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
【摘 要】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关键词】
学习力 课堂提问 优化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的总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表明,问题提得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问题问得不当,则容易徒具形式,浪费时间,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优化课堂提问,通过最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一、提问直击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所谓学习动力,就是要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学习总有一定的目的、兴趣和需要,目的越明确,兴趣越浓厚,需要越强烈,动力越强劲。因此在课始,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整节课的学习。但不同的课文,提问的切入点有所不同。
1.依据文本特点来提问
案例1《雾凇》课始谈话:
中外游客来到吉林观赏雾凇,看到这奇特的景观,人们心中都会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猜猜是什么?
《雾凇》重点写了雾凇的形成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且很有条理。课始引导学生说出游客心中的疑问:雾凇怎么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直击教学目标的提问,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依据单元特色来提问
案例2教学《詹天佑》课始谈话:
师:最近我们学了几篇写人的文章,先请大家回忆《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的主要内容,完成相应的填空。(略)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件事呢?又是通过什么来对人物展开具体描写的呢?
《詹天佑》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人的,习作6也要求学生写一位家乡的名人,因此我们在学课文时不仅要了解人物,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写法,掌握写人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因此在课始,我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单元写人的文章都是选择典型事迹,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再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学习动力得以激发,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训练学习能力
教者要善于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主动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提问时教者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渐进性和双边性原则
案例3《雾凇》
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你能在这两句话里找到雾凇吗?生答(略)
师:从银线、银条到形成银松雪柳的雾凇奇观,需要十几个小时。要想把这个过程说清楚,你打算用上哪些词?生答(略)
师:“镀”这个字没人打算用吗?我给大家讲讲什么叫做“镀”, (略)现在你说说要不要用这个字?生答(略)
理解作者是怎样把雾凇的形成过程写得有条理的,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语言的精妙,我设计课堂提问时运用了渐进性原则。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雾凇样子的词,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表示雾凇形成的速度、程度、顺序的词。这两个问题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还把审视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获取知识。
在这个案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就能解决的和理解有难度的知识点来设计问题,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遵循了双边性原则。
2.可操作性和生成性原則
案例4《詹天佑》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思考课后习题3,我在同学们所画的图里找出了几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小节,看看这几幅示意图对吗?如果不对,存在什么问题?
生读书并思考。
师:哪幅图上画的居庸关和八达岭是正确的?为什么?生答。(略)
师:你真会读书,再来看看八达岭隧道的开凿的方法,哪幅图正确,为什么?
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方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果直接提问它们的开凿方法是什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遵循可操作性原则,采用课前让学生先根据课文画图的方法,通过提问在纠错中深刻理解文本,在共同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中,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同时遵循生成原则,利用学生中生成的资源,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牢固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提问强化学生学习,培养学习毅力
所谓学习毅力,就是要解决持续学习的问题,它是学习者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只有当学生具备应有的恒心、耐力、意志力、坚持力时,才能保证学习行为的持久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持续学习的能力较弱。教者可以通过设计能强化学生学习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1.建立愿望
案例5《雾凇》
师:大家想不想当小导游呀?
师:现在大家都已成为猪猪旅行社的初级导游,想不想当中级导游呀?
师:你们想当高级导游吗?说明性的文章,偏重科学性,学生并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文体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猪猪旅行社招自愿者小导游的活动,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2.树立榜样
案例6《詹天佑》
师:老师选了几篇阅读批注,大家看看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
生1:顾静怡同学的批注写得很详细,体会深刻。
生2:盛立源书写十分工整。
生3:李静婷抓住了句子中的两个近义词“精密和周密”,很会学习。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展示学生中优秀的阅读批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学习方面的闪光点,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去模仿,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总之,课堂提问,贵在精不在多。语文课上只有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说,精心地写;才能激发学习动力、训练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毅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基于脑科学锻造全人学习力【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素艳.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之策略【Z】.追逐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