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特点分析及创新发展建议

2015-05-30 00:47唐小新易奇志李书甜
出版广角 2015年7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升级广西

唐小新 易奇志 李书甜

随着科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主导性产业,各行业都在加快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进程。中央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广西出版单位也抓住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作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和一些特点。本文就现阶段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效、呈现的特点及其创新发展思路,做粗浅分析。

一、全国数字化出版转型背景

“十二五”以来,伴随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行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步伐。至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2540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31.25%,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创新、产业协作、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方向。

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14年传统出版单位转型示范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在全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为支持和保障转型升级工作,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1]。在2013年开展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评估基础上,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布置开展了第二批全国转型示范单位评估工作。2014年底,全国范围内,省级层面新闻出版与广电合并完成,地市层面基本实现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三局合一”,数字出版作为其加强的工作职责,全国有14个省局单位设立数字出版处,其他各省市以网络视听、科技、出版处合署等方式保留了数字出版处。这些措施表明,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各级管理部门对传统出版业的融合与转型高度重视,融合与转型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我国许多传统新闻出版单位都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南京日报出版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积极探索报业转型融合发展,打造了全媒体传媒平台,推动报网互动,利用多元化平台发布数字内容。又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十二五”数字出版规划,在数字出版模式上着力发展内容运营、平台运营和终端运营相互支持的立体模式,在数字出版业务上主抓数字阅读和动漫画内容视频两大块,积极拓展海内外数字市场。2010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搭建了新闻资讯服务、青少年娱乐互动和数字内容资源全屏营销传播与运营三个平台,参与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中国联通阅读基地的建设运营;旗下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等都做出了详细的数字出版规划。短短几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在传统媒体与数字及新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并于2013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

互联网发展迅速,技术与数字载体不断更新换代,数字化出版转型发展已成为传统出版业的必然趋势。传统出版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跟随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升级产业,不断调整结构策略,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是我国传统新闻出版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二、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现状

随着全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步伐的加快,广西新闻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在积极推进。2014年评选出了13家自治区级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单位,这些单位都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努力拓展网络出版经营模式,进行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由于科学技术储备不够、数字出版人才缺乏、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等原因,广西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进度落后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

1.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社转型程度不一

广西现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共13家,其中接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时拥有图书出版和电子音像出版资质。图书出版社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所有图书出版社均办有自己的网站,初步实现了以电子书形式与网络的对接。但各图书出版社转型程度不一,差距较大。

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数字转型较为重视,发展较为扎实。该社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五年战略规划,设立了30多人的专门数字出版机构,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3%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资金保障,使得各项转型项目都在规划中逐步推进。2014年,该社电子书数量为3969种,产值82万元,实现利润41万元。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该社不仅有官方微博,还设立了APP应用,在移动载体(手机、平板)中可供用户免费下载应用,提供图书阅读及购买等功能。该社上海公司开发的电子杂志《夜跑》《蓝袜子》及数据库资料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空间。

相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他各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社,虽然个别产品有亮点,但总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较慢,在整体规划、人才储备、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发展思路、特色项目、前景等都不明朗,在全国范围中缺乏竞争力。

2.报纸数字出版转型早,转型程度比较高

广西报纸出版单位转型步伐较早,数字化转型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广西绝大部分报社单位都对数字化与新媒体融合给予了高度重视,部分单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据调查,基本上所有报社都设立了所属新闻网站,不仅有数字报,还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积极向报网融合发展。如广西日报社和广西工人报社在媒体融合与微传播方面表现突出。

在2015年1月广西两会及3月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社发挥报纸和新媒体的联动优势,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推出“微视看两会”,以微博、微信、微视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传播主流声音,占领舆论高地,立体聚焦两会。网友只需用手指划拨手机屏幕,即可走进会场,体验与会共商大事的参与感;利用HTML5技术(最新网页脚本语言)制作原创微动漫“广西代表心中的习大大来了!”“习大大给广西提了什么要求?”微信,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赞扬和网友的转发点赞;多媒体集成式报道“高铁:穿越时空的广西梦”、手机微视频等创新传播,使《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的传播力度跃居全国省级媒体前列。

