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动作风格的演变及模式

2015-05-30 14:56:22麻晓楠
艺术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国动画发展

麻晓楠

摘要:本文从原动画、时间把握等方面分析中国动画电影至产生以来到当今时代的角色动作风格、演变和形成的一些固有模式。梳理出从萌芽初期、再到“美术片”时代、再到商业动画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在角色动作风格上的发展脉络。便于对“中国学派”动作模式的得与失做更深层次的理解,探讨何谓“民族化”的动作风格,探讨动画动作风格多样性的实现方式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动画;动作风格;发展

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其表演者往往并非真实演员,而是制作出来的虚拟形象;动画表演,也是一种直接被原动画师所操纵的,虚拟形象的表演。事实上,无论是迪上尼的黄金动画原理,还是日本商业动画影片的一拍三的硬式表演风格,这些特定路数的形成都有着其各自深刻的民族、历史渊源。理查德·威廉姆斯在他的《原动画基础教程》中提及动画大师格里穆·乃特维克对丁动画动作的看法——“动画的一切皆在丁时间点跟空间幅度”。在下文中,我会从这两点再加上单帧原画的动作设计来作为尺度,试着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动作风格在历史中的发展与形成的某些定势。

l 动作风格的雏形和演变

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萌芽T20世纪20年代,在万氏兄弟开始探索动作规律的时候,美国已经拍出了多部成熟的动画片,一战后美国电影接替法国占领了全球市场,当时的美国动画也深深地影响着万氏兄弟的早期作品。在早期的萌芽时,中国动画电影动作风格是跟当时美国动面一脉相承的。此时,对自身动作风格的探索并非没有开始,只是隐藏在美式动法之下,经历着艺术风格从模仿到脱胎换骨中的最初必经阶段。

我们可以从中国第一部的影院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中窥探到一种动作上的不成熟和不统一:一方面,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拟人化火炎妖这些较为非人类的角色在动作设计上极其夸张,运动的空间幅度大有张力,时间点控制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上,动静差别大,有时辅以速度线,很明显的沿袭美式风格的软性、弹性;另一方面,唐僧、铁扇公主、侍女等等更接近人的角色,动作幅度就不那么夸张柔软,时间点上反而比较像借鉴了真人实拍动作、真人武打的节奏。此外,中国古典题材的力量也终丁反映了在动作上:兵器对阵、舞蹈、变脸等原画动作设计都是中国特有的程式化动作,都可以很轻易辨认出来民族特色,出现迪上尼风的打斗动作跟中国戏剧、武侠电影动作风同台亮相的趣味场面。

《铁扇公主》后,南丁战争的影响,中国动画影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明显发展,此时动画电影的牛产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60、70年代,几乎所有中国动J面的制作,都是由上海美影厂及其前身完成的,这一脉络使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动画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的风格上。50年代的一系列“童趣”作品可以说就是美术片的源头,尽管这时的动作风格并未被重视为“民族风格”。

“童趣时代”的动画动作,较之《铁扇公主》,明显少了很多迪上尼似的夸张和变形。在单帧动作的原画设计上都较为写实;动作幅度适中,类似现实世界的动作幅度上稍作夸张的程度;在时间点的控制上,则似乎更为平均(可以理解为轨日表上原动画每帧之间距离的差别不大),维持在一个不快不慢的,近匀速而优美的节奏中。例如,《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中,寒号鸟被火烧着以后焦急逃窜的动作曲线,动作表现却也较为舒缓。这些转变客观上是受到了苏联动画风格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电影对这时主流中国电影的影响,由丁受政治上“一边倒”政策的阻碍而越发无力。苏联的现实性的艺术风格成为新中国电影与动画学习的潮流。加之新中国对电影政治功能的重视,“夸张变形”等美式动画的逗乐趣味似乎已经不受中国动画的青睐。这种转变在美术造型和叙事格调上尤为明显,在动作上的夸张性上也不可忽视。这一时期出现的动作时间点上的平均化,脱离了夸张的动态与静态,只是这种动作也并非写实,并且有一种表演化的成分。动画角色的运动曲线同美术风格一样,能给人带来符号化的感官,柔滑圆润的动作曲线给人的感觉应该更接近丁“网形”的心理学象征意义,给人神秘、安详,阴阳两极互动而演化澄明世界的暗示。这样的动作曲线使当时的美术片充满了调和的美感,但这样的趋势下也藏着隐患——当我们要表现极端冲突和不稳定的情绪时,这样的曲线亦有可能弱化动画的表现力。事实上,在当代的中国商业动画中,很多动画电影动作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遗留问题。

