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资本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正文的研究、对序言和跋的研究这两大方面。目前,对《资本论》正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而对其序言和跋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对《资本论》序言和跋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他们同正文的关系、他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资本论》;序言与跋; 正文;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6-0081-05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简介:张国(1977-),男,江苏徐州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学研究。所谓《资本论》的序言和跋,具体是指位于《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正文之前的以下几篇序言与跋: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第一卷第二版跋、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第一卷第三版序言、第一卷英文版序言、第一卷第四版序言、第二卷第一版序言、第二卷第二版序言、第三卷序言。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学界对他们的深入研究比较欠缺,而在《资本论》正文的研究方面,成果已经出了很多,在此毋庸赘述。目前,对《资本论》的这些序言和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至少这对《资本论》正文进行比较到位的学习和研究是有所助益的。下面,就从以下三个层面对此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研究。
一、序言和跋同正文的关系研究
具体而言,《资本论》的序言和跋同《资本论》正文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内容上的关系
从内容方面来看两者的关系,序言和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比如,在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对欧洲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第二卷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既对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也追溯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进展和他们研究中的根本局限性,并对以洛贝尔图斯、鲁·迈耶尔、阿·瓦格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污蔑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在第三卷的序言中,恩格斯既对以尤利乌斯·沃尔弗、阿基尔·洛里亚、乔治·斯蒂贝林为代表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进行了批判,也对以威·莱克西斯、康拉德·施密特、彼·法尔曼为代表的马克思学派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可以说,序言与跋中的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能够知道和马克思同时代的部分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状况。所以,研究者若要获得对《资本论》正文内容比较到位的了解和把握,就一定不能忽视对序言和跋的精心研读。在此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此时,必须将这些序言和跋作为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来看待。在研读这些序言和跋时,最好能够做到一次性地将其研读完毕。
2.学习上的关系
可以说,对序言和跋的学习必将有利于对《资本论》正文的学习。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其一,对序言和跋的学习必将有利于对正文中心思想的学习。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倒数第三段中指出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即它由资本的生产、流通、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理论史这四个部分组成;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提到了准备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史)的编辑出版。这就启示读者,学习《资本论》的正文必须把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再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序言中强调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作用,他明确指出:“为什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震动了一切文明国家,而所有他的包括洛贝尔图斯在内的社会主义前辈们的理论,却没有发生过什么作用呢?” [1](P19) 这就启示研究者,在研读《资本论》三卷时,应当集中精力重点把握好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所取得的同剩余价值理论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二,对序言和跋的学习将有助于对正文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学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提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此后,在这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指出了自己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唯物辩证法)和叙述方法,并强调了研究方法更为重要,它是第一位的,只有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开展的工作完成之后,叙述方法才发挥其作用。这就启示研究者,在研读《资本论》正文时,应当深入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辩证分析,并注意其表述研究成果时叙述方面的精妙之处。
二、序言之间的比较研究
在对《资本论》序言和跋进行研究的时候,对他们之间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具体而言,这种对比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篇幅的长短
在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其中的第5、6、7卷对应的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通过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这一版中的第5、6、7卷,不难发现,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按照篇幅长短排列,依次是恩格斯撰写的第三卷序言(22页)、恩格斯撰写的第二卷第一版序言(21页)、马克思撰写的第一卷第二版跋(11页)、恩格斯撰写的第一卷第四版序言(7页)、马克思撰写的第一卷第一版序言(6页)、恩格斯撰写的第一卷英文版序言(5页)、恩格斯撰写的第一卷第三版序言(3页)、恩格斯撰写的第二卷第二版序言(2页)、马克思撰写的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2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第三卷的出版工作是十分重视的,正是由于恩格斯的辛勤努力,第二卷和第三卷才得以出版,使得马克思的这部伟大著作能够以相对完整的形态问世,进而对当时和以后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2.作者
在这些序言和跋中,只有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第一卷第二版跋、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是马克思撰写的,其余的都是恩格斯撰写的。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马克思在生前只完成了第一卷的部分出版工作,第一卷第三版、第一卷英文版、第一卷第四版、第二卷第一版、第二卷的第二版、第三卷都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亲自组织编辑出版的。
3.写作地点
除去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没有注明写作地点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第一卷第二版跋、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第一卷第三版序言、第一卷第四版序言、第二卷第一版序言、第二卷第二版序言、第三卷序言均写于伦敦。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卒年份加以对照,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后半生从事革命理论研究和投身领导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基本上是在英国伦敦度过的。
4.写作时间
