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无论是从教五年还是从教十五年的教师,他们的教师生活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苦痛,这其中最为难过的要数教师的教学无力感。很多教师觉得自己的职业无意义,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向学生灌输那些陈旧的知识,然后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这样的生活单调而乏味,这样的日子没有激情,没有幸福。我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的教龄不长,可是我依然有着类似的思想和困惑。为了考试而教书,这种生活我不喜欢,甚至很排斥。可是,这是我的职业,梁启超曾经告诉我们敬业才能乐业,然而,反过来讲,如果不能做到乐业,那么怎样的状态都不算是真正的敬业吧!对于教师,怎样才能克服教学无力感,真正地乐业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后来,随着读书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深刻地意识到,其实,不是教育无意义,而是我们的见识使得教育的意义变得更狭隘了。“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他们不仅有能力生存于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客观世界,还能自由地崇尚和充实自己高尚的精神世界,他们个体良好的发展使他们回报和贡献于社会;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很多人只单纯地认为,他们在为孩子的未来从教,殊不知,他们更多地是在为自己的今天和明天而从教。在从教的过程中,我们在接触着不同人同一时段的人生,甚至我们能够预测到这些人未来的人生。这种体验的获得是教师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没有人能够同我们一般经历和见证不同的人生。其实这经历和见证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这些难能可贵的经历丰盈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所以,请正确地看待教育,教育的收益对象不只是学生,更是我们教师本身。如果我们把教育可悲地定义为为考试服务的工具,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便只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这样,危害无穷,便常常教学无力。
教学无力不光体现在教师从教上,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教学的最直接反馈,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无力时,我们最先反省的应该是自己的教学状态。很多老师看到孩子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便火冒三丈,甚至一味地训斥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任课教师一手造成的,尤其是全班大部分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试问,作为教师的你,认真备课了么?作为教师的你,了解过学生的需求么?作为教师的你,想过解决问题的方法么?如果这些你都没有做,那么,请对自己发怒。你不光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你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你要从事的教育事业占据了你人生的很大一个比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个完整的人,我们必须让职业发光发彩为我们更好地生活而服务。所以,当你的学生群体性的出现学习无力状态的时候,感谢他们吧,他们在旁敲侧击地提示你,要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注重教学质量了。请记住,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有效地感染学生,让他们乐于成为你的弟子。而感染学生的第一步是感染我们自己,试问,你被自己的课堂感染了么?你是否越来越被自己的学识和顽强的斗志折服?如果没有,那么,努力请从今日始,尽量让自己幸福,也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吧!
可是,你一定会疑惑,如何从自己开始幸福呢?这是关乎生活质量的问题。如今的社会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浮躁和不安,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跟着经济和时事浮沉。作为学生生活的指引者,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安静的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当然,这并非苦行僧的生活,时间长了,你会习惯和喜欢上那种安静的氛围。最近半年来,因为生活中无琐事,所以多了很多读书的时间,每天下了班,无事之时,便打开书本,走进作家们描述的一个个世界。读《格列夫游记》,看到斯威夫特真是了不起,就那样顺理成章的描绘出那些有趣的世界,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喜欢那样的童话手笔。可爱的格列夫经历着一场场人生冒险,和他相比,我们的生活安逸的多,却也乏味的多。所以,当有机会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更刺激一些,或许惊险,却也会收获不少。看张爱玲的《半生缘》,看到主人公最后哭诉“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的时候,突然觉得造化弄人,痛是痛一些,但生活还在继续。前段时间家庭纠葛导致我一度很烦,看陈忠实的《白鹿原》,看那家族里的是是非非,看看祖辈父辈和儿孙的不同生活理念的方式,看那繁荣的也会衰败、衰败的可能繁荣后,似乎恍然大悟——有些事情我们努力了就好,尽人事便不再遗憾,生活会给我们最好的回答;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手臂很短,切勿杞人忧天。爱情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线索,它让我们看到很多美好和不幸。《红字》里的主人公那样的隐忍和坚持,她有她的快乐和容身之所。《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为爱执着,可惜遇人不淑,她的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值得所有为爱徘徊不前的人学习,那是一种难能的勇气,爱情这条路如同生活一般,別害怕磕磕绊绊,即使最后头破血流亦无所谓,不幸会让我们更快地成熟。而那可爱的郝思嘉一度让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她看不清爱情,错嫁、失去亲人、经历战争,好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白瑞德之时,却已经失去了爱人;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让她换了血液,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看到最后,我很欣慰,那正能量鼓励着我前行,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对自己讲“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赋予了我们很多生活的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和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把我们送到通往生命真谛的列车上。所以,我爱阅读。
我努力地阅读,不是为了一定要知道什么,没有好奇,没有功利。我渴望阅读幻化成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好朋友,散发着无尽的芳香。我的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个语文素养好的老师,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语文素养差的老师,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我深信他的教诲。我一步步地前行,用阅读做我的双脚。当我难过的时候,那些正能量像阳光一样驱散我头顶的乌云;当我浮躁的时候,那些深刻的面容那我变的淡定。我把我的成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我给孩子们讲述作品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故事。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阅读。阅读让我变的充实和沉静,让我的孩子变的通情达理。一度地,我看到课本觉得不喜欢,甚至厌恶。如今,那美丽的语文书如同绽放的花蕾招引着我。我的孩子们亦如此。生活其实大同小异,个人文化的积淀把我们修炼成我们喜欢的模样。
做个善于阅读的人,那样的人品得清春的盎然、夏的热烈、秋的绚烂、冬的纯净。他们或许不能洞察世事,但是他们懂得收敛自己的任性,品味人间的美好。影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了如此的教师,还担心学生会品行恶劣吗?请做个善于阅读的语文教师,做个爱阅读的语文教师,并用你的力量去影响学生。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