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用”在语文新课程中成长

2015-05-30 04:55:52苏玉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杨树语言文字西瓜

苏玉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故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诸多语文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语用”的良方,片面地往“语用”上靠。老师们会关注语言形式和语文现象,探寻作者的言语奥秘,却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仅仅止于语言概念的掌握,而忽视表达效果的体味,表达内容的借鉴。

2013年10月份我在第十小学小学语文学科研训活动中,听了刘仁增老师的观摩课《秋天的雨》和现场讲座,我逐渐认识到要让骨感“语用”丰满起来,应抓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体设计,使“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一、语境再创,妙学“语用”

语用教学,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语言使用”的教学,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学,通俗点说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领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取必要的语用方法和技能。

比如《白杨》一文有这样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学这个语段,可从多个方面、分几个步骤进行:一是概括特点。自读这段话,概括白杨树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的三个特点,并知道这三个特点中,“高大挺直”说的是白杨的外形特点,“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是讲白杨的内在特点;二是丰富意象。就是抓住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如“哪儿”、“风沙”、“洪水”等,结合生活实际,借助课件的生动画面,形象地再现白杨树在漫天风沙、滔滔洪水等恶劣环境中所承受的种种磨难和艰险,所表现出来的“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感人形象,让枯燥的文字符号鲜活、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丰富的语言意象,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三是体悟写法。让学生带着“白杨树的高大形象我们是怎么感受到的呢?”这一问题再读这段话,从中发现这段话运用了“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等多种句式来表现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四是写法迁移。引导学生学着课文的写法,选择一两个句式,分别来夸夸爸爸、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和自己身边像爸爸一样的劳动者。这样从词语的意思到语言的内涵,从句式的认识到表达的效果,从立足课文语境仿说到引向生活世界仿说,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了这段话在遣词造句、语言特点、句子形式、构落结构、主旨表现、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语言功能,进而把握其语用特点,学习其语用方法。

二、捕捉字眼,巧练“语用”

汉字如花,汉字有韵,每个汉字都包含着张力。科学地安排语言文字训练,营造出彰显汉字张力的学习的场,既使学生乐于表达,又交给了学生阅读方法。如《草原》一课,先读懂课文,体会课文表达蒙汉情深这一情感,接着看作者是这样表达这一情感的,哪方面写得特别好。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可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让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中“飞”,体会蒙古族迎接速度快,而此段连续运用“欢呼着,飞驰着”“车子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我们的车先是“走”,再“飞”,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透过三个“飞”,学生真切体会到蒙汉情深,能触到文章的情脉,这就是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通过引导体会“飞”的用法,感悟一个动词连续反复运用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所谓“文字有情感”。教师再次引导,还有哪些动词也用得好?学生自主找出三、四段中多个“握”、“敬”。结合所在句子描写,“蒙汉情深”之情不言而喻。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离开时,作者没有写话别后的场景,请模仿我们相见、敬酒等场景,大胆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场景,尝试反复用好一个动词来表情达意。这样,学生的阅读就经历了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体现了文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描摹篇章,学会“语用”

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范文的作用,指导学生摹仿范文,练写篇章,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如《落花生》一课,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紧紧围绕“议花生”来写的。作者的写作思路是:种、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挖掘花生的“品德”。按照这个思路,作者把重点段写得特别详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然后以《话说西瓜》为题,要求学生仿《落花生》一课的写法,勾画出思路图:买、切西瓜——吃西瓜——议西瓜——挖掘西瓜的“品质”。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议西瓜,即议西瓜的特点、作用——清暑、解渴、治病、营养丰富。挖掘西瓜的“品质”——脚踏实地,紧紧依偎大地,不忘大地养育之恩。由此展开联想,明确做人的道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在实实在在的字词句段篇的语言训练上,而不是要教孩子许多关于语言的知识,让他们研究和谈论语言,而是要帮助他们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有所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师的本分,也是学生的福音。

猜你喜欢
白杨树语言文字西瓜
听故事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大小西瓜
校园里的白杨树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