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丛稿》读书札记

2015-05-30 10:48于立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札记

于立芳

摘 要:通过阅读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笔者收获很多。读过之后,不难发现郭在贻先生见解精辟,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给读者很大的引导和启发。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谈:一是指出笔者认为《楚辞解诂》以下十六篇内容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二是谈谈笔者在利用工具书《古代汉语字典》阅读本书和其他书籍过程中,发现工具书《古代汉语字典》中存在的几个错误。

关键词:《训诂丛稿》  《古代汉语字典》  札记

《训诂丛稿》是郭在贻先生编著,全书共收论文三十三篇,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楚辞解诂》以下十六篇,都是有关词义学的,其目的在为词汇史、词源学以及词典编纂学提供理论知识以及感性材料。①读过这十六篇文章之后,笔者收获颇多。作者行文思路清晰,一目了然,能给初读或初学者更好的引导。此外,作者见解精辟、独到,不少观点也被后来学者接受并采用。下面,笔者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书中虽有不少排版、标点方面的错误,但笔者在此并不多说。笔者主要就文中某些论述不妥当的地方,试举例加以说明。

第一,书中在解释“迅众”时,谓“‘迅即‘迿的假借,迅、迿同为齿头音,又同为稕韵合口四等”。②12查郭锡良先生《汉字古音手册》:“迅为私闰切,心稕合三去臻”,③即“迅”为心母臻摄稕韵合口三等字。查《方言调查字表》:“迅”亦是臻合三稕去心母字。④它们都与《广韵》一致。“迿”在《广韵》中为私闰切臻合三去稕心,与“迅”同音,也是合口三等字。因此,两者的拟音都是合口三等,没有四等拟音。所以,书中说“迅、迿同为稕韵合口四等”的观点是错误。

第二,在解释《楚辞·大招》中的“拂面”时,谓“拂字当训为蔽,拂、蔽古通用,轻唇读为重唇,故‘拂字古应读为‘蔽音”。②13查《汉字古音手册》:“拂”(古)滂物,(广)敷勿切,⑤109其中和它同音的是佛、茀、髴三字。但是《广韵》中它们三个与“拂”并不同义,用法也不相同。阅读本书后,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蔽”(古)帮月,(广)必袂切,⑤87而且有“有人以衣青蔽面”“吴王乃自蔽面”“以衣蔽面投河死”“青纱蔽面”“能通文字刺绣工巧,出门必设纱绫蔽面”等例子,其中“蔽面”与“拂面”用法相同。所以,“拂、蔽古通用,古轻唇读为重唇”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拂字古应读为蔽音”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拂字古应读为蔽音”容易使人误解为“拂”“蔽”完全同音;其次,如果把此处的“读为”看做破假借的训诂术语,那么它有固定的格式,应该写作“拂读为蔽”,而不是书中写的“拂字古应读为蔽音”;最后,从拂、蔽两字的反切看,无论是上古音还是中古音,它们两者之间都是有差别的。因此,说两者音近更为合适。

在阅读《训诂丛稿·楚辞解诂》这部分的过程中,为了查一些生僻的字音字义,笔者使用了《古代汉语字典》和《汉语大字典》。在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古代汉语字典》中所举的一些例句与《训诂丛稿》及《汉语大字典》的某些地方有出入。

第一,《训诂丛稿·楚辞解诂》中《楚辞·招魂》:“……土伯九约,其角觺(yí)觺些。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②9利用《汉语大字典》查“脄”字时,所举的例子也是《楚辞·招魂》中这句话,为“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查阅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九《招魂》,书中亦是“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⑥201而通过《古代汉语字典》查“駓”时,字典也举了同样的例子,却是“敦脄血指,逐人駓駓些”。⑦虽然“拇”“指”二字经常连用,而且两字在意义方面也有某些共通之处,但是笔者认为变“拇”为“指”的做法并不妥当。《古代汉语字典》作为一部工具书,在列举例证方面应该采取严谨的态度,尽量遵从原书,不应随意改动。

第二,在《训诂丛稿·楚辞解诂》中《楚辞·离骚》:“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②16其中,利用《汉语大字典》查“篿”字,得知它“是一种占卜方法,楚人名结草折竹为篿”;查“筳”字,知道它有“小竹片”义。在这里,“筳”作为“以”的宾语,用来表示占卜所用工具。“以筳篿”即是用“筳”进行占卜。筳、篿两字下所举例句都是“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与《训诂丛稿》中例句同。查阅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一《离骚》原文,亦是“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⑥35但是通过《古代汉语字典》查“篿”时,字典亦举此例,为“索藑茅以筵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⑦1076再查“筳”“筵”两字时,字下例证没有再次列举这句话。“筵”有垫底的竹席、铺席子、席位、宴会等意思,没有与占卜有关的义项。所以,把“筳”换为“筵”,显然是不妥的。或许是因竹旁下“延”和“廷”形近而混。

另外,笔者在阅读其他相关书籍,利用《古代汉语字典》查阅生僻字音、字义时,也发现了一处错误。“穈”(mén)字,字典中释义为“一种谷物,即赤色粱”,举例为“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⑦524“秬”字,字典中释义为“黑黍子”,举例是“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⑦407《古代汉语字典》中同样列举了这两个例证,而且例证都来自《诗经·大雅·生民》,但是一个写成了“穈”字,一个写成了“糜”字。查清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卷二十二《大雅·生民》,原文为“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因为“穈”除了音mén之外,还可读为mí,而且音mí的“穈”字下,即是“糜”字。但是当谷物讲的“穈”字与“糜”字无涉,所以把“穈”字写成“糜”字,也是错误的。

通过阅读《训诂丛稿·楚辞解诂》内容,笔者认为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训诂文章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想把文章写得有思想、有内涵,不仅要掌握训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要储备文字学和音韵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此外,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扎实的积累、上下文语义的贯通、语感等因素,在训诂写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懈的坚持、严谨的态度、甘于寂寞的心境和勇于吃苦的精神,不是短时间内能学得来的。而这些不仅适合于所有学科的研究和学习,也是后辈应该从前辈学者身上学习并真正应用到以后学习生涯中的品质。

注释

① 郭在贻.训诂丛稿·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

② 郭在贻.训诂丛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③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48.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9.

⑤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⑥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⑦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⑧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卷二十二·大雅·生民[M].北京:中华书局,1987:882.

参考文献

[1] 常森.屈原及其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3]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5]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林家丽.楚辞(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 聂石樵.楚辞选注(中国文学经典)[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8]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 王秀梅.诗经(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10]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札记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书”类文献札记五则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