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血性

2015-05-30 11:58陈娟
党员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血性

陈娟

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英雄壮举书写着血性的定义。和平时期,没有了硝烟和战火,我们还需要血性吗?

当影视文艺作品中,“阴柔之风”弥漫甚至成为另一种“社会流行色”时,当现实生活中,危急关头人们的退却和躲避不断发生时,人们都在不断地追问:中国男人的血性去哪儿了?

这是一个血性缺失的时代?

当彪形醉汉在餐厅闹事打人时,在旁用餐的一名老外挺身而出,带头呼吁大家联手制止,起初没人理会,甚至有人劝阻他不要上前,但在这名老外的不懈号召下,众人终于将闹事醉汉制服。这一幕发生在今年5月10日深圳福田区一家餐厅内。这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老外的出现,的确给在场的中国男人上了一堂有关“血性”的课。

还有一个发生在5月4日的例子,也让不少人感到寒心。延安市洛川县中心街一名男童被一男子暴打,行径残忍至极,其间有两名男子从旁边经过而没有制止。难怪有网友在微博感慨:“中国男人的血性都去哪儿了?”

与现实相对,荧屏和银幕上却充斥着各种画着精致妆容、穿着时尚服装甚至拿捏着十足娘娘腔的“花美男”和“小鲜肉”们,他们生活在聚光灯下,一出现就招来一大波粉丝的尖叫。这类个体的存在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但若形成一股“阴柔之风”且愈演愈盛,便让人感到不安。现实的残酷和娱乐圈的“另类流行”,都让人不得不想起暌违已久的两个字:血性。

有感于“中国男人阳刚气渐少”的现实,作家程万军推出了一本书,名为《血性——时代缺失的隐痛》,直陈时代和社会的病痛:“大街上,一群男人可以围观弱女人被小偷暴打欺负,而不敢上前制止;打开电视,荧屏上随时可见失去性别特征的男主持,他们拿捏着十足的娘娘腔,在那里大呼小叫;大排档,成群男人围坐一起,聊着物价、厨艺、服饰、接送孩子、坊间传言等鸡零狗碎的话题;校园里,一些男生比女生还文静;家庭中,一些男孩对旅游或是体育之类的任何户外活动毫无兴趣,宁可一天到晚在家玩电脑游戏……”

近些年,社会开始流行“男闺蜜”和“暖男”,对铁骨铮铮爷们儿的崇拜似乎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影视作品中,讨巧的“经济适用男”对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似乎要更实际。

这当然是个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与此同时,这些细节却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着男人血性的稀缺。

骨气、勇气和豪气

都去哪儿了

“男人缺失血性,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病症。”程万军指出,这种病症的表现是“三气”不存:骨气、勇气和豪气的丧失。

没错,偶尔也会有所谓的“血性”新闻登上媒体头条,但血性不是暴力,更不是危害他人的为所欲为。

为什么今天一些男人血性不足?

“首先源于男人血性教育的缺失,我们总是以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来教育孩子,而没有从本质上告诉他们男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血性。”作家李西闽说。

另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娇纵,“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并不说勇敢是一种好的品质,反而是灌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再加上整个社会价值观塑造上的问题,认为“花美男”“小鲜肉”更值得推崇等等。

心理咨询师丁雷觉得,男人之所以越来越“娘”,和现代社会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强势了很多,导致一些孩子对母亲的形象逐渐认同。还有一点就是,物质生活改善了,同时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文化,一些男人为了追求个性,也可能表现出我们所说的‘娘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这些年见义勇为者反而被讹诈事件频频发生,也会使得血性在没发挥作用时就被扼杀了,“这是整个社会生态的问题”。近年来,尽管一些地方出台政策为见义勇为者提供经济鼓励等,但是见义勇为或救助他人之后,反被冤被讹的事件仍接连发生,令人寒心。

不缺血性,缺激发血性

的由头

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高级顾问徐光裕将军看来,男人血性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

“现在是和平年代,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更为突出,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怎么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说,中国男人的血性“并不是缺乏,而是被环境所压抑和掩盖”。

每次在复旦大学讲远程国防教育课,课后一个小时的互动环节,大学生们的提问总是能让徐光裕深深地体会到“血性”的存在。比如他们会问,我们的军队能打仗吗?如果打仗,能打赢美国吗?能打赢日本吗?“这说明年轻人还是很关注国防的,他们的血性只是需要一个由头来激发”。

什么是真正的血性?徐光裕认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有通用的标准。

是非观是首要标准。一是大是大非,首先就是爱国;小是小非则是嫉恶如仇,遇到危险能够挺身而出,就像梁山好汉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敢于同恶势力、同恃强凌弱者作斗争。

要发挥血性离不开胆识,也就是血性的第二个标准——胆量和智慧。当大街上发生不良事件时,有人选择挺身而出,有人选择躲避和围观,血性的高低一下子就区分开来。只是,在危急关头也不能蛮干而去做无畏的牺牲,以智取胜更显英雄本色。

除了是非观与胆识外,情义是血性的第三个标准。“我们这些老兵当年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每一个连长带兵打仗就如同头上顶着一盆血,整个连队人的血,同命运共生死,这种情义是建立在生死基础上的。血性里面强调的‘血,其实就是情义。”徐光裕感概,“我们这一代老兵最为担心的,就是当今社会血性的退化。吃喝玩乐是年轻人的生活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如果血性退化,或者长时间不能得到宣扬和鼓励,社会上就会出现人人自危、人人只顾自己的现象,严重时会造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当整个社会缺乏凝聚力时,也就危险了。”

(王景义荐自2015年5月15日《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血性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血性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控
血性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军人钢铁汉
以人民的名义
做“有血性”的人
血性中国兵