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文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自建设以来,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对于人才工作充分重视。围绕“引才、育才、服务”三大主题,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做好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努力营造“惜才爱才”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提出之前,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已经兴起,“互联网+”的时代已然来临,信息经济前景不可限量,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而杭州城西,正好站在这样一个“台风口”上。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8月,李强省长提出在未来科技城规划3平方公里启动建设“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起步以来,相继组织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万物互联创新大会、创业先锋营、创客音乐会、浙江大学校友创业论坛等20余场大型活动,创新创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正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创客”队伍中来。小镇建设,重在运维;众创空间,创客为先。小镇注重软件的开发,尤其是历史文脉的传承、服务体系的打造和创业生态的构建。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强化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努力推动“五个转变”。
转变开发模式。如何对仓前古街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是未来科技城一直认真思考的课题。深入审视自身禀赋,切实摆脱路径依赖,未来科技城制定了“保留、连接、重生”三项开发策略。保留,即保留现状水泥厂、老街、水田,对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等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最具特色的小镇基底;连接,将现状分散的水系、绿地串联成水网和绿网,并结合轻轨、水上巴士、慢行系统的建设,将其融入到智慧交通网络之中,形成“三网三通”的小镇肌理;重生,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和产业融合,为小镇注入全新的活力,让小镇获得重生。通过做好三项策略,将其打造为一个生态、生活、生产高度融合的田园城市新样板。
转变政策导向。针对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特点,梦想小镇摒弃了以往依据产值、税收对企业进行扶持的一般做法,变“事后奖励为事先补助、无偿拨款为有偿投资、政府主导为市场化运作”,制定了《关于建设梦想小镇的政策意见》、《大学生创业贷风险池管理办法》、《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一揽子新政。一是给予资金补助。主要对办公场所租金、物业能耗费、贷款利息、宽带费、住房租金等进行补助。对于从事APP开发的,我们还试行依据DAU(日活跃用户量)对企业进行奖励的政策。二是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创新券的形式对企业租用公共会议室及购买中介服务、云服务、技术服务等费用给予补贴。三是加大融资支持。设立1亿元天使引导基金和1亿元的创业引导基金,设立2亿元的创业贷风险池,通过三个“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转变商事流程。在省市工商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梦想小镇作为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例如,推行“三證联办”,即一次性收取注册登记相关资料,在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发放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真正简化企业办事流程。放宽住所要求,针对创业企业特点,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即允许同一地址作为2个以上企业住所,也允许企业在营业执照副本上加注经营场所地址,免办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放开冠名限制,针对年轻人在企业名称选择上追求新颖的特点,明确下放冠名审批权限,并开通企业名称自助查询系统,进一步提高冠名的灵活度和核准速度。实行远程办理,对于申办外商投资企业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实行“就地受理、网络审核、就地发照”。
转变培育机制。大力引进各类投资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发挥政府和企业主体两个作用,加快从提供低成本办公物业向“投资+孵化+增值服务”的深度运营服务的转变。通过公开招募专业运营机构,目前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阿里百川计划、马达加加、极客创业营、浙大校友创业孵(下转第59页)(上接第19页)化器、杭报第七空间等10个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种子仓”,基本涵盖了办公、融资、社交、培训、市场推广、技术研发、战略辅导等面向创业各环节的孵化培育服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众创空间”。
转变服务方式。适应互联网创业的需求,我们转变以往“面对面、点对点”式的传统服务,积极探索“O2O”(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当好服务创客的“店小二”。在线下,组建创业服务中心,由工商、税务、物业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同时引进专业财务、税务、法务、人事等服务机构,以“政务大厅+服务超市”的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线上,开发云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全链条的创业服务,提供政府事务、办公事务、生活配套事务等全方位服务;提供云主机、云储存、云应用商城、云实验室等服务,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定期发布各种大赛、中介培训、企业沙龙等活动;提供线上的食、住、行、乐等创业服务,支持创客开展众筹和众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