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吵闹声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热闹了,使我觉得年轻了不少。”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大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说,自己没收入,只能少给些。第三大,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老人的算计很简单,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快乐地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美分玩”,而他操纵着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专业摄影师,一升始的内部动机——对好照片的追求,在一个大公司就很容易转变成外部动机——工资、奖金、用户赞誉、领导夸奖等各种各样的奖赏。如果外部动机逐渐取代内部动机而成为主要动机,那么一旦外在的奖赏与我自己的期望严重不符,工作动力就会大大削减,我就会像那些孩子一样,对公司说,我“再电不会为它玩了”。
这时,我的身上就产生了“职业枯竭”,即我对工作失去了动力。而如今三大因素正恶化中国职业枯竭状况。
希望破灭之时,开始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当这种希望破灭时,职业枯竭就会出现。
案例:
2003年,阿辉进入深圳一家港资企业,负责销售机床。他的工作能力出类拔萃,第一年就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去年,他仍然保住了这一桂冠。因收入与业绩挂钩,阿辉的收入很高,并目.老板也非常器重阿辉。但是,阿辉却陷入了一种困境,他无法从自己的T作中得到乐趣,他越来越不愿意上班。阿辉认为老板太“霸气”了。他不仪制定一切销售战略,也过问一切销售细节。他精力充沛,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不在指挥。阿辉觉得自己只是老板的一个棋子,不过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老板的意志罢了。犹豫了三个月之后,阿辉终于递交了辞职信。
波特称,要远离职业枯竭,我们就必须相信:我是强有力的,在自己的T作空间内,是我说了算,上级只需要监督即可。一旦觉得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工作空间,就会产生无助感。
阿辉的老板过分地侵入了阿辉的工作空间。作为老板,他的工作空间是制定战略,指挥并督促属下去执行。但在具体的销售工作上,他不应太过十预,否则就是侵犯了阿辉的工作空间。于是,阿辉不管有没有得到好处,也不论他的工作多么出色,他都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致命的态度,一旦形成,人就很难摆脱。要击败无助感,最关键的是拥有属于你自己的一个“权力空间”:在我的T作空间内,是我说了算。有了这种感觉,无助感就不会发生。
工作只是重复,产生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二:当我们整天在重复一件同样的事情时,职业枯竭就会产生。
案例:
1998年,王宇在广州创办了一家IT公司和一家加工厂。到了2002年,两家公司管理框架完善,王宇成了“甩手掌柜”。他闲了下来,但越来越觉得没劲,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人都变得越来越冷漠,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终于有一天,王宇认识了儿个朋友,新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生活又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新公司的感觉与原来的非常不同。王宇越来越喜欢上这种文化味,开始打算将IT公司和加T厂转让出去。
成功并无奥秘,不外乎是找到一个成功的程序,然后坚定地重复下去。王宇显然找剑了这样一个程序,但在重复这个程序的时候,他升始枯竭了。与无助感导致的枯竭不同,这种枯竭是因为一遍遍地重复一个程序,最终这个程序变得越来越可憎。
不过,重复并不一定会导致职业枯竭。具体到王宇案例上,创办IT公司也罢,做加工厂也罢,都属于较低级的基本需要,是为了赢得社会经济地位,这些都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做文化公司时,王宇却有了不同的体验,他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有更本质的价值,可以实现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就是自我实现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王宇就不会再受到习惯化的侵扰。
对意义感的追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需要一旦得到过满足,它带来的巨大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有了这样的满足,一个人的内部动机就会越来越强大,就越来越不容易被外部动机所替代,职业枯竭也就越来越不容易产生。
“穷得只剩下成功”,导致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的定律三:一旦“穷得只剩下成功”,职业枯竭也会产生。
案例:
今年1月,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徐凯患有多种疾病,但最终将他引向自杀的还是心病:他被确诊患有抑郁症。自杀前,徐凯对一个出租车司机抱怨,他“感到很孤独,没有意思”。
没有处理好工作与休闲、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也是导致“职业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命就像一棵大树,休闲、家庭、事业等就像不同的枝十,如果只有事业这条枝十在成长,而其他的枝十都停止了发育,那么这棵大树就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会折断,徐凯这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命分为两个领域: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和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社会领域的核心规则是权力,私人领域的核心规则是珍惜,两者有本质的差异。但许多人在掌握权力规则后,容易将它带进私人领域,这是一种“污染”。如果污染严重,一个人就会放弃甚至唾弃珍惜的规则,最终就是,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他的私人领域都会是一个地狱。但一旦他认为自己的社会领域不是那么重要而重视起私人领域时,他就会发现地狱处境的可怕。
一旦发现自己“穷得只剩下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当年追求成功的劲头来,重新努力去掌握珍惜的规则,重新修补自己已经严重不平衡的人生。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年轻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成全部,更不要把丁作中的规则带回家,要明确意识到,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另一种不同的关系,要珍惜,而不是控制与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