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含义,玉器制作经久不衰,技艺精湛。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玉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清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子”充分展示了玉雕作品的魅力。在今天看来,这件玉雕作品仍然充满神秘与幻想。优秀的玉雕作品应该是材料与工艺造型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
清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吨重的特大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光洁滋润,石质细腻,柔和如脂,是一块天赐的奇石。和田玉天下闻名,可是发掘出如此巨大的玉石,还是十分罕见的。消息传到皇帝乾隆那里。那时清朝皇帝成员,早就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与如命寻找根据。不但,收藏了各朝各代最精美的玉器制品,还在养心殿造办处玉器坊,专门制造各类珍玩玉器。
俗话说:玉不雕不成器。天地之精灵的玉石,还要经过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显示出它的灵气和美丽,如何加工这块稀世宝玉?乾隆喜爱书法绘画,其中有一幅画更是让他爱不释手,它就是相传由宋代人画的《大禹治水图》,由于年代久远,这幅画已经破损,逊色了不少。年过六旬的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他要把这块天赐的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图。一方面是为了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是要显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绩卓著,以求千古留名。于是乾隆皇帝下旨,要养心殿造办处以宋代名画《大禹治水图》为蓝本,设计大型玉雕图样。
说到大禹,我便要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四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部族首领,他的名字叫尧,尧在位的时候,连年发生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尧召集部落首领,商讨治水的办法,部落首领一致推选大禹的父亲,让他来治理洪水,他采用水来土掩的办法治水,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把洪水制服,水患反而变本加厉越闹越凶,于是尧让大禹代替父亲,承担起治理水患的重担,大禹吸取了父亲堵塞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水渠,疏通河道,引水入海,终于制服了洪水。后来,大禹当了夏部落的首领,开展农业发展,划分九州,铸造九鼎,制造兵器,战败了强敌,并且和周围的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夏禹。
大禹通过治水,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乾隆皇帝希望自己也能像大禹一样,千古留名,于是下旨要雕刻一件表现大禹治水的玉雕作品。如何再现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水患的壮观场面,造办处的官员和能工巧匠们为此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当时的造办处,荟萃了中国玉雕艺术的各种人才,是中国最大的玉器加工地,同时,外地也有一些接受钦定琢玉任务的城市,像苏州、扬州、杭州、凤阳等,都是全国著名的玉石加工地。那么《大禹治水》交由什么地方来雕刻呢?
说到大型雕刻就不能不说一说山子雕,山子雕是一种,把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方法。注意利用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亭台楼阁,花鸟鱼虫,雕刻在一个立体的多重画面上,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当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造办处苏州的玉,作以精巧见长;扬州的玉,作以大取胜。”也就是说扬州的玉雕艺人,特别擅长采用山子雕工艺,加工大型玉雕。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决定把雕刻大禹治水的任务,交给扬州的两淮盐政玉作坊。在中国清代,雕琢玉器依然沿用古老的工艺,即使不大的一件玉器,也需要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才能完成。负责雕刻大禹治水玉器的工匠们被分成几班,昼夜不停地赶工,就这样还用了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件大型玉雕作品,从新疆运送玉料开始算起到玉器雕琢完成,前后一共花费了10年的工夫啊!
这件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5.3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好像是矗立在黄河中的一座大山,大山间重峦叠嶂,流水飞瀑,漫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有的开山凿石,有的抬土运石,在开岩者当中,我们还看到了指挥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动传神,完美的再现了当年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景。乾隆题诗:“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佛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日千秋难败毁。”
我被这样一件稀世国宝所感动。大禹治水图玉山在神州大地上辗转万里,从开凿、运输到雕琢经过数千工匠之手,历时十余年,追述着数千年前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故事。帝王用它来夸饰丰功伟业,但有意无意之间,在光滑温润的青玉上,一个个精致工巧的劳动场景似乎影射出一个古老民族勤劳自强的伟大灵魂!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