在写作具体时间上,《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写于1867年7月25日,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1月24日,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写于1875年4月28日,第一卷第三版序言写于1883年11月7日,第一卷英文版序言写于1886年11月5日,第一卷第四版序言1890年6月25日,第二卷第一版序言写于1885年5月5日,第二卷第二版序言写于1893年7月15日,第三卷序言写于1894年10月4日。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资本论》三卷的编辑出版耗时近29年,比较漫长;第一卷部分版本的出版晚于第二卷的部分版本,第二卷两个版本的出版均早于第三卷。
三、对序言和跋中具体内容的初步研究
在此,对《资本论》序言和跋中具体内容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与理科的差异性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应当借助抽象思维,而不能借助仪器和其他的东西。对此,他明确指出,“分析经济形势,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2](P8) 同时,在这一版的序言中,马克思还阐述了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和理科的差异性。他指出:“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观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2](P8)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干扰的,显然不同于理科的研究对象。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客观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是面向社会现实,而不是回避社会现实的,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应体现其客观性。对此,马克思指出:“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2](P10)同时,马克思也认为,政治经济学中这种相对客观的研究自然会遇到相应的很大阻力。对此,他明确地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2](P10)接着,他以英国高教会派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可以说,在马克思生前和逝世之后,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都受到了很多的阻挠和攻击。
3.序言与跋的语言特点研究
在研读《资本论》序言与跋时,不难发现其语言方面生动活泼的鲜明特点。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序言与跋中经常运用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批判力度。例如,在第一卷第一版序言,马克思使用了帷幕、美杜莎的头、隐身帽、玫瑰色、紫衣黑袍、坚实的结晶体等词语;在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运用了晚秋晴日、豢养的文丐、外国大商行的小贩、学生、模仿者、盲从者等词语;在第二卷第一版中,恩格斯使用了温暖的夏雨、像蘑菇一样繁殖起来的崇拜者、孵化出壳、前哨、陈词滥调等词语;在第三卷序言中,恩格斯使用了经济学上的特大明星、一派胡言、这番高论、卑鄙的勾当、孔雀羽毛、大名鼎鼎、趾高气扬、下流的骗人花招、写作冒险家、魔术师、全部光辉、厚颜无耻、死皮赖脸、捞取声誉、鳗鱼等词语。正是运用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序言与跋进一步增强了对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力度,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战斗力和科学性。其二,序言与跋中有不少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例如,在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经典的句子:“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博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否认妖怪的存在。” [2](P9)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经典的句子:“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P22) 第二卷第一版序言中经典句子:“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活动,不能有特殊的价值,正像重不能有特殊的重量,热不能有特殊的温度,电不能有特殊的电流强度一样。” [1](P24) 第三卷序言中经典的句子:“但是不言而喻,在事物及其互相联系不是被看做固定的东西,而是被看做可以改变的东西的时候,它们在思想上的反映,概念,会同样发生变化和变形,它们不能被限定在僵硬的定义中,而是要在他们的历史的或逻辑的形成过程中来加以阐明。” [3](P17)正是这些表述非常经典的句子的存在,使得研究者深刻地领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即在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共产主义三者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
4.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指出:“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他还是既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他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2](P8)在此,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掌握运用这一规律的重要性以及《资本论》的写作目的。同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也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他明确地指出:“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各个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 [2](P23) 在此,马克思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之后,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也提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并指出了每个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周期都包括停滞、繁荣、生产过剩、危机这四个阶段。
5.《资本论》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过研读序言和跋,可以发现,《资本论》的出版的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提到了汉诺威的路·库格曼医生,他指出:“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式)全部改写了,第一版的双重叙述要求这样做。这种双重叙述是我的朋友,汉诺威的路·库格曼医生建议的。” [2](P14)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中,马克思提到了出版者莫里斯·拉萨特尔和翻译者约·鲁瓦。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该卷的翻译者是塞米尔·穆尔和艾威林,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负责核对引文,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的弗·阿·左尔格提供了马克思的一份手稿,恩格斯本人对全部工作负责。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中,恩格斯介绍了他为这一版的出版所做的具体工作,同时也提到了马克思对第一卷部分章节文体的校订,这就为恩格斯的进一步校订明确了某些方面的标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他为了完成出版任务,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补充了正文、加上了一些注释、对注解的移动。同时,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负责核对了引文的原文。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介绍了自己如何根据马克思遗留下的文稿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的,并提及到了出版印刷上存在的以下三方面的困难:马克思的逝世、留下的文稿数量大、文稿很不完善。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介绍自己对正文的修改完善,列出了第二卷的正文和马克思遗留文稿的关系,并对自己整理出版第三卷的工作进行了说明。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恩格斯介绍了自己克服文稿存在的问题(文稿是初稿,且不完全)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视力衰退、社会工作繁忙、自己著作的出版、思维迟钝)来编制第三卷的过程。通过比较,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就编辑和出版的贡献来说,作为作者,马克思为《资本论》三卷的出版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恩格斯为编辑和修订《资本论》三卷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马克思的小女儿夫妇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其二,就编辑和出版坚持的原则来说,恩格斯所阐述的编辑和修订工作也体现了领袖著作编辑出版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即尽可能地忠实于领袖自身的思想和文字表达,而尽量少地加进编辑者的思想和文字表述。但是这条根本性的原则在1905-1910年卡·考茨基编辑出版可称为《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他对马克思的手稿做了删改和变动。其三,就编辑出版的难度而言,第一卷难度最小,第二卷难度较大,第三卷难度最大。在克服主客观方面存在的困难上,恩格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最终在逝世的前一年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第一卷英文版、第一卷第四版、第二卷第一版、第二卷第二版、第三卷的出版,使得《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完整地呈现在当时的世界上。
