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女儿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温顺听话,大人说什么她就怎么做。现在,她似乎有了自己的主张,对于大人的发号施令,常常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或是以哭泣的方式进行对抗,甚至学会了顶撞和不理睬。
对于孩子的这些变化,起初我感到很震惊,很愤怒,也很难过。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切从孩子出发,事事为孩子着想,可是到头来孩子却不听你的,这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然而生气归生气,孩子仍然是你的,你只能想办法去改变。怎样改变呢?是打骂孩子,讨好孩子,还是放纵孩子?也许这些方法皆不适宜。思前想后,我想到了契约。在成人的世界里,为了约束双方的行为,也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常常采用一纸契约,让彼此接受并遵从。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否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达到一种理想的教育目的,孩子高兴,家长也满意?
有了这种想法以后,我着手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合同书,内容涵盖了女儿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为了体现平等,其中也有不少条款是对自己的限制。比如,不对孩子发火;报读特长班要征询孩子的意见;孩子考差了不许打骂;每天保证有半小时的时间陪孩子玩耍;协助孩子完成比较难的作业;不说脏话和不文明的话;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给孩子……
合同完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将合同上的每一个字都注上了拼音,方便女儿阅读,不懂的我就给她解释,然后打印出来,让女儿过目。如果女儿认为公平合理、能够接受的,我就在所列的条款上打一个钩。如果女儿觉得不合理的,我就与她商讨,直到双方满意为止。我们还约定,合同一式三份,我们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备案。如果日后发现其中还有不适宜的,可以进行删除、修改和完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内容,必须征得双方的同意。一切完毕,我和女儿郑重其事地在上面签了字。
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完成作业,该帮父母做些什么家务……一切皆严格按照合同行事,做得好的,按合同上的条款进行奖励,做得不好的,按合同上的条款进行处罚。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份契约果然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之前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都得到了改观,即便孩子偶尔犯了错误,也能虚心地接受批评。不光是孩子,我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得到了纠正,在合同的约束下,我和女儿都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