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马岩松

2015-05-30 10:48张佳竹
房地产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另类建筑师山水

张佳竹

作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代表,很多时候,马岩松的名字都与“另类”联系在一起,连他自己都承认“我不可能像大多数人一样”。2006年,马岩松凭借“梦露大厦”在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ABSOLUTE超高层住宅国际竞赛中胜出。2014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

天马行空的设计者

在美国留学期间,马岩松就从亚利桑那大学跳到了耶鲁;耶鲁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到福利好、薪水高的大公司工作,而是出人意料地去了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做报酬微薄的实习生。回国后,他也没有像国内的建筑设计师一样,忙于各地出差、满中国盖楼,而是埋头做设计,参加国际竞赛和竞标。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两年后(2006年),马岩松凭借“梦露大厦”在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ABSOLUTE超高层住宅国际竞赛中胜出,成为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

让马岩松一举成名的“梦露大厦”是两栋分别高170米和150米的双子塔,矗立在位于加拿大密西沙加市近郊的一片低密度城区。

在这个设计中,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着不同角度的旋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感受。

如果要把外形当作一种创新,那么毫无疑问,马岩松是当下中国建筑师中最敢于去尝试这一路径的人。他的创新往往起源于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如外观酷似麻花形状的哈尔滨木雕博物馆,不规则圆球状的鄂尔多斯博物馆,以及位于北海的一整片连绵起伏的山形建筑。他的建筑设计作品总会被冠以“另类”、“炫技”、“形式主义”、“风格化”这样的词汇。

敢于创新、敢于另类,也令他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他备受房产商的青睐,在北京、南京、平潭、哈尔滨、重庆、安徽、广州均有他的作品。他最近正在设计的项目,包括在北京朝阳公园旁一个1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以及位于南京的证大喜马拉雅中心,足有6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

有人评价他有野心、会计划,有人说他爱冒险,也有人不屑地认为他爱炒作、走捷径。但无论如何,人们无法否认他在国内建筑界的成绩和名气。

成名为他赢得话语权

与成名前相比,马岩松感到成名后最大的区别就是“被关注、自己说的话有人听”。他将这种感受描述为“这种感觉有点儿像上学时,你是一个坏孩子,结果长大后成了校长,人们对你的看法会变化,而你自己也有一定的权力去制定新规则。”

成名为马岩松赢得了在建筑设计上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对一心坚持自己建筑理想的马岩松非常重要。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和建筑师打交道的都是有钱、有权的人,混杂着各种利益,他关心的是设计变成现实之后,是否还能实施他的理念。在马岩松看来,建筑师不应该只代表甲方的利益,而应该有自己对未来城市、世界的想法,不能随波逐流。

随着名气的增加,马岩松渐渐发现,经过交流和沟通,他能够改变甲方的一些想法,对方会转而同意他的观点。同时,他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在与甲方意见分歧时“不挣扎、不妥协”。在马岩松看来,他坚持的都是观念,不是钱、不是合同。所谓观念问题就是:一个项目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但这么做是我的想法,没有什么好妥协的,对方也有很多选择,如果不认可可以去找别人,也很正常。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其他机构,必须认可他的观念,要交流要有共同语言才行。

无论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方案“浮游之岛”,还是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红螺会所、胡同泡泡32号,马岩松一直在坚持着他的设计思想。

马岩松说:“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的理念,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民族一直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筑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

未来建筑与山水城市

不久前,马岩松拜访了中国建筑界的学者顾孟潮教授,读到了钱学森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几十封关于中国城市规划的珍贵书信,钱老设想的“山水城市”理念和他的“高密度城市中的自然”想法不谋而合。“古人的山水情怀更多体现了精神上的追求——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但现在人们很少有这种感觉了,虽然能建巨大的房子,但是眼里看到的、追求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我觉得未来还要回到精神上来。”

在马岩松看来,现代城市则应该成为一个自然人文的城市,“山水”就是这个意思。在他的设想及建筑实践中,山水城市应该有着现代城市所有的便利,也同时有着东方人心中的诗情画意,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建造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未来城市。

只要有这个方向的设计,不论大小马岩松都很有兴趣。比如重庆市中心385米高的“城市森林”,在效果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层一层的绿色植物延伸到高空,仿佛钢筋水泥城市里“可以呼吸的人造有机体”。还有北方某二线城市的图书馆,马岩松认为,图书“馆”的概念来自西方,书“院”才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于是,图书“馆”最初三层楼的构想被他变成了一个小四合“院”。“这两个项目在建筑精神上是统一的,也最能表达我最近一段时间强烈的想法——如果在未来中国高密度城市中,还想保有山水情怀与自然和谐,那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这已经不是单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了。”

马岩松所说“未来建筑”实际就是造“山水城市”,归根到底,是让人在城市环境中与自然产生情感的联系。这种未来建筑,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乌托邦之梦,也不是一种野心,而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我是一个积极的批判者,和艺术家只批判和呈现矛盾不同,建筑师有责任提出更好的未来。我提出山水城市,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对这个时代的挑战。”

马岩松的目标是从一个区域做起,然后逐步把对自然与建筑的关注扩展到城市层面,“这是一个更宏伟的想法,但我会去实现它。”

猜你喜欢
另类建筑师山水
胖胖的“建筑师”
爱在一湖山水间
“另类四不像”登场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