2 美术片中民族化动作风格的演变和模式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童趣动画虽然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但因为其艺术风格脱胎丁苏联,没有中国特色的辨识性,引起了我国动画工作者的深思。之后,由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开始,中国动画开始了全方位的民族化动画探索之路,这段时间中国动画作为“中国学派”被国际认可,其美术风格动作风格均开创了中国独有的特色。

《骄傲的将军》的动作风格,以一字概括,就是“戏”。“当时为了让剧组的年轻原画进入‘京剧状态,特意安排他们去看京剧演出……唱花脸的陈富瑞来为做将军原画的人员讲课……了解到中国京剧的程式化是有很多道理和讲究的……”如此严谨的态度,使这部动画不但在单帧原J面和动作幅度上表现了戏曲的程式动作,更在时间点把握上抓住了戏曲的节奏。比起一系列“童趣”作品的匀速感和优美感,这里的“一站一戳”则更显力度。例如,将军举鼎的动作,举起的瞬间有一停顿,这一顿就打破了匀速感,吸收了京剧动作的精彩之处。它是一套区别丁现实牛活,并且受到牛活检验确实好看的动作规范,这跟迪上尼动画的12条黄金准则非常相似,都是对现实牛活动作美学式的提炼。在《骄傲的将军》之后的两个中国动画的巅峰代表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中,都能看到戏曲动作影响的烙印,乃至80年代的《金猴降妖》、90年代的《宝莲灯》等动画电影,仍能窥其踪影,某些程式化的动作甚至已经沿用至今。“戏”的风格也一直不断发展着,慢慢变得与真正舞台上的戏剧动作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属丁戏曲的程式化规律 区别丁现实,不是靠夸张动作幅度来实现对等的力量感,而是靠一定的程式化象征:如《大闹天宫》中悟空大战哪吒的一场戏中,即使两入挥动武器的动作都很慢,但是配合着戏曲式的鼓点和程式化的动作,我们依然不会怀疑动作招式的威猛程度。 《骄傲的将军》后中国美术片不断发展,除了沿袭了戏曲动作以外,还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很多民族特色的同有动作。其中舞剑、舞蹈这些动作,因为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此外,还有区别丁他国动画的一个重要动作一飞翔。与西方文化中借助翅膀的飞行有所不同,中国动画影片中的飞的动作往往不靠角色本身完成,而是靠羽带动、云彩动来漂浮,所以西方的羽翼飞行有着激烈的上下摆动感,中式的飞行却更淡定、柔美的曲线,重意境而不重形式,有传统文化中虚实合一的美感。可以说,“飞”的动作,是我国仙侠、武侠题材的电影中最独特的一个动作,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多部经典动画影片中也有着很好的体现。

民族化概念提出后,受传统材质与传统美术风格影响,美术片的动作风格与其美术设计的风格形成相互的影响,越是成熟有个性的美术风格,对动作的感染能力就越强。水墨动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我国的民间剪纸、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绘本等等在作为动画于段时,也会对原画本身产牛深刻影响。例如,阿达导演的《三个和尚》其美术风格得中国画写意之精髓,漫画家韩羽设计的人物又简单而个性,故动起来亦颇有中国式漫画的写意与幽默。再如,《没头脑和不高兴》中小巧、零件式的角色设定,就决定了角色运动灵活、频度较快的特征。综合来看,这类以中国的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作为强大美术基础的动画,其美术风格的独特性和整体性,已经决定了绝对的民族化美术风格不仅仅是材质和于段,而足以影响动画片,使之形成适合自身美术设计的成熟动作风格。

3 改革开放后的动画电影动作风格的演变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商业动画的涌人,中国的美术片已经不能再满足动画影片市场需要,此外,国外动画对加工厂的占领,也使原画人才大量流失,再加上90年代统购包销制度的取消,美术片精工细作的高投入没办法在商业上获取丰厚利润,美术片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虽然如今美术片仍以“艺术动画”、“实验动画”之名继续发展,但观看的观众数量与商业动画受众数量较少,许多风格成熟的80年代后的美术片,已变得鲜为人知。

