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小英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体验,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分析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情感因素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61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然而,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尽管是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却显得步伐缓慢。这主要是人们思想上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美术教学中,认为存在着以下现状。
1.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流,强调应试,认为美术教育可有可无,这样的思想束缚了个体才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中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2.师资力量单薄,教学形式陈旧
由于以上认识的偏差,目前各校的美术教师相对较少,而且师资程度不同,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在初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一味地死搬书本,依葫芦画瓢,使原本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教条化,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些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难以发挥美育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策略,让美术学科的教学像其他学科一样精彩。
二、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优秀的美术课堂是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心灵,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務。美术教师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电子白板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能够真实、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可塑性等特点。教师应正确认识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机地将它应用于美术教学中,使之达到完美整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1.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教师设置合情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美术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使学生由易而难,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难点。
如笔者在教学《鞋》这一课时,首先巧设悬念问学生:“人所有的器官当中最辛苦的器官是什么?(学生答脚)与脚密切相关的又是什么呢?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来做鞋子的吗?我国各民族的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色彩运用和图案的设计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他们对我们现在的鞋的设计有怎样的影响?”随之展示相应的课件。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探知欲非常强,教学任务也完成得非常好。
2.利用电脑图画丰富学生调色板
采用自定义颜色对话框做配色练习,学生电脑绘画作业可以随意编辑,修改色彩搭配等。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可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创见性、自主性;多媒体能解决以前挂图小、不清晰的问题,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多媒体放映整个制作的示范过程,学生明白易懂。接收这种电教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增强对认知对象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魅力》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色彩的知识,再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一年四季大自然色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然后通过电脑绘图工具创作出自己喜爱的季节色彩的作品,效果非常好。
3.以讲故事、演示、写生等教学方式开启学生的创造之门
以播放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演示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剪纸》这一课时,教师先讲民间剪纸的来历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再示范剪纸,这时与学生一起比赛,看谁剪得好而且有创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剪纸。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值得推广。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关注着人的知、情、意、人格。
很多在基层教学的美术教师现在都感叹美育的缺失,美术课上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比较吵,不感兴趣,美术教学没有起到美育承载的重任。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少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缺少绘画的情感。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方面较为忽略。实际上,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微笑神秘、永恒、无法猜度,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生动、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教师应注重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激励措施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它可以是一种比赛形式,也可以只是一句话。在美术课堂上,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作业部分,是否有激励措施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意味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过几种方法,效果明显。如小组加分,低年级时给小组画笑脸、星星、红旗、苹果,高年级画“正”字,每当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就加一笔,会聆听别人的回答,能保持安静时再加一笔。简单又轻松的一笔就能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机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把每个学生划分到小组,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力,让小组长管理积分,累积一定积分后,可以换取奖品、纪念品等。这种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
(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展示学生美术作品
1.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如举办课堂作业展、班级小画展等。这样的展示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使美术课堂延伸到课外,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现在各个中小学都注重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校园绿化、美化意识加强,美术教学要适当地利用这些资源。
2.開展美术兴趣班
初中美术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明确位置与角色关系,当好“导演”,注意到各班美术骨干的发现与培养。爱好美术的学生多了,加以精心培养成为骨干,让他们去带动更多的学生,使美术教育最大化。
三、实践愉快教学的效果
多年来,笔者一直对初中美术愉快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工夫,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没有心理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很多学生强烈要求参加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近年来,有不少学生获了奖,有些还升入了职高美术班,成为尖子生。
中学阶段是求学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正逐步形成。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好的、坏的都会在这一时期潜入学生思想,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这种引导不同于政治课,美术教育是直观的、感知的、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手段。欣赏浩如烟海的古今名作,描画瑰丽壮观的祖国山水,都能引起学生淳朴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美术教师只要巧用匠心,同样可以使美术教学很精彩。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周宕.要抓住作品最突出的美点——谈美术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中国美术教育,1991(1).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