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自在,善美人生

2015-05-30 10:48一水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雅士白居易境界

一水

闲来翻书,读到一则耐人寻味的历史往事: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得已午行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这种顺乎自然、安贫乐道的心境,让孔圣人情不自禁地叹道:“善乎!能自宽者也!”(《列子·天瑞》)

2500多年前的高士,衰荣不忧,彻悟人生,正所谓:看破有尽身躯,悟入无坏境界。如此,有了知足心、平常心,自然而然享受着闲适自在的生活。

闲适是生活与自然的巧妙融合、是对生命的自我关照,是人生的一种达观而淡定的美好境界。人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顺乎其心、顺其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保持善良。善良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善良让人们去关爱,去珍惜,去体恤……于是,人类多了一些志向高远的贤达,多了一些饱含深情的诗人,多了一些寄情山水的雅士,多了一些乐善好施的仁者,多了一些上善若水的智者。

诗仙太白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潇洒自如的豪情令人叫绝。酒可以醉,钱可以散,人可以穷,唯独善不可以丢。莲出淤泥而光彩不损,唯其高洁清正;人遇困苦而深情依然,唯其善心永恒。

有“逍遥地上仙”之美誉的白居易,是热爱生活,追求自然,将生活艺术化、情趣化的典型人物。特别是他卸去官职,隐居龙门香山后,以自然为人生的关照,悠然自得。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他游山玩水,品茶饮酒,读书写诗,抱琴弄月,养鱼种花,营造诗意般的生活环境,追寻一种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愉悦,在乐天知命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白居易的《小宅》诗云:“庚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心是精神的主体,“心宅”是人真正的家,宽阔的天地是在心灵世界。因此,他既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别具慧眼地发现美好,又能从平和的内心深处超然笃定地找到快乐,达到了人与现实和自然的亲和协调。

诗人在《匡岳草堂记》中提到,他酷爱在住处自建水池花园,日复一日,不辞辛苦,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日常的情趣生活令他心静神清。“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小池》)

白居易的闲适与静雅,反应了自己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但这位香山居士并没有完全沉湎于个人的愉悦,垂垂暮年的他,心中依然惦念百姓。844年,73岁的大诗人同好友一起,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使险路变成通津,实现了自己“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的心愿。如此兼济天下的善举,成为千古佳话。

可见,闲适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合乎自我,绝不是消极,而是善待人生,精神超脱,是另一种进取。懂得闲适是一种智慧,享受闲适是一种艺术。

“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温庭筠)“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陆游)“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东坡)“消受白莲花世界,风来四面卧当中。”(金农)

古往今来的名人雅士,不断身体力行,绝妙地诠释着安闲自得的生活之妙。其中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一生只愿做闲人”的齐白石,写闲字、书闲画、刻闲章、会闲友……率性自在,其乐无穷,成为世人敬仰的一代艺术大师。

对常人而言,似乎望尘莫及、难以企及。其实,闲适并不遥远,更不深奥。闲适善美是无数优秀中国人性灵的一种表现,是人生自然和谐、知足常乐的一种心境,是生活从容不迫、修养身心的一种状态。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境平和、恬淡自然。

用闲适的心灵去关照世界,我们始终会以愉悦的心情来“妙悟天地之大美,感悟生活之大雅,禅悟人生之大爱。”淡泊明志,一心向善,闲适自在,尽享善美人生。

猜你喜欢
雅士白居易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高蹈独立 林下风雅 人物画中的逸人雅士
品“境界”
军旅雅士
即事
慎独的境界
进击的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