厌作文。老师如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正如要学生“过河”,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船”或“桥”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培养,教他们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剪材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训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表现出来,特别强调“以我笔写我心”。在训练过程中,可先短后长,先部分后整体。这样,有了“船”和“桥”,不但“过河”的畏惧情绪一扫而光,而且还从“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在写作实践中尝到了甜头,从而逐步提高兴趣,增强信心。
三、正确评价,适时表扬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在成长的阶段,内心想得到老师对自己的习作的正确的评价和表扬,这是普通的心理需求。老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表扬是肯定学生的写作态度,以致取得良好的写作效果的一种强化方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使之成为促进学生作文进步的强大动力。正确评价和表扬学生的习作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评分鼓励,对学生的习作不应苛求,只要能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给予“良好”的分数范围;若在某一方面有特点或有长处,则可给予“优秀”分数范围。总之,分数不应成为束缚学生的工具,而要成为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二是评语激励,即多表扬少批评。多学生的习作,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习作,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其继续发扬;多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能求全责备,每次只须以“希望”形式指出一至二处。坚持这样做,学生既可从写作中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又可发现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从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内动力。
四、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兴趣来自需要,产生于人心理的满足、喜悦和成功。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幼稚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心理上的表现欲、成功欲也十分明显,特别是那种期待成功的心理欲望尤为强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作文是有成功的机会的,关键是要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到字词句,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一挥而就,获得成功。他们也满足于这种成功感,而成功感的不断积累,又必将导致学生进一步增强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老师可运用如下形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一)结合作文讲评或辅导,有目的地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些实际作文水平不高但有可取之处的学生的习作或片断,并给予充分地肯定,促使这些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由局部成功走向全面成功。
(二)为了创造成功的机会,还要为学生发表文章提供“园地”。如定期编辑优秀作文选,在班级墙报、学校校刊上刊登学生作文,或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或让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使之获奖。这样就能使学生受到更大的鼓舞,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作文的亲近感。这种成功会引发积极的多元的效应,对学生今后有意识地加强作文练习,发挥自身特长也有着很好的激励引导作用,对那些文学素质好的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为显著。一位特级教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学生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作文,拿到了稿酬和“发表证书”后,激动不已,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万万没有想到我的文章能发表,我的劳动成果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领略成功的喜悦……我决心以百倍的努力来不断充实自己,争取做生活的歌手,时代的骄子……”这就是成功的体验所获取的良好效应。这种体验会使学生从中尝到写作升腾的喜悦,从自己的劳动成果里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又反过来成了作文直接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以少数人的成功来激发多数人的奋发。
(三)开辟班级“作文园地”。既供学生揣摩评议、取长补短,又使学生有机会“出头露面”“榜上有名”。每学期还可举行一次班级作文竞赛,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审文稿,对优胜者颁发奖状。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奋发精神,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当然,培養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很多。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上所述,谨是笔者的一管之见罢了,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1993
【2】李新旺.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1998(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何永康.写作学【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