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室内空间装饰探讨

2015-05-30 10:48王艳丽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木构魏晋室内空间

王艳丽

从远古时期形成的危坐式,经过魏晋隋唐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直到五代时期定型为高坐型室内空间,北魏是很关键的转折期。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高度,人们的起居生活习惯,也影响室内空间装饰重点。论文通过将这一阶段室内空间中的地面、墙壁、木构架、顶棚进行较为清晰的陈述。为继承室内文化,并充分发掘利用,以期古为今用,为今天服务。

处于过渡阶段的魏晋南北朝室内空间装饰发展情况错综复杂,一方面是旧有的元素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元素不断混合进来。这其中除却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域外文化等多重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政治上的南北分治造成了社会文化与生活习俗的演进在地域发展上的不平衡性,更增加了本时期室内设计中室内空间装饰发展的特殊性。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线索中理出头绪,揭示出室内设计中各个层面新旧元素的转换,发现室内环境空间中各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论文研究与写作的目标。

地面装饰

盛行于秦汉时期采用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建筑中,高大的墩台、坚实的承重墙以及古代城市的城墙,都是用黄土夯筑而成。但经过夯筑垒砌的实体是相当不平整的,夯筑体的表面会留下夯杵凹凸不平的印记,而侧面则有模版层层提升留下的断面。所以高台建筑的夯土地面及墙面都需要进行二次装修处理,使其比较美观,同时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 北方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筑室内地面的装饰手法非常多样,有的沿用早期在夯土层面上刷饰面层的做法,也有铺设地砖或地面石的做法,还有使用木地板及铺设地衣的做法。

室内地面采用铺设地砖的做法,主要出现在北方的宫殿,官署建筑之中。除了专门烧制的铺地砖外,还有使用石材铺设地面的。用于铺地的砖材和石材,都是需要进行专门加工的,要求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也比较费工费时。所以,除了宫殿、官署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普通建筑的地面还是以粉刷为主。这种地面刷饰的色彩基调中,红色似乎仍然是被禁止的,而以白色地面居多。

以上是北朝社会对建筑地面进行初步加工与装饰所使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北朝宫殿建筑的室内地面装饰,还有更为华丽的做法,如以彩色艳丽的席或以锦褥等织物为地衣的做法。北方的宫廷出现的使用织物铺地的装饰方式,并不是汉族传统的做法,而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带来的新风格,是游牧民族生活文化的体现。

2.南方地区

相比较北方而言,南方建筑的地面装饰方式,似乎较为统一。大多数建筑的室内地面装饰,以席荐地。此外,也有使用石材及地面贴金的做法。

南北最大的差异在于墓室内地面铺砖的方式。南方墓室内地面的贴砖方式,无论是帝陵还是中小型墓室,几乎都采用小条砖以细纹铺砌的方式。席纹的样式,或为直席纹,或为人字席纹。这种一致性在北方墓室地面处理上是不存在的,应是南方墓室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方面。

此外,南齐东昏侯还在宫殿地面上贴金莲花作为装饰,这种室内地面贴金的做法似乎只流行与南朝宫廷建筑中,应是以中国有别于北方的独特风格。

墙壁装饰

魏晋南北朝室内的墙壁装饰风格,总的来说,比较简洁,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架的特征决定的。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墙壁多数只能称为柱间墙,窗间墙。因此无论是采用土木混合结构,还是全木结构,墙壁都以木框架进行划分,并留置出门窗洞口。木框架与门窗自然成为建筑装饰的重点,不遗余力地进行雕饰刻画。所以,墙面在整个室内环境艺术塑造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为烘托室内装饰的重点提供一个背景,有时在局部施绘画进行点缀,装修自然就相对平实简单些。

1. 墙壁的基本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建筑,多数建筑室内的墙壁装饰采用抹白石灰或白土粉的方式,一些寺院、官署与贵族建筑的墙壁有涂朱的做法,还有个别实例使用在墙壁上刷青漆的做法。

除上述在室内墙壁上抹灰施色的做法外,南北朝宫廷建筑还有在墙上涂胡粉、麝香等香料的做法,室内空气的质量可能因此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居住环境更为宜人。