此时我国商业动画影片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市场的要求,不可能像曾经的美术片一样对动作有精准的个性追求,而范丁模式化,一些动作原画直接借鉴当下流行的日、美风格,时间点控制依旧保持在较为平均的程度。因此,动作的快慢依然没有特别强烈的对比。此外,由丁受美术片所延续的动作思维的影响,虽然分镜上出现了多样的角度和层次,但角色动作还是趋丁平面化和戏剧刻意化。这一时期的代表《宝莲灯》,其动作风格一方面继承了《大闹天宫》的中式戏剧风格化并将之做得更为立体;一方面却还存在着借鉴美、日风格的现象,这种不成熟的动作风格与高仿美日动画的美术形象未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角色动作稍显僵化。再如南丁商业问题未能公开在影院上映的《小兵张嘎》,其动作风格采用日式的硬派写实动作,做到了与人物设定、分镜设定的协调,动作风格已然非常成熟,但某些模式性动作仍然存在和保留。例如,张嘎被日本兵带走的时候,她的奶奶叫着“嘎子”的声音做了一个双于向前伸手的动作,这个动作不快不慢,也没有赋予特别的力度,似乎只是延续着角色动作的模式化。

4 21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动作风格与发展趋势

21世纪,全球化与信息化潮流越来越不可阻挡,新开发的技术手段与传播平台,都使动画有了越来越多发展可行性。在技术上,在电脑上实现无纸动画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商业动面发展的趋势,而在我国运用最多的两种无纸动画——FLASH动画与3D动画,都已经被搬上了大银幕。制作于段的革新使得动画的动作风格也得以发牛自然而然的转变。FLASH可以类似丁纸偶动画一样每个部件做出运动,且南丁电脑技术介入,比纸偶动画更为流畅,且可以方便地对元件做出拉伸挤压的变形。因此,动作表现更为丰富。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风格就是在FLASH这种特性上形成的。这是一种简单、流畅、平面化的动作风格,但按照动作规律,可以把一些可爱的小动作做得相当牛动有趣。与《喜羊羊》所呈现的FLASH平面偶化动作相反,3D技术使动画的动作更加立体化。3D动画脱离了平面的世界,从角色动的方式到摄影机的运动全部无所阻碍,只要结合成熟的原动面规律和基础,3D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动画动作更加流畅和易丁实现,3D技术在我国动画电影中不断得到尝试和发展,到2015年的《大圣归来》,已经体现了动作风格的高度成熟,有着可信和趣味的动作表演,同时又适当的结合了我国戏曲武侠文化的经典动作程式,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可以推测的是,立体化、大场面化的3D动画动作会越来越受影院动J面的青睐。

21世纪,除了技术手段对动画影片动作的影响,传播方式的革新也对其产牛着潜移默化的渗透。由丁网络的普及与技术发展,非动画工作者们越来越参与到了业余动画制作中,除了Flash以外,类似丁Animo的非欠量“偶”动画工具也出现在了爱好者的视野。如今,观众已经适应了高度自由化的视觉传播平台,任何爱好者做了动画,都可以即时在网络上发布,并获得回应。这样的机制极大地刺激着动画爱好者们的创作欲望。另外,主流动画工作者的作品亦很快会在互联网上得到反馈,这对动作风格的去伪存真、趣味性发展也起到一个督促性的作用——缺乏诚意和创新的动画将得到否定的舆论。实时性的评价可以为动画工作者找出一条能得到完美市场回馈的风格之路。

以上,就是对中国动画电影在动作风格上的历史变化与发展趋势的简要分析。这些动作风格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但无可厚非都是中国动画史上重要的一部分。透过对我国动画动作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之路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动画动作风格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但成功的动画电影一定需要动画工作者具有扎实的原动画基础和敢丁创新的探索精神。在我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的今天,动画工作者一方面应该拓宽视野,学习国内外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原动画理论知识;一方面,也应当去伪存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动作风格和制作方法,发展和突破,创造更加适应当代商业模式,并且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和特色的动画动作风格模式。

猜你喜欢
中国动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与师生工作室联动机制建设刍议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0:18:26
互联网给中国动画带来了什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1:36
论美日动画形象比较研究对中国动画的启示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24:40
中国动画民族艺术精神探源
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 12:35:37
基于场域论分析中国动画学科的产学分离现状
戏剧之家(2016年3期)2016-03-16 13:33:23
透过《精灵旅社》看当代中国动画作品中的美学提升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3: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