广西工人报社成立了专门的新媒体部门,专项研发解决纸媒与新媒体融合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中注重发挥自己的行业和区位优势特色,聚焦工会、工业、工人,打造多媒体、多渠道的大平台传播。桂工网的“职工在线”子网站,便于网友互动和帮助网友解决困难;“职工电子书屋”提供各类杂志和书籍的网上阅读;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平台等,及时推送相关行业新闻和生活服务知识,拥有不少粉丝。

总体上,广西各大报社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体量规模较小,如广西日报社数字化转型收益只占总年度的3.3%;二是升级转型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大部分报社只做好了数字化转型的前期工作,后期的整体数字化发展还需规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在平台建设、多媒体互动,以及实现有效的盈利模式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3.期刊出版社积极转型,形式多样

约90%的广西期刊出版单位建设了互联网站或网页,以加强网络宣传、扩大影响力,让读者可以试读和下载、订阅,有的还建立了微博、微信、QQ,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像《网络舆情》《广西教育》等杂志开发了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免费或付费的情况下进行杂志的购买或阅读。在2014年度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评估中,数字化转型成效较突出的是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和《当代广西》杂志社、《家庭医药》杂志社、《规划师》杂志社,它们各有特色,代表了广西期刊出版较好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以少儿教育、科普期刊为主,逐步创立电子期刊,着力打造以学术期刊出版和教育报刊出版为特色的报刊集群;《当代广西》杂志社通过整合以《当代广西》杂志为核心的系列期刊和所属子公司开发的各种新兴文化业态,利用数字移动出版,推出越文版、泰文版、柬文版等东盟各国期刊图文读物,同时打造了一系列的数字工作和服务平台等数字产品;《家庭医药》杂志社和《规划师》杂志社则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前者建立了《家庭医药》杂志社门户网站、宜生良品老年商城网站,与龙源期刊网等多家专业互联网公司合作,后者以规划师为核心,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及微信,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深度服务与特色服务等。

广西期刊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不足方面表现为,一些杂志社数字出版转型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设计,现有的资源实力、人力不足,资金与技术保障不够,前期的投入与产出效果不成正比等都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三、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特点分析

广西传统出版单位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转型和新媒体融合道路上,经历了较为相似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相同的特点。

1.大部分传统出版单位重视数字化转型,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的发展融合道路

“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是新闻出版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在广西传统出版单位中已达成共识。99%的传统出版单位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很多出版单位都有“三办两转”:开设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把书报刊转成电子版,再转上互联网,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初步融合,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实力较强的广西日报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当代广西》杂志社等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不仅对数字化转型升级做了详细的整体规划,而且已按规划逐步实施,不断利用多种数字化表现形式,发展数字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满足受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数字化转型前期改造总体效果良好,后期发展缺乏特色,发展趋势不太明朗

广西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前期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互联网站(网页)、微信或微博平台、数字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移动应用客户端等都是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这些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受众也较为适应和接受。但数字化转型的后续发展缺乏特色,各出版单位网站及数字产品特点不鲜明,内容大同小异,许多功能不健全,网民使用不方便。虽然广西日报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对数字化转型有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但不少单位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有些方案虽已出台,却只是书面形式,并没有开始实行;有的项目实行了但产品市场表现不佳,发展战略还需调整。总体来看,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不明朗,其在规划、特色、使用等细节方面仍有欠缺,后期发展模式不清晰。

3.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不一,差异较大

广西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都在逐步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但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不一,有的差异较大。宏观上说,报纸出版单位转型步伐较早,图书出版其次,期刊出版再次。微观上说,省级党报、地级市党报比小报资源更丰富,因而转型步伐较快、效果较好;实力强且依托较好技术资源的图书出版社,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较高,转型意识强,规划全面,相比之下,其他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差异较大;期刊出版也一样,有的杂志社有多种客户端和平台,用户能很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而有的杂志社则是起步很低,只有一个“形同虚设”的“僵尸”网站(网页),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4.数字产品定位不明确,盈利模式单一,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不清晰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传统出版单位对自己的受众缺乏了解,没有对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因此,研发的数字产品缺乏准确定位,只是对原有出版内容和方式的数字化加工,数字化只是传统出版的一个外壳,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同时,由于传统出版单位没有真正向数字化转型、创新升级和融合,从而造成数字化产品盈利模式单一,投入与产出差距较大,如《广西日报》的数字出版盈利只占总盈利的3%。另一方面,许多传统出版单位只负责提供内容,并没有参与到产品出版的数字化过程,无法掌握数字出版的核心技术,这也是盈利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2]。总的来说,广西各出版单位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数字产品定位不准,产品创新度不足,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不清晰。

