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凤高
在英国小说中,有几部描写航海故事的,本是为成人创作的,但也为儿童读者所喜爱。小读者可能只了解它的表层内容,它的曲折动人的冒险故事;成人则会理解它潜藏在表层下面的深层含义。托马斯·莫尔的 《乌托邦》(1516)对于“羊吃人”的社会提出严正的抗议,认为社会罪恶原因是在于私有制,废除了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正义。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1719)描写主人公不怕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新天地,不失为是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约拿旦·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写了主人公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情景,特别是在最后一次所到的慧骃国里,马是有理性的、爱好和平的、统治全国的动物,人形的“耶胡”则是丑陋、贪婪、淫乱、好战的兽类。这三部作品的深层意义,体现了哲理性的、教化性的和讽刺性的三种类型。到了18世纪末,鲁道夫·拉斯佩和鲁道夫·拉斯佩的《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以反理性主义描写一个个虚幻不实的冒险故事,为哲理性的故事类型充实了新的现代意识。
《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中写的许多故事,如主人公闵希豪生用眼睛里溅出来的火星引燃了猎枪,打下七只野鸭;在战斗中,骑半匹马冲进敌营,取得胜利;还说他坐着炮弹飞翔在敌我之间的上空,了解敌情;甚至借助于豆藤爬上月球,飞上天去看月亮,观察火星等等,都是虚幻不实的。但是闵希豪生男爵却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
闵希豪生男爵的全名为希罗尼穆斯·卡尔·弗里德里希·封·闵希豪生(1720—1787),生于德国汉诺威地区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最初是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公国安东尼·乌尔里希三世的小侍从,随后在1735—1739年“俄土战争”期间受雇于俄国皇帝。1739年,他被任命为俄国布伦瑞克“胸甲骑兵团”的一名旗手,第二年晋升为中尉。他被派驻里加,并参加了1740和1741年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两次战争。1750年升为骑兵上尉。
闵希豪生于1760年退伍回乡,作为一位有社会影响的乡绅,在下萨克森州博登湖畔的领地生活,直到1787年去世。在这里,尤其是在晚餐和类似于贵族的社交活动中,他机智幽默又高度夸张地讲述他当兵、狩猎运动期间的趣事轶闻,被看做是一个很擅长讲故事的人。
鲁道夫·拉斯佩(1736—1794)是汉诺威的一位会计师的儿子。他在哥廷根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语言学,毕业后先是任哥廷根大学的图书管理员(1762—1766),1767年任兰德格拉夫的图书、宝石和硬币收藏馆的管理员。他以对古英格兰诗歌的熟稔而获得学术声誉。1769年在出版了一篇有关大象等动物的头骨和牙齿的论文后,被选入皇家协会,1771年的一篇有关玄武岩的论文被歌德看成是“德国科学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他的散漫、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使他惹出麻烦。
1775年,拉斯佩开始偷盗兰德格拉夫的收藏品。张贴的逮捕令上描述他是“一个长脸的疯子,小眼睛、歪鼻子,步态颠簸”。于是他先逃往荷兰,再逃到英国。人们发现这位“殿下最卑微、最顺从、最忠诚的仆人”在出售他大约看管了五年的宝石和奖牌。
在英国,拉斯佩和詹姆斯·霍金斯主教成为朋友,霍金斯称他“比我记忆中的任何人都更有广泛的知识”。他的其他朋友还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霍拉斯·沃波尔等。出身显赫的沃波尔以他的中世纪恐怖小说《奥特朗托堡》开创了哥特小说的风气,还著有四卷《英国绘画轶事》。通过他的帮助,拉斯佩发表了《油画的起源》,实际上他对这个题目可能一无所知。沃波尔还将因欠费进监狱的拉斯佩保释出来。拉斯佩最后因疟疾而死于奥尔兰凯里郡的默克洛斯。
故事的来源(一)
传说拉斯佩在俄国认识了闵希豪生男爵,男爵向他讲述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故事。但研究者认为,实际上,书中的故事很少真正出自男爵之口。毕尔格翻译时,又增补进了一些故事。所以无法搞清,在阿斯佩的《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里,哪些材料是来自闵希豪生男爵本人,哪些是毕尔格增补进去的。但学者研究认为,实际上,多数的故事,在闵希豪生出生前几个世纪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一位专家这样评论道:
“从性格特点看,闵希豪生比声言他已经活了一百多年的 (同时代的著名冒险家)圣日耳曼伯爵要幽默得多。(闵希豪生的)这些故事是来自早期旅行家的讲述和轶事。从古希腊起,奥德修斯英雄事迹的故事可以归结出一个个冗长的故事,例证在老普利尼的《自然史》(公元1世纪)、卢奇安的《对话录》(约公元2世纪)、拉伯雷的《庞大固埃》(1532)和《卡冈都亚》(1534)以及伏尔泰的《老实人》(1759)中都可以找到。《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违背逻辑、背离物理定律或日常思维。‘编瞎话的男爵在鲸鱼的肚子里跳舞;骑在一颗射出的炮弹上;打枪没子弹,用一根通条打出,把七只松鸡串成一串。他的马的后半截身子已经被放下的门闸切断了,他还能骑着它跑。这故事在海因里希·倍倍尔(Heinrich Bebel,1472—1518)的《倍倍尔诙谐故事集》(1508)一书中已经出现过。还有来自古代原始资料的故事,说暴风雪中,他把马拴在一个尖木桩上。第二天早晨,雪融化了,见这马就高高地挂在教堂尖塔的风信鸡上。”
