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霞
【摘 要】
笔者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其弊病,依据“兴趣激发、诵读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实践,本文即对笔者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导、读、探”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高中 文言文 课堂教学 创新模式
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其弊病,依据“兴趣激发、诵读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笔者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导、读、探”模式,下面就对此模式进行详细的论述。
1.高考对文言文考察形式产生的负面影响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察,主要是以一篇课外文言文为材料,以选择题和笔答翻译题两种形式考察实词的含义、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和变式句等知识点,这种考察方式对文言文教学产生了如下明显的负面影响。
1.1教师方面。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教学方法单一,以讲为主,一灌到底,把学生对文言知识点的识记与再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依据。
1.2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存在着对词类活用、变式句、固定结构等文言语法现象的理解能力较差的“先天不足”,加之被动、机械地接受,难以在课堂上较好地掌握上述知识点,因此只好以死记硬背代替理解探究。
1.3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单一的教学模式带来的低下的学习效率和令人失望的成绩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动力。由于缺少理解和主动探究,学生对文言知识点的24小时记忆再现率只有10%左右。老师一遍遍地教,反复地灌,学生一遍遍地背,背完就忘,文言文教学这块“地”却怎么也“浇不透”。
2. 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课堂上没有激趣诱导,没有主动探究,没有互动合作,老师艰难前行,唱独角戏,学生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对此,笔者秉持教学改革的信念,大胆尝试,不断改进,以兴趣为起点,以诵读为中心,以探究为推力,形成了“导——读——探——展——点——疑——背——练”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2.1导。文言文课堂教学第一步就是精心设置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环节的设置,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比如,让学生回忆一些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或成语:如《过秦论》中的“流血漂橹”“金城千里”“揭竿而起”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产生崇仰与探究之情,学起来就非常有兴趣了。又如,用音乐、视频、书画等多媒体素材导入,提供给学生多种感知途径,开拓了学生思路,唤醒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产生对课文的共鸣。如《琵琶行》一课以琵琶曲《六幺》导入,《项羽之死》一课以《霸王别姬》导入等。此外,还可以运用对联、谜语、笑话等生活中常见的文学样式导入。
2.2读。朗读能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凝炼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深刻的思想,为理解和把握课文、掌握知识点创设出良好的氛围。形式有听取音频(视频)范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单独朗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应灵活运用。结合“读”的要求,本环节设置如下:
2.2.1齐读。结合老师正音,要求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2.2.2自读,由学生自己朗读,要求由通顺而至流畅,即由不磕绊地顺利读完,至能读出节奏、轻重、句子语气,对课文比较熟悉。
2.2.3美读。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营造的氛围、人物的性格、个性化的语气、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即陶行知所言“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
2.2.4范读和比读。在这一环节中,或由教师进行美读的示范,或由学生进行美读的竞赛,并由学生进行评判,说出谁读得好,哪一部分读得好,不足又在哪里。
经过“读”的环节,学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而文章的精髓、神韵,也在美读的过程中为学生所感知,所体验。
2.3探。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主。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由学生自我解决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以学生学习小组(一般为6人一组,按学生成绩ABC等级每组均衡搭配)为单位,相互讨论,互疑互答,通过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解决知识性的问题,教学相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把握。
2.4展。即学生展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成果,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到两名同学代表全组进行展示。展示的小组通过展示环节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未轮到展示的小组在准备展示的同时积极准备评点展示小组所展示的内容。文言文课堂中的展示内容,可以是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词类活用、变式句等知识点的展示,也可以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理解,还可以是对文章意象和形象的把握。
2.5点。即课堂点评,学生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找出不足和错误并予以更正。通过点评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公的愉悦和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用于表现自我,体验学习的快乐。
2.6疑。通过“展”“点”两个环节,课文的知识点等诸多目标应当基本达到,接下来进行的“疑”这一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学习难点。由学生把经过自主与合作学习仍然无法解决的疑点找出来,小组汇总到教师,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把握学生仍然存在的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引导、启发或讲解。这样,教师的讲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也更有目的性,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2.7背。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手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背诵氛围。
2.8练。即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这主要是考纲针对文言文的要求,其作用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训练的形式可以通过练习题、测试卷直接考察知識点,也可以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选择以锻炼能力为目的的课外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试卷,组织竞赛等等,许多同仁多有妙法,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