2. 墙壁的重点装饰

(1)壁画

壁画是墙面的重点装饰之一,它与屏风画及挂置的书画作品相似,一方面借助绘画的题材与内容反映主人的思想或精神风貌,烘托其室内环境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又通过画面本身的色彩及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室内环境起到装饰作用。而从壁画的布置方式上来看,一般较少满铺满盖是使用,而只是作为室内环境艺术的点睛之笔而存在。

(2)门窗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筑的门,主要采用版门的形式,以双扇版门的做法居多。在外观上,门的装饰很丰富,一般在门扇上涂朱,并饰以金铺金钉,而在门柱两侧及门楣上方雕刻纹饰。早期的雕刻纹饰,多以群青做锁纹,称为“青锁”。北魏以后,“青锁”已经转而成为了窗的主要装饰,而门柱、门楣纹饰多涂朱。魏晋南北朝时期,窗的样式,比较常见是直棂窗。窗的装饰,除之前提及的分布于窗框四周的琐纹雕刻外,似还刻意雕琢窗的四个角部。

南朝建筑的完全形象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窗的样式在南朝墓室中比较多见。约从东晋开始,墓室内墙面出现了直棂窗,窗上置灯龛。灯笼的样式,早期为凸字型,刘宋以后逐渐变为桃形龛。

木构架装饰

对建筑木构架外观进行美化,是建筑室内装饰的一个重点,它以梁、楣、柱、斗拱为主要装饰对象。木构架的装饰手法以雕刻和彩画为主。雕刻赋予了建筑构件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彩画既可以加强对建筑细部的深入刻画,又能表现人们喜爱的图案和反映时代的艺术成就,还可以起到保护木料、防虫蛀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1.梁、楣

在造型上,梁分直梁与虹梁。虹梁大概是北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月梁”的前身。呈曲线,两端做卷杀,刻斜项,梁肩呈弧形,梁底亦做卷杀,较直梁具有更强的装饰性。

楣,即阑额。本时期对楣进行装饰,南北方比较统一的方式是采用《营造法式》中称为“七朱八白”的做法。这一做法,还被用于梁楣上所承人字栱的装饰。

2. 柱

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对建筑外观的描写往往称“朱柱素壁”,楹柱的色彩基本上以红色为基调。也有“紫柱”之称,颜色可能略深与朱柱。

柱子细部的刻画主要分为二类:一类是在柱中和上、下两端采用束莲,或在柱头使用珠宝、柱身使用连续缠绕的卷草纹等具有异域风格的装饰纹样。另一类,一般柱平面为八边形或方柱,在柱身的每一个带装平面上采用卷草纹。

前一种柱,其装饰风格演变,属于异域的装饰手法传入汉地以后,被吸收、改造而逐渐中国化,最终转变成为唐、宋建筑彩画的一种样式。后一种柱,可能是比较接近早期汉地固有装饰传统的做法。

3.斗栱

魏晋南北朝时期,早期斗栱的形式比较简单,斗栱不出跳或只是一跳华栱,与柱、阑额等构件结合的构造方式也不是很统一,体现出木结构技术向成熟阶段过渡的特征。到北齐时,出现了双抄五铺作斗拱承檐的做法;另外,据学者对北齐仿木结构的研究推测,北齐“以材为祖”的模数制设计方法已经基本形成,这标志着斗栱的构造技术开始走向成熟。该时期的装饰主要是雕镂与彩绘。

顶棚装饰

北朝早期,建筑室内顶棚的装饰,无论是使用彻上明造,还是安装藻井,都普遍在木构表面施以彩画。北朝后期,彩画的绘制由繁变简。彻上明造的椽,逐渐由早期的绘制彩画,演变为只刷饰色彩。相应地,在雕刻纹样上也趋于简化。

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在建筑技术上都却得了比较大的进步,逐步摆脱了早期高台建筑使用土木混合结构的束缚,而趋向于采用全木构架结构。木构建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室内空间装饰向更为宏大高敞的方面演变,奠定了技术基础。对于建筑构件的装饰:南、北方室内地面的装饰风格,地域差异比较大。北方宫廷使用地衣,温暖而富丽,南方地面铺席、贴金,清冷而洁净。

(作者单位:汉口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木构魏晋室内空间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木构的味道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秦汉时期世界最大木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