6.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比较了近代时期德国、英国、法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他指出,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没有取得任何独创性质的研究成果。同时,他还比较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并指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体现科学性的研究在资产阶级掌权后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殆尽了。
7.《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并指出了研究方法同叙述方法的不同之处,他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2](P21-22) 同时,指出了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之处,并在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倒数第二段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进行了精辟的阐发。当然,当时人们对这一研究方法理解得比较差,误读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8.《资本论》的引证方法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和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介绍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所使用的引证方法,他认为,马克思的引证包括两个方面:即引用经济事实和引证经济学家理论观点。对于引证经济事实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在单纯叙述和描写事实的地方,引文(例如引用英国蓝皮书)自然是作为简单的例证。” [2](P30)而对于引证经济学家观点的作用和引用的标准,恩格斯指出:“但在不少场合,引证经济学著作家的文句是为了表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某一观点。只要引用的论点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多少恰当地表现某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条件,马克思就加以引证,而不管这种观点是否为马克思所承认,或者,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这些引证是从科学史上摘引下来并作为注解以充实正文的。” [2](P33)
9.《资本论》中术语的使用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探讨了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应用问题,他指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发展上的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其对术语使用上的革命也是必然的,并以化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中术语的变化作为例证来加以说明。同时,恩格斯也指出,由于理论立场本质上的不同,使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术语的使用完全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并以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利润、地租、制造业等术语的使用为例加以分析说明,指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照搬工业生活术语的危害性,强调了独立和科学地界定术语的重要性。
10.《资本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1886年11月5日,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指出了《资本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作用。恩格斯指出:“《资本论》在大陆上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做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不仅在德国和瑞士是这样,而且在法国,在荷兰和比利时,在美国,甚至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这样;各地的工人阶级都越来越把这些结论看成是对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而在英国,马克思的理论正是在目前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个运动在‘有教养者队伍中的传播,不亚于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传播。” [2](P34)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当时的英国社会革命也必须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究其原因,恩格斯指出:“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刻,应当倾听这样一个人的声音,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他从这种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欧洲,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实现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的国家。” [2](P35)
11. 《资本论》中研究资料的选取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期,在资本主义世界,英国经济实力一直居于首位,马克思选取英国的经济材料来开展研究无疑具有典型性。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明确地指出:“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2](P8)同时,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中以正文中使用的英国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例对此进行了阐发。
12.马克思写作上的认真态度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的序言中除了介绍自己编辑这一版的具体工作之外,他还通过回忆往事的方式从引文的正确性方面阐发了马克思在写作上的认真态度。在此,恩格斯对往事的回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1872年3月—8月份马克思利用《人民国家报》同匿名作者运用《协和》杂志进行的两次辩论;二是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在当时的《今日月刊》上对英国剑桥大学的赛德利·泰勒在《泰晤士报》登载的一封来信进行的答辩。可以说,这两次辩论都是围绕格莱斯顿1863年4月16日预算演说中的一句话展开的。辩论的结果是,辩论的挑起者没有收到他们期望的效果——质疑和否定马克思本人与《资本论》,反而使得马克思在写作上的认真态度进一步彰显出来了。同时,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序言中再次肯定了马克思在写作上的认真态度。恩格斯指出:“只要列举一下马克思为第二册留下的亲笔材料,就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 [1](P4)
13.《资本论》不同语言版本的价值
在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中,马克思指出:“不管这个法文版有怎样的文字上的缺点,它仍然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甚至对懂德语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 [2](P27) 在此,马克思是指出了《资本论》非德语版本出版的价值。而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到了翻译应当依照德文版而展开,这就肯定了德语版本在翻译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此,根据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就《资本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重要作用的阐述,可以得出《资本论》不同语言版本在传播上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