作者称赞此书中的故事看起来非常荒谬,但却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公然挑衅”。
故事的来源(二)
拉斯佩的《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中,的确有许多故事受惠于前人的作品。研究者曾经指出故事中的某些情节的最初来源。除了上述德国幽默作家海因里希·倍倍尔的《倍倍尔诙谐故事集》,另外还如:
《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有一段描写闵希豪生男爵从军队退伍,乘坐邮车回家乡。车子驶进一条狭隘的小路,因为两旁满是荆棘,不论多好的驾驶技术,没法并排驶过两辆马车。他便让车夫吹响号角,提示迎面来的车子给他让路,以免相撞。但是,因为“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太阳就像是被冻坏了一样”,以致“车夫拿起号角,用尽全身力气,也吹不出半点声音,我们都感到特别奇怪”。直等到了最近的一家旅馆,车夫把号角挂在炉子边。“不一会儿,号角居然发出‘嘟嘟嘟嘟的声音。吓了我们一跳。”闵希豪生男爵说,后来他才明白过来,因为“刚才天气太冷了,号角被冻得不行,所以吹不出声音了,现在在炉边暖和了一会儿,刚才吹出的被冻住的声音就被放了出来”。他们一整晚就都听着美妙的号角声,进入梦乡。
研究者相信,闵希豪生男爵或拉斯佩的这段故事,是受意大利卡斯蒂里奥内的《侍臣论》书中一个故事的启发。
巴达萨尔·卡斯蒂里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 1478—152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名侍臣和外交官。他先后曾为曼图亚的弗朗西斯科·贡扎加侯爵、乌尔比诺的圭多巴尔多公爵工作,又曾奉命前往英格兰替圭多巴尔多接受嘉德勋章;还不止一次跟随教皇的军队参加战争。他的由他后人在1528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侍臣论》,以对话体形式描绘了宫廷的生活,描写了理想的侍臣、贵妇人以及侍臣和王公之间的关系,在当时很有影响,被译成多种文字,使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礼仪的权威。《侍臣论》的英译本出版于1561年,相信闵希豪生男爵或拉斯佩都读过。
《侍臣论》(1528)里说到一个大意如下的故事:
“(意大利)卢卡的一个商人为置办皮衣远去波兰。因为当时波兰正在跟莫斯科人交战,卢卡的商人便被告知从那个卖皮货的县去往两方交界的中间地带。他来到第聂伯河边的波利斯特尼斯。在1512年的这场‘波利斯特尼斯战役中,波兰军队在国王西格蒙德一世统帅下在这里抵御80000名莫斯科军力。莫斯科商人仍留在河的一边,只希望听到对岸大声告知皮货的价格。可是,天气是那么的寒冷之极,以致他们的话在到达对岸之前,就在空气中结成了冰。波兰人在河中央点起一把火,于是结冰成的固体话语在一个小时里就被融化,一点点掉在河畔上,虽然莫斯科商人已经离开了。但是要求的价格太高,卢卡的商人什么都没有买成就回去了。”
故事的来源(三)
另一段故事说闵希豪生男爵一次外出狩猎时见有一只“全世界最神奇的公鹿”,“头上长着非常漂亮的犄角”。可惜他铅弹已经用光,袋子里只有一把他吃樱桃留下来的樱桃核。于是他突发奇想,在猎枪里装好火药,再加上满满一大把樱桃核。他一枪打出去,虽然正好击中公鹿两对犄角之间的前额,但公鹿还是逃走了。一年后,闵希豪生男爵又来到这座林子里打猎,在林子深处看见一头漂亮的公鹿,两对犄角之间长着一棵一米多高的茂盛的樱桃树。他想起来了:上次让它逃走了,这次它可没这么好运了。果然,他一枪击中了它,使他不但吃到了烤鹿肉,还有新鲜的樱桃吃。
研究者发现,类似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很多。如美洲土著的一个故事说一个猎人在摘桃子吃的时候,见有一头肥大的鹿,便用桃核当子弹射击。几年后,他发现这只鹿背上长出一棵树。他一直追这头鹿到一个教堂的院子里才赶上它,从鹿背的树上摇下许多桃子给在身旁的孩子们吃。另有一个故事讲杰克见森林里树和圆木上都长有很多桃子。原来,四年前他和他的朋友曾用桃核猎鹿。杰克离开后,想不到桃核却在林间和一些鹿的身上发芽成长了,有的长在鹿肩上,有的长在鹿背上,有一棵还在两只鹿角中间长成六英尺的桃树。
书的影响
尽管闵希豪生男爵和毕尔格实际上只不过是编选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无疑是一部影响极大的书。如今不但有数以百计的外文译本,书里的故事还多次被改编。
早在20世纪初,就有《攻占北极》(英国1909)、《德克拉克男爵》(法国1909)、《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法国1911、意大利1914)、《闵希豪生》(德国1920)等影片拍摄发行。此后几十年里,闵希豪生男爵的故事一直仍是德国、苏联、加拿大、美国、捷克的导演们所选中的电影题材,包括1983年法国的一部卡通片《月光石的秘密》。甚至2011年,布拉格的“黑光剧院”也在上演改编的戏剧《闵希豪生男爵的冒险》。闵希豪生男爵的故事还被改编为滑稽剧和游戏,他的形象甚至被印到邮票上。在很多国家,成人和儿童们几乎没有不知道闵希豪生男爵这个“编瞎话的男爵”或“吹牛大王”的诨名的。
正如他的一位同时代人所指出的,闵希豪生的难以置信的叙事并不是要来蒙骗人,而是“为了讽刺他在某些熟人身上看到的这种不寻常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