5.数字化转型升级缺乏人才、技术、资金等保障,全国竞争力较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和人才十分重要。广西各出版单位的相关数字化技术人才问题较为严峻,一是缺少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专业人员,二是现有的从业人员对数字化的认识不够、能力不足。在传统盈利模式下所获资金并没有大量投入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导致各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人才、技术、资金三大缺口。由于硬件设施和实力不足、外在环境竞争激烈,造成广西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化水平在全国竞争力偏低。

四、广西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广西各出版单位呈现的一些差异、不足和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创新发展建议。

1.立足自身,发扬优势,制订全面规划,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模式

每个出版单位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受众不同,定位不同,出版产品的构成特点就不同。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中,出版单位应立足自身特点,制订全面规划,发扬优势,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如党报应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实施党报责任,做好时政新闻的数字化大传播,加大对各网络平台的影响及互动沟通;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应打造有各自特色的网络专业信息数据大平台,突出本单位的出版特色,针对不同定位网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及时更新出版信息、内容信息和购买信息。出版单位要把握自身特色,制订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规划,打造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模式。

2.实行自主建设开发,搭建匹配的技术平台,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销售平台

在开发数字产品时,出版单位普遍采取出售内容资源的模式与技术发展商合作开发产品,出版单位只能赢取小利。这样下去,出版单位永远不能掌握数字化核心技术,还要付出高额的内容成本。数字化经济效益不佳,摆脱不了对传统出版形式的依赖,出版单位也不愿意加大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资金投入。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出版单位,都必须掌握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和资源,对数字内容和模式进行自主研发、自主营销。出版单位要建立大型且有影响力的网站或销售平台,采取O2O或B2C的销售方式,也可实行委托公销、直销,或多种方式交叉使用,在自主建设开发的基础上,搭建特色销售服务平台,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打造自身特色数字化品牌,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数字出版领域,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打造品牌,发挥特色优势,探索多元化盈利。出版单位应根据自身现有的实力及资源,找准目标受众群体,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受众需求,确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和行业定位,做到特色经营、品牌营销。出版单位应着力打造特色品牌,进行品牌整合营销,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做好数字产品的推广宣传,赢得忠实受众,加大产品附加值盈利。出版单位要根据产品内容的不同,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如图书出版可学习Amazon或盛大文学的微支付模式,旅游类图书可借鉴国外旅游图书出版商的“广告+旅游”的盈利模式[2]。

4.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现有人才,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出版人才的要求很高,需要懂技术、会策划、善营销,对选题、组稿、编辑、出版等环节都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队伍的缺乏是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瓶颈。广西经济不发达,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起步晚,相关人才少,出版单位应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一批掌握数字出版、印刷、网络营销、新媒体传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大培养原有人才,进行数字化出版强化培训,提升其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逐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打造整个出版单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提高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持

目前,有些出版单位对数字化转型升级重视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有畏难情绪。除了人才、技术上的缺乏,政府部门对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保障也不够,使得广西的数字化进程较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资金和人才是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保障,政府部门和出版单位都应加大对转型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减少出版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产品开发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6.充分利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契机,及时适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3]。出版单位必须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运用技术,创新机制,在转型中,把与新媒体融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应遵循新媒体微传播、快传播的特点,创新内容生产、传播方式,整合网站、数字报、微信、微博、APP、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等多种形式,打造一个全媒体、多元化、丰富精彩的媒体融合环境。

数字出版已是传统出版的升级,是传统出版单位的必走之路。数字化出版转型,对传统出版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出版单位只有主动出击,迎头赶上,把握数字出版大浪潮这个机遇,才能更好应对其挑战。

[1]吴尚之.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实现中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新未来[J].中国出版 ,2014(9).

[2]李广超,李欣. 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J]. 今传媒,2014(12).

[3]陆璐,冯晓艺.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报道下载[J]. 新闻世界,2012(9).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升级广西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回暖与升级
广西广西
中国最美的书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