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学生是具有多元智能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因材施教。而要试着打破“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把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类,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教师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一、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形象
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图片、视频资料等也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生动情景,使导入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长江之歌》时,为了更好地引出“长江”这个主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随即播放记录片《话说长江》片段)直观的感受最是鲜明,对学生心灵的刺激也是最大的,所以哪怕是C等生也能说出几个表示气势大的词语,A、B类学生更是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对长江的赞美,而且A类学生还能补充一些关于长江的其他课外资料。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气氛,引出诗歌就“水到渠成”了。
二、新旧衔接,奠定良好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我根据A、B类学生的记忆较深、且概括能力较强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让他们反馈一下上节课所学,便于他们及时巩固;而C类学生往往理解力低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于是我这样提问:“‘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三、情感引领,产生融合与共鸣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之与课文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爱之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板书:爱)能谈谈你对爱的理解吗?”各层次学生都对“爱”说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师接着引领——“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之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课文的意境,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
四、名言警句,旨在积极引领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学生都比较喜爱,用名言警句作为导入语,颇有启人心扉、振奋精神、激奋励志之妙。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读书要有选择》时,就可引用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导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关于什么的名言?”学生能快速地说出——“读书”这一主题,随即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呢?”B、C类学生的知识有限,所说的局限于课内书本所学,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A类学生课外书籍涉猎较多,看到的名言也有所不同,如“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随即引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读书的方法——(出示课题)读书要有选择。”针对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精悍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对A、B、C三类学生均是一种积极引领的作用,一种正能量的释放,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导入方式。
五、谜语竞猜,促进积极思维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谜语激发A、B、C各类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荷花》一文时,我先出示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淤泥心地潔,芳香扑鼻醉人心。”让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A、B类学生迅速就知道了答案,并脱口而出:“是荷花!”C类学生反应比较慢,但也在其他学生的带领下,明白过来,“荷花”一词深入他们的脑海中。相对来讲,“猜谜”的方式降低了学习难度,促进不同学生去积极思维,让他们思而可解,自始至终扣人心弦,从而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六、比较类推,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运用已学知识是恢复已有条件反射,巩固旧的联系,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导入苏教版第十二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我先出示霍金、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物的图片,请同学生看,并问道:“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呢?”这句问话一出,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此时连C类学生都知道:“他们都是残疾人”A、B类学生则会指出:“他们都是身残志坚的人。”或是“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但都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趁势老师联系课文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他们的确都是身残志坚者,他们都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拥有这种精神的人。”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刘老师加深印象,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分层教学是个复杂的课题,分层备课中科学、合理、新颖、有效的导入方法,实施差异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他们的情感基调,使各类学生都能更快地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