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安
摘要:最近十几年来,电视节目的种类变得愈加多元化,各种各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逐渐出现在大众的电视荧屏当中。但是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大都以外国节目为原型,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且起步较晚,根基较差,因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跨文化;真人秀节目;本土化
引言
电视真人秀节日最早起源丁欧美国家,这种电视节日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颠覆了以往大众的品味。与电视剧和电影中明星们所扮演的虚拟角色不同,真人秀节日都是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下参与者的各种行为情况,能够及时将参与节日录制的各路明星以及平民百姓最真实的一面反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因而这种节日一经推出就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各种真人秀节日也开始纷纷出现在了我国观众的电视荧屏上。《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一些真人秀节日逐渐活跃在了每周末的黄金8点档。我国各大真人秀节日基本上都是直接购买的国外相应节日的版权,有一些没有购买版权的甚至还涉及到了侵权的问题,因而真人秀节日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l 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真人秀节日是进入21世纪以来才逐渐开始在我国开始流行起来的。最初的一档真人秀节日是由广东卫视率先推出的《生存大挑战》节日,这是一档由观众白发报名参与的牛存挑战类节日。这类节日的兴起在当时的电视产业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虽然这一时期国内的真人秀节日还处丁起步阶段,缺乏运作和宣传经验,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这确实是我国真人秀节日迈出的第一步。
真人秀节日真正开始在我国观众市场上广泛受到关注和热捧是在2005年左右,当时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推出了《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两档选秀类节日,可谓是火爆了2005年的整个夏天。《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的巨大成功也与它们不设门槛的亲民路线分不开,这为许多怀揣着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们提供了一个圆梦的舞台。从那以后,我国电视真人秀节日市场日益火爆,节日类型和花样也是层出不穷,真人秀节日在我国迎来了新一波发展热潮。
2 跨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对中外真人秀节目的影响
2.1 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的真人秀节日竞争性较为激烈,有着明显的英雄主义色彩,而且在一些真人秀节日中还夹杂着暴力、色情等内容。而中国的真人秀节日在购买国外版权的同时,也会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加入一些中国化的元素,节日内容大都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也会被融入其中。
2.2 社会公益性与娱乐精神的对比
众所周知,真人秀节日的制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大众,引起社会共鸣。而在真人秀节日的公益性和娱乐性的侧重点上,中西方的节日内容又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西方的真人秀节日娱乐性较强,较少考虑社会效益,节日的制作单纯的只是为了娱乐效果和博取收视率,节日的内容也通常较为开放与刺激,这其中还不乏一些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而中国的真人秀节日在赚取娱乐效应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日的社会公益性和社会舆论的反应。广电总局也对我国的真人秀节日进行了规范和整改,在真人秀节日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严格把关,确保真人秀节日的积极健康向上。
3 当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大量模仿和借鉴欧美与韩国的综艺节目,创新性不足,同质性明显
近几年来火爆我国各大卫视荧屏的真人秀节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仿照欧美以及韩国的真人秀节日而引进制作的。像2005年红遍全国的《超级女声》就是购买的《美国偶像》的版权,最近热播的《奔跑吧兄弟》也是购买的韩国综艺节日《Running Man》的版权。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各大真人秀节日模仿痕迹较为明显,照搬照抄外国同类真人秀节日现象严重,缺乏自主创新性。所以,国内真人秀节日形式大都千篇一律,尤其是近期各大卫视的选秀类节日泛滥,但却很少有节日能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3.2 恶意炒作引发公众舆论嘘声,道德与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真人秀节日的日益火爆也让许多想要一夜成名的人找到了出名的机会。许多真人秀节日的嘉宾为了能够在公众眼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制作方也为了保证收视率,都会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方式博人眼球。这其中就不乏节日制作单位的恶意炒作、虚假宣传、暗箱操作等低劣的手段。许多选秀节日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会大打亲情牌,用选于的身家背景作为炒作的资源,还有一些选秀节日选于的比赛名次都是节日组出现安排好的,这种暗箱操作的方式欺骗了观众对丁节日的信任。除此之外,一些相亲类节日中诸如马诺等拜金女的出现也都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公众的舆论嘘声,观众开始质疑真人秀节日嘉宾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 跨文化背景下探析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
4.1 深入群众,让观众广泛参与,使节目更加贴近大众生活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真人秀节日大都以明星嘉宾的参与为主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较远。为此,节日制作方应努力推出更多群众性的电视真人秀节日,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有机会参与节日的录制。
4.2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更多赋有教育性意义的真人秀节目
目前中国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日大多以选秀类、相亲类和明星竞技类节日为主,节日娱乐效果强,但缺乏教育意义。因此,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日要想有自己的特色,把节日做得更加具有本土化特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各大卫视可以推出更多类似丁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河北卫视自主创办的《中华好诗词》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真人秀节日,这些节日采用寓教丁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的电视观众在收看真人秀节日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5 结语
电视真人秀节日作为中国电视产业一种新兴的节日形式,在吸收外国真人秀节日营养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在其中加入更多中国化的元素。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要根据中国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及欣赏水平,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造出更多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真人秀节日,走更加符合中同文化发展特点的本土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