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摘要]随着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继进入教学领域,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改变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结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80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相继进入教学领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明、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乐学,学得积极、主动,较好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而中小学生最初仅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兴趣却不浓。因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各种物质形态,诸如录音机、投影仪、幻灯、互联网等所创设的情境与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单调的符号、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讲授相比更新鲜有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下载flash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直观地把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通过演示还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圆的直径与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等关于圆的知识,从而使抽象的概念新鲜有趣,学生学习起来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因此,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的。所谓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某些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等都需要教师进行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练习也需要书写,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课前预先制成课件,大大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互动软件将教师的教学课件发布给学生,教师通过实时监控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在改变传统教学展示过程的同时,比传统的教师板书和教师走动巡视节省了大量时间。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内容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对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任凭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仍是理解不透。这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会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比赛谁找到的最多,谁找到的我们平时见过的轴对称图形最多,并说说找到的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等等。学生通过查找和分析判断,很容易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有效突破了有些图像的对称轴不止一条这一难点,课后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教师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的备课形式和效率发生改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备课时,可减少传统文本备课时教师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查找资料和书写教案上的弊端,更多的时间就用在了思考教学设计和上课前的准备上,从而提高备课效率。同时,电子备课特有的修改与编辑功能,有利于教师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电子备课时,教师还可利用网络的搜集处理功能,找到更多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宽教师的上课思路,丰富課堂教学资源。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效果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信息技术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