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乡民族文化走进音乐课堂

2015-05-30 10:48韦春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壮乡渡河山歌

韦春玲

[摘要]壮乡民族文化艺术走进音乐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给校园注入新的活力,在美术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壮乡民族文化壮山歌文化名牌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56

“现在的学生都不愿意唱歌了,音乐课越来越难上。”音乐教师都在发出这样的感叹。而这个“感叹”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也是初中音乐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造成现在初中音乐教学困惑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接受到的网络媒体音乐信息量过多,导致他们对音乐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网络歌曲才是时尚的,而课本中的音乐是过时的、老土的。这样的认识使他们一味地去追求流行歌曲,思想也变得复杂而不再单纯,校园歌声渐行渐远,再也听不到《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经典歌曲。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寻找挖掘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壮乡民族文化艺术素材,并以此为突破口,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吸引学生

通过举行多姿多彩、充满趣味的课外文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文件精神,开展将壮乡民族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的活动,让壮山歌、壮族舞蹈、渡河公手工等走进音乐课堂,定期举行相关活动或比赛,如“红五月”壮山歌合唱比赛,校园十大壮山歌歌手比赛,壮文经典诵读比赛,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等。教师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那么参加比赛的学生就得花时间去精心准备,除了准备节目还得兼顾学习任务,生活就变得忙碌而充实。校园歌声、诵读声、竹竿声声声入耳,美丽动听的歌声飘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让上林县壮乡“文化名牌”走进音乐课堂,给校园注入新的活力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当前,我校以上林县正在如火如荼地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充分利用渡河公这张文化名牌,开展巧手做渡河公香囊刺绣活动。做法如下:一是邀请80岁老人到校手把手指导教师制作渡河公。二是由民间制作渡河公的高手向学生讲述渡河公的起源、发展、意义,让学生学习制作渡河公的基本流程并有所创新。三是教师带领部分学生一道奔赴上林三里镇——渡河公之乡参观学习。通过学习部分教师渐渐掌握了制作渡河公的要领,并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制作和学习过程中体验家乡民俗文化,传承并发展家乡民俗文化,让家乡民俗文化后继有人。此类活动给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让壮山歌走进音乐课堂,打造校园壮乡歌海

壮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古有歌仙“刘三姐”的故事,人说“三姐骑鱼上青天,留下山歌万万千”。上林壮族人口占80%,打造校园壮乡歌海前景广阔。每周下午壮山歌综合音乐课上,学生放开歌喉,学习、演唱一首首纯朴热情的当地壮山歌。学校可邀请相关民间专业人士对本校音乐教师进行辅导培训。为了加深学生对壮话的了解,唱出动听的壮山歌,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音乐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壮汉融合的历史与文化。师生们走访了上林县有名的民间壮山歌歌手李守漢老师,掌握和学习了一手资料,并邀请山歌爷爷奶奶亲自到学校授课。看到学生能主动唱壮山歌,他们很高兴,笑呵呵地说:“上林壮山歌世代有传人咯。”在音乐教师、山歌爷爷奶奶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演唱壮山歌的兴趣越来越浓,演唱技巧也突飞猛进。学校的壮山歌合唱团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南宁市第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银奖,南宁市2012年、2013年、2014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二等奖,2012年南宁市民歌节上林分歌台壮山歌表演一等奖等,校园壮山歌海显山露水。

笔者现在深深地感到,校园里没有歌声,就如同生活中没有阳光。壮乡民族文化走进音乐课堂将给音乐教学带来生机,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壮乡渡河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山歌
众猴渡河
苗山歌
苗山歌
壮乡三月三
善为『竹筏』巧『渡河』——谈过渡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我家在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